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17:死亡,人生最后一程!

  2月17日,晴,老家


  今天,又荒废了一天,啥事没干!


  儿子一睁眼,就喊:爸爸,爸爸……


  他为什么喊我?因为他想让我去烧水兑奶,我一边答应,一边跳下炕,去伺候儿子!


  给儿子兑好奶,我继续躺下了,看电影《入殓师》,顺便扫扫盲,殓读:liàn(四声),很多人都读成了jian,我是刚查的字典,因为我也读错了。


  我经常自诩自己是背过字典的人,看来也是徒有虚名!


  最初,朋友给我推荐《入殓师》这部电影,吓了我一跳,我胆小,就怕恐怖片,晚上会做噩梦的,而且我住在农村,晚上真有乌鸦叫,特别凄凉。


  我这个人,就这个特点,无论读书还是看电影,不会轻易尝鲜,因为试错的成本太高,只有朋友强烈推荐,我才会去关注,而且推荐者必须具备一定的高度。


  我看电影,也较真,一般都会看两遍的。


  第一遍,看剧情,如果有不明白的,顺便百度,例如《入殓师》开头的场景,小林给女死者擦拭下身时,摸到了什么,很尴尬……


  我就特意百度了一下,原来是个男儿身,死者总梦想变成大美女,于是整容成了美女,后来总是不为理解,自杀了。


  看完剧情后,我会搜集影评,依次是豆瓣、新浪博客、百度。


  豆瓣上以文艺青年为主,舞文弄墨,动不动就自称感动的一塌糊涂。


  新浪博客相对比较高端,看待问题的角度更现实、更深刻,而且不乏各领域专业人士,例如有音乐人士就点评《入殓师》里的大提琴演奏。


  百度则是广撒网,什么类型的都有。


  为什么要关注影评呢?


  我们对电影的理解,其实是自我内心的映射,说的通俗一点:理解力有限。


  通过读影评,等于与多位智者对话,我们很容易被触动内心,慢慢成长,李欣频每天看一部电影,所以她的内心特别丰富,她也是真正的高产作家,我媳妇目前的偶像就是李欣频。


  我媳妇,经常玩新浪微博,还关注了一些她心目中的偶像,我跟媳妇说,如果你想认识谁,就去跟谁互动,只要你坚持互动,肯定会有回应的,因为越是大腕,内心越孤独,他们需要有人认可,需要有人互动。


  昨晚,媳妇回复了一位偶像的微博,得到了回应。


  今天,她还念念不忘,反复重复着对方的那句话……


  都是距离惹的祸,什么明星、贵族、达人,都是普通人而已,你越是把对方当凡人看待,对方越会尊重你,因为你们彼此是平等的。


  我和牛哥出去旅行时,遇到了一个电影明星,迎面走来,擦肩而过时,牛哥说,这不是……?牛哥一时没想起来这是谁。


  对方已经停下脚步,眼神里充满了渴望。


  出过小名的朋友都知道,最渴望的事,就是在路上被认出来……


  牛哥问我,我肯定更不知道,因为我不追星,后来,还是蛮有意思的,与明星认识了,我空间里有合影!


  王京,我们漠河队友,够级比赛时,我们是搭档,他没打过正规的够级比赛,中途被我批评了N次……


  没把王京当外人!


  我们俩是有故事的,2011年,我在成都旅行,在路边等出租车,遇到了一位帅哥,他说:“董哥,你咋在这里?!”


  那时,我还不认识王京,别提多兴奋了,竟然在路边都有人认识我了,我长的太个性了,看来真跟王宝强有的一拼。


  后来,我们就熟悉了,他一直都想辞职出来创业,我们都不赞成,因为他个性太稳,不适合创业,关键是他工作太好,在国家电网工作,金饭碗,牛哥差点把王京说哭了,2012年牛哥组织团购房子,王京也买了一套,我邻居!


  又扯远了,继续说看电影。


  阅读了大量影评以后,肯定会出现很多矛盾点,那么一一整理出来,带着这些矛盾点再去看第二遍,你会发现新的东西,原来电影里的故事藏的这么深?!


  人与人有什么差距?


