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

  距离


  昨天,铁梅给我打电话,问我去蒙山玩不?


  我问,有啥好玩的?


  她说,延参法师过来祈福,你不认识一下?很有名的,你上网搜搜就是了。


  我说,知道了。


  我问,赤道去不?


  赤道姐说:“不去了吧?山东卫视去我家做个节目,我要回去说几句。”


  我问:“什么栏目?”


  赤道姐说:“《天下父母》,可能要8月份才能播。”


  我说:“那让我儿子也去露个脸吧,去创造一种巧遇,电视台正在录制节目,正好遇到了小粉丝前来求签名,让记者采访一下:小朋友,你长大了要干什么?//我儿子接着回答:当作家!”


  我倒是很想去认识一下延参法师,不过不是公共场合认识,而是能坐下来,聊一聊。


  接触到他难吗?


  非常简单,开车去寺院找他,他就会很热情的招呼。


  为什么呢?


  谁都不会拒绝热情的、真诚的粉丝,他讲过一个关于粉丝的故事,有个小伙子要结婚了,想找延参法师给说几句祝福的话,录个短片,小伙子很真诚,带着礼物就跑寺院去了。


  延参法师给录了,并且告诉他,以后要是朋友需要录制短片之类的,不需要亲自跑来了,直接在网上留个言就行了,录好了给发过去。


  我们本地有个寺院,方丈是佛学院毕业的大学生,80后,肥头大耳,女粉丝无数,不过人家是很纯洁的崇拜。


  我很喜欢去寺院玩,特别清净,香火也不是很旺,因为太偏僻,在山区里,风景倒是挺美,典型的岱崮地貌,平时有朋友过来玩,我经常带着去寺院玩,里面没人,偶尔遇到方丈,我就调侃他几句。


  我以前写过“斑点”师哥,我们俩师出同门,都是学写作的,我师哥是标准的保守派,一学就是一个系列:国学、中医、佛学,我跟他截然相反,我喜欢新鲜的、未来的东西。


  他见了方丈,那都是:阿弥陀佛。


  我见了方丈,则会调侃一下有没有偷醒之类的……


  我师哥总是提醒我,这么说话是要遭报应的。


  我的观点是啥?


  他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才是扮演了方丈,你别理解反了!


  方丈,就是个职业,和尚不代表佛教,你信佛不代表着要信和尚,我越是调侃他,他越信任我,觉得是自己人,有什么心里话也会跟我谈谈。


  谁当方丈,跟竞选县委书记一样,是需要操作的,你以为谁佛法高尚,谁当选?


  去年的时候,我们去池州玩,银行的工作人员跟我讲,本地有23个钻石客户,其中17个来自九华山。


  在九华山上,有1000万存款的和尚,都不算有钱人。


  是不是让你大吃一惊?


  本来就是如此,只是信徒们不愿意接受而已,我还采访过一个更有名的寺院里的居士,算是比较贴身的,我问了一个最隐私的问题:什么人才有资格贴身陪陪方丈?


  她说:“我们没有资格,一般都是那些有气质的女富婆!”


  赵老师为了写《双手合十》,走访了400多个寺院,从绝对商业化的少林寺到绝对保守的大悲寺,他都挨着深入采访过。


  我问过赵老师一个问题:有没有担心过这本书不会出版?


  他说,有过这个担心,不过我是真心想写出来,反应当今佛教现状的,真实就是一种力量,能否出版不重要。


  佛教的腐败,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真正潜心修行的人不是没有,而是凤毛麟角,极少……


  寺院的香火钱,怎么分?


  不同地区,不同分法。


  江苏那边,是一分为三:宗教管理部门、寺院、方丈。


  三家平分。


  浙江那边呢?


  浙江很多寺院是企业老板投资盖的,会直接跟方丈进行五五分成,每年给宗教管理部门交管理费。


  什么人最虔诚?


  居士!


