“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很多粉丝说,他们在思考这个问题,因为所做的事都不是自己感兴趣的事,每一天都是机械的重复,非常痛苦。他们想知道,能把兴趣当成职业吗?以及,如果把兴趣当职业,人生就会有意义吗?于是,我征集了“把兴趣当职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他们后悔吗?他们过得爽不爽?我弟弟特别喜欢电脑,高考前一周都在玩电脑,结果没考上大学,直接工作了。刚开始他在小餐馆帮忙端盘子,为了省钱,每顿都只能吃客人的剩饭。他确实不喜欢端盘子这个工作,但他没有资格嫌弃这份工作,至少这份工作还可以解决温饱问题。有一次,他捡了一瓶客人喝剩下的酒,喝着喝着就哭了。他一直想去学电脑,越想越难过,哭过之后,他做了一个决定,他要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他要去学电脑。为了能凑出网络技术培训班的钱,他忍痛卖掉了玩了好多年的游戏装备,换了
有人说,“小时候,微笑是一种心情;长大后,微笑是一种表情。”是啊,小时候真的好开心啊。 上课偷吃辣条,小心地撕开纸袋,趁老师转身的时候,塞一个进嘴里,偷吃辣条的感觉,真爽。下课想去打乒乓球,但学校就两三个乒乓球桌,下课铃刚响,就冲出教室,占到位置的感觉,真爽。晚自习回家,为了看电视,假装热爱泡脚,直到把两集看完,脚皮都泡皱了,偷看电视的感觉,真爽。 现在,很多人都说,已经记不清上一次发自内心地大笑,是什么时候了。为什么小时候选择那么少,我们却那么开心?现在,我们可选择的东西那么多,却反而不快乐了。 其实我们不快乐,恰恰是因为选择太多。比如找工作的时候,不知道是留在大城市,还是回老家;不知道该去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工作不喜欢,不知道该辞职还是该凑活……感觉什么都想
“是不是要地震了?”1988年夏天,一串条带状云彩出现在紫禁城上空。胡同里的大爷大妈议论纷纷,说这云跟新闻联播说过的地震云很像。大爷大妈也只是口头上那么一说,但颐和园路5号,一个学法律的小年轻在操场上睡了一晚,就因为地震的谣言。可以脑补下这画面。五四操场上,一个小年轻抱着被子,一边思考着圣贤们也曾思考过的中国往何处去,一边想着明天还要不要继续睡操场避震这个终极问题。一年后,这个“年轻人”成为这所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生会主席,并在毕业后留校党委工作。他的理想是从政,只是仕途哪有这么容易混。命运一两次恶意的玩笑,就让理想如拿破仑般的幻灭。他的幻灭是从和副校长一次撕逼开始的。信息管理系学妹、李彦宏的同班同学小文,后来成了这个“年轻人”的正房。这个好老婆是他商业帝国的重要起点。1997年对于中国金融业有
亲戚来你家住,你会反感吗。前两天,武汉一个女生在网上发帖说,她和老公买了婚房,首付一共91万,她出了65万,老公出了26万,结果老公家的亲戚成天来武汉,在她家住,她觉得很烦。最近,老公的舅舅要来,她婉拒了,说家里太小。结果老公舅舅说,没事,我睡沙发就好,我不介意。但是她介意啊。这事在网上热度还挺高的,很多人出来表态。有人很愤怒,说那个女生,“你就是情商低,亲戚住一下,对你来说损失不大,但对你老公而言,是亲情,是面子,是爹妈在村里抬不抬得起头……”(哇,还使用了排比)有人很痛心,说,“你要维系老公在亲戚中的地位!作为一名所谓外地男人,我能体会到他的感受,媳妇尽量要鼓励自己的男人,让他能够感受到尊重!”有人很唏嘘,说,“农村淳朴的亲情,已经被城市的冷漠无情打败了。”咱们说实话吧,亲戚来住——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