  说白了,就两点:思维模式、做事风格。


  大家可以按照我说的这个方式去看一部电影,你会发现高人的思维模式跟我们是截然不同的,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更独特,把电影解读的更深,我们功力有限,只能看到表面,甚至只是看看热闹而已。


  我熟悉的朋友中,生意做的最大的应属林明贵,他是做网络安全的,青岛知名企业家,我认识林明贵以后,我才知道我们掌握的那些网络技术,都是太业余了,包括360杀毒,也都是表面文章,对于专业人士而言,都是形同虚设。


  他们是硬件级别的网络安全,我们家里用的路由器,其实都被植入了监控芯片,我们上过什么网站,发过什么帖子,搜索过什么关键词,一查就知道……


  这个系统最早是应用到政府机关,然后是酒店、网吧,现在才逐步开始民用,至于所谓的代理服务器之类的,都避不开监控,因为它直接拦截了你的数据流。


  林明贵也是安全专家,经常帮党和人民做点事。


  他说:“现在80%的案件侦破,都与网络监控有关,有些东西可以看,但是不要随意评论,更不要随意转发,背后小动作一定不要有,因为你的一举一动都在监控范围,一旦人工干预时,可以随意打开你的摄像头,拍照取证!”


  从他说过以后,我就把笔记本上的摄像头用纸糊住了。


  他跟冯仑关系很不错,不同的高度,圈子不同,对待同一件事的看法也是不同的。


  就拿房价举例。


  林明贵说:“对于国家而言,热钱是不安定因素,什么是热钱?就是暴发户手里的钱,要么是第一批下海发财的人,要么是煤老板,这些人的特点是有钱没底蕴,有钱就得瑟,滋生了恶习、腐败,国家的房产政策,其实就是吸热钱,让你手里有固定资产,没有现金,这样他们就被栓住了!”


  林明贵不玩房产,只专注于软件,他说无论做什么行业,只要聚焦十年,就一定能做出成绩,万物皆佛,十年就可以修炼成佛。


  关于创业,他是鼓励迎合国家政策的,例如现在各地都有YBC创业园,免费提供办公室、创业导师,还有免税政策,甚至提供无息贷款,这都是很好的机会,应该主动去申请,林明贵的公司也是在软件园。


  我问:“青岛做软件的企业多吗?”


  他说:“注册的挺多,实际不多,前几年,软件属于高新科技,是市政府一手抓的项目,很多企业老板感觉这是交际捷径,于是纷纷注册软件公司,进驻软件园,做房产想认识市委书记很难,但是做软件想认识市委书记就很容易了,因为领导喜欢视察高新科技企业,久而久之,就成了朋友!”


  在写《企业互联网营销宝典》时,我把林明贵的公司写到了书里,他特别开心,我们俩是老乡,他长我几岁,他另外一家公司,是金蝶软件代理,员工多数都是老家亲戚朋友,因为村里人都知道他发财了,于是他想了这个办法,给亲戚朋友提供一个进驻青岛的跳板。


  奥运会时使用的多语言操作系统,就是他们公司开发的,操作系统可以随意切换语言,否则运动员用不惯中文界面的电脑。


  有大爱的人,往往能成大事。


  林明贵把父母接到了青岛,而且还送他们去读老年大学,平时他信佛,带我们吃素……


  自从我的《捕鱼达人》被砖家给搞成10亿金币后,我觉得玩起来没感觉了,现在干脆不玩了。


  看来,意外之财,可以让我们失去很多人生乐趣。


  恰好今天看到一条新闻《拆迁户成赌桌上"常客"暴富之后挥霍赌博吸毒再返贫!》。


  看来,真是穷命,穷命穷在哪里?穷在底蕴、修养上……


  2013年,牛哥预测了两件事:房价上涨、土地集约化。


  种种迹象表明,都被预测准了,国家正式开始鼓励资金进驻农业,默许集约化产业,因为农村种地的人越来越少了,要想提升土地产量、减少劳动力资源浪费,最好的方式就是采取庄园式经营,成本更低,产量更高。


  有人说,那农村人不是要下岗了?


