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翻译官的复仇


中国普通话最标准的人,不在CCTV,在科大讯飞。


因为科大讯飞经常要对外演示语音输入功能,为了尽量模拟实验室的标准环境,演示的员工要说非常标准的普通话。


科技公司最怕的就是核心技术被质疑,作为中国最大人工智能上市公司,科大讯飞又一次被放到火炉上烤。


昨天,一场国际会议的同传译员写文章控诉科大讯飞技术造假。他发现,会议的大屏幕显示“讯飞听见”一直在工作,一边把英文发言者的语音转成文字,一边显示中文译文。


从观众的角度来看,似乎是讯飞听见在做同声传译。可是前一段时间,科大讯飞还说目前的翻译水平仅能达到英语六级,才几天时间就直逼专业八级。


这位翻译发现,科大讯飞的这款软件仅仅是把幕后同传译员的口译转成文字,而且还不时转错,让他气炸了。恨不得对着话筒喊,我被机器人剽窃了。


其实哪用得着这么生气。对付机器人,抠电池就行了。


和情趣用品行业相反,在人工智能行业,经常发生人假装机器人的事。


硅谷大火的“AI私人助理”Amy,实际上是一支人工团队,每天工作12个小时,倒班替用户安排会议和发送邮件。Magic Leap 的产品曾经让很多人惊掉下巴,结果发现是后期做出来的。


人工智能可能是互联网行业最诚实的一个概念了,核心技术真的是人工。


前一段访华的最美机器人索非亚,和央视主持人谈笑风生,比人不知道高到哪里去,结果也被美国业界权威掀了老底,对话的答案都是事先编好的。


很多人说,科大讯飞没有造假,“讯飞听见”的主打功能,确实是语音转文本。但是,在这场国际会议的宣传中,也确实说了会“采用了智能翻译技术”。


对于造假的指控,科大讯飞很委屈,回应说:


从没讲过AI同传的概念,始终强调是人机耦合的模式。


近年来,人机耦合是科大讯飞高管的口头禅。像我这种没文化的人,一度以为他们转型去炸藕盒子去了。


科技公司就是活字典,不靠谱的技术,一律归类到“人机耦合”。


其实这个概念没那么复杂,简单点说就是人类随时可以抠电池。


值得注意的是,发帖的这位同传译员痛恨科大讯飞很久了。他说:


之前讯飞炒得最凶的时候我没怎么说话,只是转了转同行“被AI”的朋友圈,心想哪天我要是遇到这种一定搞死他们。


科大讯飞将来能不能取代翻译不重要,但“搞死他们”这种技术,可千万别教给机器人啊。


大概一年之前,有一波新闻报道,说科大讯飞的翻译技术会让同传译员失业。科大讯飞因此股价涨了一波,但也让这家公司成为同传行业的公敌。


当山东的农民制造简单的杠杆工具,都能被媒体捧成“机器人大师”;科大讯飞这样的公司被捧上神坛,根本不足为奇。但往往因为期待太高,吹捧变成捧杀。


对于科大讯飞核心技术的质疑,隔一段就会出现。普通人可能听不懂公司宣传的那些新技术,但机器人一犯错,吃瓜群众是绝对不会放弃嘲笑的机会。


在这种追捧和批评中时间流逝,不知不觉间,这家公司上市已经十年了。


作为安徽科技企业的一根独苗,科大讯飞与地方政府密切的关系,让人们很难看透这家公司真正的技术实力。


从收入来看,它根本不是一个人工智能公司。最多收入来自教育,而且教育产品的销售主要来自于公立学校的采购。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每年提供了大量支持,最高的时候,政府的补贴占到净利润的一半。


它的扩张,很大部分是买来的。有人算了一下,十年以来科大讯飞融了60多亿,经营现金总额却不到25亿。它用35亿的亏损打造了一个市盈率130多倍的大公司。


科学技术的利润,应该不至于这么低。


操心科大讯飞股价的人,总让我想起我的一个朋友。


那位朋友整天担心天会塌下来,别人都嘲笑他,包括我,他却耐心地和我解释:


天不就是空气撑着?空气也没有支撑力啊。


从此,我总是时不时地抬头看看天,担心有一天它会塌下来。


他说的真的好有道理。

xingqiushangping-b0ahb0ahxingqiushang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