  在九华山,那些和尚的眼神多是漂浮的,而从广州赶过来的居士们的眼神里则充满了虔诚,很轻松就能对比出来,当时我们花了100元请了个村民做导游,想让他讲点导游不知道的故事。


  和尚有情人呀,有老婆,有家庭,有孩子……


  他还谈到了两个观点:


  第一、不是为了钱,谁来当和尚?


  第二、什么人当和尚?好吃懒作的人。


  他毕竟天天跟和尚接触,什么事都知道了,见的多了,就没了敬畏感,不过他的这两个观点肯定极端了一些,不可能所有和尚都是如此。


  也许缘分未到,目前我对宗教没有太多感觉,也许是太浮躁了,过于追求物质享受了,还没有开始修炼内心,也许未来有一天,我突然遁入空门。


  至少,暂时没有这个想法。


  去年这个时候,在去西藏的路上,偶遇活佛,藏传佛教宁玛派的教主。


  当时,我们队友都知道活佛跟我们住在同一个酒店,但是大家都不敢去,活佛的行踪也是机密,随身携带16名护法,并且有贴身护法,酒店为了招待他,专门把他常住的房间给装修成了藏族风格……


  我和导演去敲门,贴身护法开的门,身高1米85以上,胳膊跟我小腿似的,感觉一把就能把我提留起来,太壮了。


  活佛得知来意,很欢迎我们。


  当时他已经躺下准备睡觉了,急忙穿上衣服,招呼我们。


  护法则开始点上香。


  中途我和活佛有单独相处的机会,我们聊了很多家常事,越聊越亲切,我就想起了一句话:佛说家常事。


  让你觉得如沐春风。


  我们越来越深,我就想起了《罗马假日》里的公主,活佛其实就扮演着类似的角色,他从4岁就不属于他自己了,一切都是安排好的,我们是晚上11点半去找的他,他凌晨4点就要出发,去参加一个活动,每天的行程都是安排好的。


  至于说给我开光之类的,这些都不在话下。


  我们关系很好,我们合影都是他揽着我拍的,这是我特意要求的,我拿回家炫耀的,看看我牛B不?哪有人敢揽活佛拍照?我是让活佛揽着我,还要让活佛亲自给我戴上手链,给我开光……


  偶遇活佛,对我改变特别大。


  不是他传递给了我什么佛法,我也不信,他也不说,我们就是当“朋友”相处着,没事就在微信上聊聊天,他也看看我写的文章,节日的时候,他会给我发手机短信。


  他对我的改变就是使我重新审视了自己,我的交际方式是什么?


  无论见我还是不见我,我都是不冷不热,来找我的人,也感受不到我的热情,往往会失望,而且找我没有门槛,谁都可以来找我。


  而活佛呢?


  他与众信徒中间是真空的,而能接触到他的人呢?


  都是有一定能量或者缘分的人,是值得他热情招待的,大家很容易被他的热情感染,就总想对他付出。


  我就在想,其实我也应该做类似的改变,只要是读者,就应该有真空地带,我长这么丑,大家见了就失望,不如学习活佛的做法:真空+热情。


  不让读者轻易接触到自己,凡是能接触到自己的朋友,咱都要对人家无比的热情。


  名人能接触到吗?


  凡是有经纪人的,都很难免费接触,因为要维护价格体系,你去拜访娱乐明星,是很难见到的。


  而作家、画家则不同。


  他们不靠脸吃饭,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很普通,山东有个很有名的画家,就在我办公室楼上,哪有人找他,他每天都在很用心的创作,偶尔我们喝酒的时候,会喊他一起,要么送他瓶酒啥的,他看到我办公室里有幅字写的很丑,他给我写幅,让给盖上……


  不说远了,就拿我自己来说事。


  很多人觉得懂懂好神奇呀。


  神奇个P呀,我天天在我们村闲逛,我们村的人,从来没觉得这孩子有啥神奇之处,反而觉得有病,30多岁了,也不出去打工,整天在家打球,啃老族?


  我在家也没人玩,偶尔来个朋友陪我玩,我可开心了。


  人,普遍有名人恐惧症。


  总觉得名人跟咱不一样。


  有啥不一样?


