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着赚钱 你是真爷们!

  站着赚钱你是真爷们!

  没看过的,赶快去看吧,哪天子弹飞到了目的地,可能就被和谐了。

  一部姜文的典型影片,有着丰富的商业片噱头和搞笑内容作外衣,娱乐大众和广电总局。

  而内涵还是十分深远的。用姜文自己的话说,我是想站着赚钱。赚钱是目的,站着是一种精神。

  站着赚钱,这在电影界是一个强大的野心,在其他行业,只要是在体制下生存的,也绝对是一个让人摧枯拉朽的壮丽宣言了。

  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现在还生活在不自知、妥协、安于现状的状态下,或主动或被动的选择了跪下来求生存,讨生活。

  站着的,当然也有,但大多选择出世,比如钟情与山野之间的哥们,就很有一些是能站起来的,但他们已经无欲无求,缺少了“赚钱”的渴望,也失去了改变世界的决心。

  姜文是第一个提出站着挑战国内电影发行与审批体制,而且能够获得票房收入的国产导演第一人!这宣言听起来不可实现,他需要同时取悦于大众、文青和我们敬爱的党和政府。大众同行还算容易同时取悦。但小青年,官府这类群体,在态度上冰炭不容。

  现实正是如此,在官府放行,喉舌大赞之后,电影自身素质迅速赢得了同行和大众的青睐。广大小装青年们在短暂的观望后,看到宁财神同学的一句“姜文王朝来了!”后立即拜倒投诚。罗永浩那个胖子,也日了一下,“评价这么高,不至于吧。(这电影没啥思想啊)”,“下次拍个更有追求的电影”,“你们到底为什么激动啊”。更极端一些的人开始咒骂,“姜文背叛了我们背叛了理想,腐化了拜金了追求票房了”。“站着,也能挣钱”这种事在他们眼里是没门的。“你媚俗了大众,让大家都看的懂,你就已经跪下了。”“你媚俗了官府,不玩政治讽刺了,你就已经跪下了!”。

  连我这个貌似很大众,却也有一点文青情节的人,看完后也充满了疑惑。前两小时被导演带着高速狂飙,爽透了,结尾的节奏变化却让我无所适从。张麻子打倒了黄四郎,最后却一无所得,兄弟女人也离他远去。他骑着白马缓缓离去的场景让我十分落寞。虽然最后的那场“起义”倾向危险…但这就是姜文电影里想说的么?

  姜文说:“让子弹飞一会儿”。

  电影的开头,张麻子对着白马开了一枪,这枪瞄准绳结,打中却不打断。白马继续跑,绳索已不能吃力。让“子弹飞了一会”,绳索终于断裂,白马才四散跑开。电影的结尾,姜文也对我开了一枪。白马在我脑中奔驰了一个圣诞节,绳索终于断裂,我才舒服了。

  如果你看见了那思绪拖出来的暗线,就会明白宁财神说错了。“姜文的王朝,永远不会到来”。这里根据查询资料得来的内容,整理了六个问题:

  问题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1920

  葛优演的马县长,在刚进鹅城不久就说:“不好,我们来晚了,前任县长已经把税预征到90年后了,都到2010年了”。原著中故事发生在193X年,是姜文特意改到1920年的。而这个1920年意味着什么呢?您如果不知道,您肯定不是中共党员,连我这个非党员都知道。

  问题2:黄四郎只是个地主恶霸么?没那么简单

  黄四郎交给假麻子(胡军)地雷时,说了很多:“北中国我不知道,但这种限量版地雷,整个南国只有两个”;“第一个在辛亥革命时炸了第一响”;“惊天,动地,还泣鬼神”;“1910,madeinU.S”说这段话时,还在想,这两颗是不是指日本那两核弹啊,从整体考虑我的想法是太幼稚啦。

  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这1910年才生产。黄四郎不但知道辛亥革命的地雷是什么型号,还拥有唯一一颗双胞胎地雷。请问,黄四郎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黄四郎参与了在武昌起义的核心策划,是辛亥革命的老资格革命党!不信?下面还有佐证

  问题3:张麻子只是个土匪么?当然不是

  电影里很明白的说了,张麻子脸上没麻子,本名张牧之,早年追随松坡将军(蔡锷),17岁时即为其麾下手枪队长。是讲武堂出来的(考虑到蔡锷,应为1909年成立的云南陆军讲武堂)。蔡锷在日本死后(1916),张牧之回国,落草。

  蔡锷何人?梁启超高徒,民国开国元勋,护国军神。天津有他的旧宅,现在处于无人知晓状态。1911年辛亥武昌起义后20日,蔡锷就在云南发动重九起义响应革命。1915年又发动护国讨袁并取得胜利。张牧之早年即追随他,也算是辛亥革命党的老资格。

  张牧之和黄四郎还曾是革命战友?影片给出了明显的线索。

  问题4:1900的一面之缘?