  其实,现在青壮年,几乎没有在家种地的,全部都涌入了城里,前几天有记者采访老大爷,问缺什么?


  老大爷说:“缺年轻人!”


  最近一直没跟牛哥联系,过几天我去济南,跟他深入交流一下,看看有什么最新计划,是扩张,还是保守?是广圈地,还是按部就班?!


  我问牛哥:“房产行业,你觉得谁比较靠谱?”


  牛哥说:“任志强!有三个理由,第一、是行内人,而且是个很正直的人,不装不做作,有啥说啥,语言和内心匹配度很高。第二、他有房产数据实验室,通过大量模拟数据得出的相关结论,准确性极高。第三、他是红顶商人,知道业内动态。”


  任志强预测,房价3月份开始上涨。


  任志强,过去被评为全民公敌、全国人民最讨厌的人。


  如今,任志强成了无数人心目中的英雄,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有了微博,通过微博,别人认识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任志强,对他的认识越来越平民,越来越可爱,甚至调侃他跟潘石屹是好基友。


  明星,应该借鉴任志强的微博营销策略。


  第一、话题争议性,成为媒体焦点,今天任志强又上了报纸,就是因为他的微博。


  第二、生活平民化,目的就是亲民,让人们慢慢接受自己、喜欢自己,这一招是最厉害的,就如同大家想象中的懂懂、道听途说的懂懂,和你通过日记认识的懂懂是截然不同的,道理是相通的,展示内心是最容易化敌为友的,展示来龙去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解你!


  第三、信息频繁化,潘石屹和任志强的微博数应该都过万了,他们一天都要发几条微博。


  恰好,今天新浪的地主婆找我,她建议我开辟新战场,同时进驻新浪微博、腾讯微信,目的是扩大影响力。


  我说:“你的心意我领了,我知道你是真心对我好,但是我对推广没兴趣了,我就是做推广出身的,我现在的焦点不在推广上,我想把精力都用到创作上,慢慢就产生了蔓延,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蛋,现在种种迹象表明,日记的日均阅读量很快就突破1万/天了!”


  我需要是忠诚的、可靠的、高质量的读者群体,这个是需要循序渐进的去影响的,而且要靠口碑传播,现在每天至少有200人加我QQ,这都是新鲜的血液,我坚信今年肯定会突破1万/天,而且会越来越多,相信日积月累的力量。


  经常有朋友找我取经,取点创业经。


  我说,创业,我还真没啥经验,因为我不懂管理,不懂财务,不懂经营,不懂社交……


  如果非要总结一条创业经,那么可以总结为一句话:我绝不偷懒,每天都会把日记写完再睡觉!


  这么多年来,很多人都想学写日记,但是没有一个人坚持下来。可见,越简单的事,越难做到!


  每个孩子都有天赋,很多天赋都是因为父母的影响与启迪,我在想,我有啥留给孩子呢?


  每天晚上,我都陪儿子说说话。


  我就问他:“今天去哪里玩了?”


  儿子就会说说当天的故事。


  这样慢慢就可以启迪他的写作天赋,因为写日记就是复述嘛,至于华丽的辞藻,那些没啥意义。


  我可以感染他,让他每天也写日记,因为这是小孩子成名的捷径,成名并非不好,各有利弊,咱都没成过名,咋就知道成名不好呢?


  我不知道别人如何看待《家有儿女》,反正在我看来,无论是小雪还是刘星,都比同龄人要出色的多,至少他的这一生不会穷困潦倒了,起点高了,人生轨迹就变了!


  传统观点,很多都是错误的。


  例如早恋,家长急忙反对。


  其实,男人最好的老师,就是女人,很多男人的成熟,都是因为恋爱,恋爱一次,蜕变一次,至少我是这个观点!