  你深入接触一下,你发现都是普通老百姓,也打嗝,也放屁,也生气,也骂人……


  老百姓对“名人”心怀恐惧。


  恐惧会促生什么?


  第一、权威、光环,并且很容易为这些权威和光环所买单。


  第二、觉得可望不可及,总觉得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事实上呢?


  我们跟名人中间就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而且这层窗户纸在我们心里,你去与不去,名人都在那里……


  我是非常看好签名书这个市场,淘宝上有个小店,专卖签名CD、图书,这些签名咋搞的?


  就是去签售会现场搞的,店主应该是在北京,北京是个大城市呀,每天都有明星做签售。


  他就是去现场排队就是了。


  何况,哪需要排队呀?!


  小店日均发货70单,按照每件10元的利润,一天也有700元,虽然不多,若是作为一个饭碗,足够了。


  普通生活,一天花不了700块钱。


  若是我在北京,我就专做签名书,只做“驰名商标”级别的明星,就是提起这个明星,大家都知道,例如郭敬明、林志颖。


  我喜欢不喜欢不要紧,粉丝喜欢才要紧。


  同时,走另外一条路,走长线投资,找一些有内涵的作家,例如平凹、陈忠实、莫言、易中天……


  他们会不会太忙呢?


  作家,不靠脸吃饭,除非做新书活动,平时是很少出门的,你若是很虔诚的抱着书去找他签名,他不会拒绝你的。


  当然,若是有人给牵线认识一下,那就更轻松了。


  作家也是圈子,认识了一个,就等于认识了一群。


  交朋友,也是需要姿态的。


  要让别人感受到你,《齐鲁晚报》有个记者,姓乔,旅游版的,路遥的铁杆粉丝,每年都去祭拜路遥,骑着自行车,就是最普通的自行车……


  要是路遥还活着,他们肯定是朋友!


  今早,我在逛淘宝,看到有个网店,卖贾平凹的签名书,200元一套,我买了5套,我要求两点:


  第一、必须要写上“懂懂”。


  第二、必须拍现场照片。


  我推测店老板是做文化相关专业的,跟贾平凹关系不错,但是他没意识到贾平凹的价值,只卖200元,在孔夫子网站上,贾平凹的签名书都能卖到1500元以上。


  若是真迹,我会直接杀过去的。


  这种图书,都是收藏级的。


  我去孔夫子网站上看签名书的市场,从100元到50万不等。


  我觉得50万夸张了,也很难卖掉,最关键的一点,这些大师年代久远,人们已经慢慢把他遗忘了。


  例如,王渔洋你听说过吗?


  当然,你可能没听说过,但是你肯定听说过蒲松龄。


  其实,他们俩是老乡,当时王渔洋是个大官,类似文化部部长的角色,蒲松龄写了个小说,就去找王渔洋给推荐一下。


  论文学,论思想,王渔洋都领先了蒲松龄N条街。


  为什么王渔洋被遗忘了呢?


  因为,王渔洋的诗词很少被我们教学课本采用。


  我跟九天去过王渔洋故居与纪念馆,冬天去的,还在那里偶遇到了…


  时间,会遗忘任何一个伟人,甚至成为被我们调侃的对象。


  例如,扶不起的阿斗。


  阿斗是皇帝呀,要是在当年,这么调侃皇上,那是要砍头的。


  其实阿斗还真不傻,整个三国时期,就他在位时间最长,40多年,他比诸葛亮还聪明,他是标准的大智若愚。


  我读书时,小学教室里还贴着列宁、斯大林头像。


  列宁是干嘛的?


  列宁发动了十月革命,推翻了俄国沙皇,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时间是1917年11月7日。


  书上描写的列宁是很猛的,当时俄国沙皇住在冬宫,列宁带着武装队伍攻进了冬宫,据说阿芙乐尔号巡洋舰还放了一炮,也就是著名的“一声炮响“。


  事实上呢?


  这都是编的!