  张牧之与马邦德赴黄四郎的鸿门宴时,黄四郎说。“20年前,我和张麻子曾有一面之缘”。从影片可以看出,黄四郎一开始就知道假县长就是张牧之就是张麻子。这句一面之缘,是他刻意点开的敲山震虎。影片确凿的发生在1920年。20年前就是1900年。

  黄四郎和张牧之在这一年见过面?那一年发生了什么?我们继续从张17岁当上蔡锷手枪队长入手。

  问题是,张牧之现在多少岁,又是那一年遇上蔡锷的呢?

  蔡锷1882年12月出生,1899年在时务学堂的老师唐才常德资助下赴日本留学,1904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回国后先后在湖南广西云南等地练兵。

  如果张是1904年后见到的蔡锷,那么1900年时张牧之不超过13岁。这样的孩子不应引起黄四郎的注意。且1920年时33岁,似乎又嫩了一些。蔡锷活到此时也不过三十七岁。1899年之前的蔡锷不过是个16岁不到的学生,虽然已经声名不弱,但也不至于配个手枪队长吧。张蔡相逢,应为1899-1904年蔡锷留学时发生。17岁的张牧之,又为何会给一个留学生作手枪队长呢?

  查了一下,1900年时,唐才常策划在武汉发动“自立军起义”。蔡锷闻讯即回国响应老师。但唐看他年纪小,就派他去湖南送信。后来唐才常被张之洞拍平,蔡锷身在湖南躲过此劫,又回了日本(其实这时候他才改名叫蔡锷,才去学军事)。我以为,张牧之当上蔡锷手枪队长,正是这一年。估计是唐才常不放心蔡锷一个人走,派了张牧之这个同龄毛头小伙子,给他当的保镖--”手枪队长”(估计是光头小队长)。这样算,1920年影片发生时张牧之37岁,也很符合人物形象。

  黄四郎会在1900年认识张牧之,两种可能。一是黄也参与了自立军起义,在武汉或者湖南见过蔡锷与张牧之。二是蔡锷把这个手枪小战士一起带到了日本,然后在日本和黄有过一面之缘。

  我更倾向于后者,因为黄四郎和张牧之,显然都在日本混过不短地时间。因为他们对于日本文化的了解都比较深入,当然,这与导演姜文自己的日本情节也有很深的关系。

  问题5:张牧之黄四郎都混过日本?应该是,他们都对介错很熟

  先来介绍一下介错:

  日本人不爱上吊爱切腹,他们觉得切死自己挺光荣的。但切腹挺难操作,一刀捅进去,一时死不了还特别疼。身体倒得七扭八歪,挣扎起来满地的血,死相难看,特别不体面。故很多时候切腹者会让一个信赖的朋友当「介错」。介错人手持长刀站在其身后,在自杀者的短刀切腹的一瞬间砍下他的脑袋。减少自杀者的痛苦,使死者死的更体面。类似与非诚勿扰2里葛优的角色。

  切腹大家都熟,但介错就相对冷僻。更别说在没网络和电视的1920年,如果不是对日本文化相当熟悉的人,根本说不出这俩字吧。

  黄四郎在鸿门宴上说“要是这三个人供出我来,我就切腹,请兄台当我的介错”。张牧之说“你搞错了,介错人用的是长刀”。两个人应该都在日本待过相当长的时间。尤其是黄四郎,好端端的中国人没事谁能扯到切腹去。张牧之要在日本混,只能是1900-1904年。因为1904年蔡锷回国后就没怎么去日本(其实我也不熟,蒙的),作为蔡锷的手枪队长,张牧之也不能去日本。等1916年8月,蔡锷病重去日本治病,当时张牧之一定跟着去了日本,但估计这段时间他可没兴趣研究什么切腹。何况11月初蔡锷就病逝了。