  写跑题了,继续谈谈《入殓师》,我说说自己的几个观点:


  1.在礼节方面,日本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从小我们就被灌输了日本鬼子的概念,对日本咬牙切齿,但是从来没想过,为什么恨日本人?!基于这种教育,我们不自觉的就把日本给丑化了,拒绝学习他们。


  前年,我在青岛机场遇到了一个大连青年,他在日本留学,我们探讨了这个话题,他说回国以后,感觉很不适应,人文环境不行,生活环境也不行,所以就不想回国了。


  其实,我倒是挺懂他的,因为他说的是实话,就如同我们在上海待久了,回农村适应不了农村的陋习一个道理。


  王明洋也在日本留学,他就在那边定居了,不回来了,他说人都是往高处走的,所谓的民族仇恨,都是咱一相情愿,无论是日本人还是台湾人,根本不关心政治,只有中国老百姓总感觉自己当家作主了。


  如今,经济已经全球一体化了,就如同我们用的IPAD,产权是美国的,产地是中国,芯片是日本,少了谁都不行。


  未来,国界也会消失,这是必然趋势,咱不要再给自己套上这么一个枷锁,用世界的眼光去看待问题,不要觉得谁是敌人,谁是伙伴,所谓的敌人和伙伴,都是过去了!


  2.这部电影的配乐是久石让,而且大提琴也是主线之一,这是音乐与电影的完美结合,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场音乐盛宴。


  跨界合作,其实是一种粉丝互换的方式。


  春晚刘谦与李云迪合作,就是一个尝试,效果很不错。


  阳光,正式搬到济南了,这是比较英明的决定,他住的地方离牛哥很近,平时牛哥在办公室也不忙,他可以每天去找牛哥谈谈心,潜移默化就被改变了,走入别人的生活,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只要决定出发,就已经实现了99%。


  他还是准备专注于土鸡蛋,今天帮主还在群上分享了一个样本公司,这家公司也是济南的,专注于土鸡、土鸡蛋,在济南开了几家实体店,还有网上商城,我把这个信息接着转发给了阳光。


  我跟阳光说:“如果土鸡蛋,你觉得烦琐,可以先倒腾几条小狗,至少可以确保你吃上饭,我觉得一个月赚1万元没有问题,我可以安排你去南洋那边参观学习,或者我让南洋上门教你,都没有任何问题,先吃上饭,否则容易着急!”


  阳光说:“问题不大!”


  我说:“还有一个生意,也很好,但是需要恒心,而且短期效益并不好,就是采访创业者,因为我们有这个资源优势,每个人都希望被采访,因为可以扩大影响力,而对于你而言,采访了他,等于借用了对方的人气推广了自己,双盈模式,每周写一篇采访录,你会人气越来越旺的,而且写采访录不需要文采,就是对话的翻版,多简单嘛,我们可以帮你转发、分享,光我们圈内的朋友,足够你采访一年的,如果你能坚持一年,保证比我人气旺,因为我写的东西都是生活化的玩意,不能给别人带去财富,但是你采访的都是创业经验,类似真金白银。”


  3.文中有个对话,小林的妻子希望小林换个职业,理由是怀孕了,她希望丈夫有份可以为孩子自豪的职业,而不是受小朋友们的鄙视。


  看到这个,我特有感触。


  这也是我跟媳妇曾经灌输的思想,我说:“别的小朋友在炫耀自己的妈妈是什么职业时,你儿子会很自豪的说‘我妈是种地的’吗?如果你觉得他不会为你自豪,那么他就会为你失落!”


  标签,不一定非是多么伟大的职业,也不一定非要多有钱,可以是一些其它标签,例如摄影师、烘焙师……


  我媳妇,做西餐还是蛮厉害的。


  中午做的意大利面,下午烤的点心,老百姓总觉得这些东西很遥远,其实做起来很简单,意大利面类似面条,淘宝上有卖的,原装进口的,放在锅里煮好,然后捞出来凉透。


  再炒番茄、洋葱、火腿,用橄榄油炒一下,加上番茄酱,意大利面就好了,口感很不错,大同小异。


  4.人生,必然要经历生老病死,很少有拍摄死亡主题的电影,这算一部,听起来很恐怖,其实很唯美,那个负责火化的老头说的话很有哲理,大家可以仔细品位。


  这部电影里,死亡者有少年,有中年,有老年,说明了一点,我们身边任何一个人,包括我们自己,都可能突然离开这个世界,而且不管是谁,都是要死的。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值得深看的电影,这部影片获得过奥斯卡金像奖!

 

b0acDDDD-b0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