  当时俄国已经不是沙皇时代了,是临时政府执政,当时的执政党也是信仰社会主义。


  应该这么讲,列宁是把同门兄弟给灭了。


  冬宫也没发生武装斗争,因为人家一看列宁来了,还带着家伙来的,早逃跑了,是看大门的老头主动把门打开的……


  不过,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列宁格勒是社会主义的发源地,列宁也是社会主义代表性的人物,列宁格勒在哪?


  现在地图上没有这个名字了,现在叫:圣彼得堡。


  在十月革命前200年,俄国的首都就是这里,冬宫就是皇宫,类似咱的中南海。


  列宁革命成功以后,决定迁都,为什么呢?


  因为,这里离欧洲太近了,德国人太容易打过来了,还是迁到莫斯科吧,那里比较远,可以远离战乱。


  于是,1918年,列宁迁都到了莫斯科。


  列宁以前,是沙皇时代,沙皇的王牌人物就是彼得大帝,当时圣彼得堡叫:彼得格勒,格勒在俄语里就是城市的意思。


  列宁以后,就要忘记彼得大帝嘛,于是改名为了:列宁格勒。


  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老百姓开始讨厌列宁了,原本圣彼得堡到处都是列宁像,如今只剩下三座了,都拆了。


  不仅仅拆了列宁塑像,还要把列宁的尸体扔了。


  中国有个农民听说了这个事,急忙给俄罗斯写信:别扔,别扔,我们要,我们拉回村里,给修上纪念堂,搞旅游开发呀……


  1992年,列宁格勒进行全民公投,改名呀。


  改成了:圣彼得堡!


  所以,哪怕你是伟人,也只能影响一个时间段,时间终究会抛弃你的,无论你曾经多么耀眼,彼得大帝很牛B,咱们国内对应的是康熙大帝,你现在提起康熙大弟,有想跪下朝拜的想法吗?


  一个人,能关注多远?


  例如,我是83年的,孙中山、袁世凯我都觉得远了,我最远能够关注到1937年,日本侵华,再远了,就没有兴趣去研究了。


  对世界历史也是如此。


  因为,没有感情基础了。


  列宁墓在莫斯科红场,在苏联时代,阅兵时,领导们就站在列宁墓上,意思就是替列宁同志阅兵。


  到了俄罗斯时代呢?


  领导人不屑站在列宁墓上阅兵了,而另外选择了阅兵台。


  圣彼得堡在什么位置?


  若是你手里有地图,可以拿出来看看,在俄罗斯的西北角,左边就是芬兰,属于北欧地区了,旁边就是北极圈。


  我们去圣彼得堡时,恰好处于极昼季节,没有时间概念了,整天都是白天,为什么希特勒选择了6月22日进军苏联?


  因为,当时处于极昼时节,希特勒选择了凌晨4点出击,直接炸苏联边境的空军基地,当时大家都还在睡觉。


  飞机还没起飞,就被灭了,3000多架。


  苏联为什么没有防御呢?


  因为,苏联当时跟德国签有《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且5月1日时候,斯大林还在红场搞了一场阅兵,要求德国军官来交流学习,斯大林一直都觉得跟德国关系不错,他虽然知道德国一定会来侵略的,但是没想到来的这么快,因为当时德国还没解决掉西线的英国。


  希特勒为什么这么想灭苏联?