  回答了这5个问题后,我们重新看黄四郎这个人。他留过西洋,也留过东洋。说话爱拽文,冒成语,国学功底算不错。你若把他看作一个土财主,这些设定显然有很蹩脚;但若把他看作早期便追随孙中山的革命党,那些设定就很恰当。

  黄四郎,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土财主。他是一个腐化的前革命者,现当权派。在鹅城,他是“官府”的代言人。

  我总结一下暗线:

  1900年,张牧之追随蔡锷到日本,并与黄四郎有一面之缘。

  1900-1911年,张牧之和黄四郎在同一个革命阵营,但无交集。

  1911年10月10日,辛亥武昌起义,黄四郎为核心成员。10月30日,蔡锷在云南发动重九起义,张牧之也算核心成员。

  1911年-1920年.辛亥胜利后,革命者黄四郎,开始利用手中的权利敛财。他投靠了实力军阀张敬尧(还是张宗昌?其实我没听清楚。总不能是张孝准吧)这座靠山后,愈发肆无忌惮,横征暴敛,更以故乡鹅城为根本苦心经营,控制了民国小半的烟土交易,大发其财。

  辛亥胜利后,革命者张牧之,不求权钱,继续追随蔡锷。1916年蔡锷死于日本,此后张牧之对时局失望,干脆落草为寇。

  1920年,张牧之马邦德来到鹅城,电影开始。张黄斗法,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鹅城起义,胜利后张牧之分文不得,心爱的女人和他的兄弟们一起走了。这场“革命”,正如当年的辛亥革命,他什么也没得到,甚至失去了很多。他坐的chair,也被别的man抗走了。

  这就是姜文在此电影里内藏的政治隐喻。谁会投入革命?蔡锷这样的英雄会,袁世凯这样的枭雄会,但最后得权的一定是袁世凯;张牧之这样的爷们会,黄四郎这样的投机者会,但最后得利的一定是黄四郎。当张牧之再次掀起鹅城革命,他不为财也不为权,不为女人也不为大众。他对黄四郎说:“没有你,对我很重要”。

  如果你们觉得这个隐喻还不够过瘾,鸿门宴上还有句台词。“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该句台词处于葛爷口中,谢绝联想)。当然,如果您还想不明白,洗洗睡吧,拿子弹飞当喜剧片看也挺不错的。

  问题6:姜文要干什么?“让子弹飞一会”

  解决了前5个问题,我们就明白姜文如何同时取悦三个群体了。那就是打时间差。这是一部让子弹飞一会儿才能被解读出的电影,子弹中的火药藏在喜剧和商业的外壳之下,躲过了官府的剪刀手。他若明白无误的指出黄四郎是由XX手段走上统治阶级的恶棍,配合最后的“鹅城运动”,那这片死的绝对比宁浩的《无人区》还惨烈。等子弹飞完,官府醒过神儿来,影片都下映了。

  从技术手段来说,姜文为追求这个飞一会儿才明白的效果,刻意的将每一条重要的线索后埋一个包袱以转移注意力。比如张牧之刚刚自陈身份,说自己跟松坡将军混过。观众还没转过筋想清楚松坡是谁,葛优就跳出来插科打诨:“那一年,我十七岁,她也十七岁...”。在逗笑大家之余,将观众的注意力从“松坡”,“十七岁”这样的线索上转移开。避免影片立刻被看懂。

  姜文的电影爱悄悄的牵扯些政治,但要把子弹对着官府打,未免自讨死路。但影片中也有这样的隐喻,比如:影片的结束,和他出生入死的兄弟们,纷纷去了上海,因为再过一年,那里会有新的革命发生。还有那句台词:上海就是浦东,浦东就是上海。

  片名:让子弹飞

  导演:姜文

  主演:姜文/葛优/周润发/刘嘉玲/廖凡/邵兵/陈坤/张默/周韵/胡军/苗圃/姚橹/冯小刚

  地区:内地

  年份:2010

  简介:民国年间,花钱捐得县长的马邦德(葛优饰)携妻(刘嘉玲饰)及随从走马上任。途经南国某地,遭劫匪张麻子(姜文饰)一伙伏击,随从尽死,只夫妻二人侥幸活命。马为保命,谎称自己是县长的汤师爷。为汤师爷许下的财富所动,张麻子摇身一变化身县长,带着手下赶赴......

  让子弹飞

 

xingqiushangping-b0bab0a0DDDD-b0a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