  因为,希特勒认为所谓的社会主义是个幌子,他要拯救被欺骗的广大苏联百姓。


  所以,希特勒把首要目标定在了列宁格勒,因为这里是社会主义发源地,他想整个城市从地球上给抹去。


  整个二战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就是列宁格勒保卫战。


  当时,整个列宁格勒三面都被包围了,可是列宁格勒是个水城啊,有涅瓦河,有航道可以出去……


  当时,德国轰炸了整个城市,我们现在看到的冬宫、夏宫都是复原的,冬宫也被德国人占领过,不过不到24个小时。


  一旦战争从闪电战转化为阵地战,德国人就未必有优势了,毕竟战线拉的太长,另外希特勒的目标是莫斯科,虽然列宁格勒也很重要。


  在围攻列宁格勒时,久攻不下,希特勒就建议先攻取莫斯科,于是主力军队都南下了,这也是列宁格勒没有被拿下的原因之一。


  若是希特勒只是想要列宁格勒,肯定拿下了。


  斯大林搞了个大清洗,把会打仗的军官都杀了,还剩一个,朱可夫,眼看列宁格勒保不住了,把他派去了。


  接着守住了。


  听说希特勒来攻打莫斯科了。


  斯大林急忙给朱可夫打电话:“你快回来,希特勒来打莫斯科了,莫斯科需要你。”


  今天,红场上有个骑马的元帅塑像,那就是朱可夫,他最经典的还不是保卫列宁格勒,而是保卫莫斯科,后面我会讲到的。


  我去俄罗斯走了一圈,我最大的感触是啥?


  毛主席就是复制了斯大林的套路。


  闪闪的红星……


  这首歌里的“红星”,也是指的克林姆林宫的红星。


  圣彼得堡真的值得一去,有点威尼斯水城的感觉,整个城市没有太多的高楼大厦,普遍是30米以下,沿河而建,整个城市挖了N条运河,错综复杂。


  涅瓦河的水是比较清澈的,而且水流比较湍急,在国内找不到这么干净的河流了。


  苏联对中国影响太深了,我们团的老头老太多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他们当年没有学习英语,而是学的俄语。


  我们坐在游轮上,行驶在涅瓦河上。


  当歌手唱起《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三套车》时,整个游轮成了演唱会,大家跟着合唱……


  感觉太好了。


  每个人在圣彼得堡的焦点都不同。


  例如我,没文化,没底蕴,就是满大街看美女,俄罗斯的美女太多了,真是眼花缭乱,而且穿着大胆,她们对“胸”是敞开式的态度。


  70岁左右的人呢?喜欢讨论十月革命,关于那声炮到底响没响争论不休。


  学者呢?恰好高晓松在这里录了一期节目,他去的滴血大教堂,极力推荐我们也去看看,导游不带我们进去,我们自己花钱进去的,也许是咱层次太低,看不懂宗教的一些信息,但是感觉里面特别有气势。


  去欧洲,貌似就是教堂之旅。


  还有一类人,就是搞艺术的,例如皮影这类画家,他们会盯着冬宫里的每一幅油画,时而惊叹,时而摇头……


  我也很喜欢油画,我拍了很多,只拍光着屁股的。


  别的咱也看不懂。


  总而言之一句话:圣彼得堡是有厚度的!


  出发前,阿俊姐跟我讲过一句话:到了俄罗斯,区分游客层次最简单的环节,就是去购物还是看芭蕾舞。


  我是两面派,可去可不去,1300元人民币,貌似有点贵?


  赤道是坚决去。


  于是,我们都去了。


  应该着正装出席……


  真是高雅的艺术,那天从剧院里出来,我觉得自己突然长了好几公分,因为高雅了。


  我想去看看涅瓦河的源头,涅瓦河是自东向西流的,源头是拉多加湖,这是欧洲最大的淡水湖,我们也去逛了逛,很像海,湖水是湛蓝的,湖里有俄罗斯少女在游泳,沙滩上有俄罗斯少女在晒日光浴,为了躲避中国游客的长枪短炮,不得不在关键部位盖片树叶。


  人,在不同环境下,道德标准也是不同的。


  在那样的环境下,你就觉得裸体也是一种美,稀松平常……


  而在迪拜呢?


  你见到一个女的穿短裤,你觉得她是另类,咋这么不讲究呢?


  所以,这个世界上没有对与错,只是标准不同而已。


  看了涅瓦河的源头,我想看看入海口在哪里?到底流入了哪里呢?


  涅瓦河流入了芬兰湾,也叫波罗的海,类似北欧的内海,当初德国为什么想拿下列宁格勒?


  很大程度就是因为可以走航母,同时可以通过水路运送物资。


  波罗的海是半淡水的,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


  我写这些,大家可能看的比较迷糊,有些东西,还是需要亲自去走一圈,才能让地图更加的清晰,去了圣彼得堡,我对芬兰、瑞典、北极圈的位置更加熟悉了,当然也包括捷克、波兰……


  昨天,儿子拿着地球仪,问我前些日子去哪了?


  我给他指了指,我在想,若是有一天,我拿过地球仪来,对世界各地如数家珍时,那时的我,也许是儿子心目中的偶像。


  每次出去,当时感触不深,沉淀几周以后,越想越觉得有味道,圣彼得堡也是著名的教育圣地,给我们开车的司机也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街头卖唱的老头里,有戴着眼镜、穿着燕尾服的,大学的音乐教授。


  画画的呢?


  有学生,有职业画家,他们很享受画画的感觉。


  我买了几幅,很便宜,合人民币50元一张,前几天我在QQ群上问谁要?免费送。


  被一个朋友要去了。


  我们几个去逛过艺术一条街,那里有很多画家,有些油画太美了,价格也不算太贵,小一点的1000元左右,大一点的从3000到1万不等,是人民币。


  有几幅我特别喜欢。


  但是,怎么带回国呢?


  我对美的理解是比较狭隘的,我认为美的东西,就是一眼能够打动人的。


  皮影,觉得我这么理解,是践踏了艺术。


  皮影认为,绘画是一种超前的艺术,一定是领跑于大众审美观的,是代表着时代的潮流……


  我问了皮影一个问题:这种印象派的油画,在中国有市场吗?


  皮影认为,没有市场。


  为什么呢?


  因为,中国人对油画的理解,还是以“能看懂”为标准,甚至越像照片越好,所以,在中国“超写实”油画是最受藏家欢迎的,代表人物就是冷军。


  冷军肖像画《小罗》拍出3136万元。


  我就很好奇,画的这么像照片,为什么不直接拍张照片,不是更省心吗?


  也许是咱理解不了。


  皮影说,在中国开画廊的,越是不懂画画的人,经营的越好,因为他的审美不专业,却代表了消费者的眼光,他们往往挑选世俗认为好看的油画,例如牡丹呀,山水呀,熊猫呀,马呀……


  我问皮影,若是我开家画廊如何?从世界各地收集油画。


  皮影说,若是按照你的审美观,肯定能火。


  我笑了,哈哈,这不是嘲笑我吗?


  皮影说,在中国,艺术要想变现,必须要与世俗接轨,不能跑的太快,798里那些雕塑丑不?


  在老百姓眼里,太丑了。


  在艺术家眼里,很前卫。


  若是全国巡回展出呢?


  肯定骂声一片。


  有个人,他觉得艺术就是在世俗基础之上稍加创新,例如变形金刚不是很火吗?那咱也复制一个,搞成关公般的,是不是也很火呢?


  一搞,真的火了。


  你要是问我们这些画画,这东西有艺术性吗?


  我们只能笑笑。


  但是,老百姓觉得好……


  图片


  这个作品在N个城市展出过,作者叫毕横,一个85年的小伙子,中央美术学院的,这个作品是他在读书时设计的,这是一个眼球经济时代,他成功的抓住了大家的眼球,他就是成功的。


  图片


  最近,关公版的变形金刚来到我们家门口了,超火。


  图片


  这是冬宫里的一幅世界名画,猛的一看,我以为是春哥呢,欣赏不了。


  图片


  这个是在国内油画展上拍的一张照片,还算是毕竟符合中国人口味吧?符合我的胃口,皮影肯定看不上眼。


  图片


  这个是超写实油画,跟照片很像吧?


  图片


  这是我买的那两幅画,他给我写上祝福语。


  图片


  这就是拉多加湖,像海不?


  图片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现在成景点了,这就是涅瓦河,清澈不?在游轮上拍的。


  图片


  涅瓦河是很宽的,桥是可以拆开的,便于大型舰艇通过。


  图片


  涅瓦河入海口,芬兰湾。


  图片

 

b0adDDDD-b0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