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杭州街道办崛起而读书

北大软件工程硕士去了乔司街道办;清华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去了仓前街道办;北大生物学博士去了五常街道办……..


十年寒窗,最后去窗口盖章,清北学霸们的选择让很多人失望,甚至有人讽刺:


一定要努力读书上清北,才有机会考余杭的街道办事处。


余杭区的澄清也很快出来了,这其实是2018年的录取名单:


1. 这是定向招聘,很多人是其他地区的选调生;

2. 这些人主要是冲着杭州和用人单位待遇而来,不屈才。



1


 

余杭的官方回应,还有没说完的地方:


博士享受副处级待遇、 硕士享受正科级待遇,年薪30万-50万;

表现良好的,提拔副处领导干部。


30万-50万,几乎是上海同等职位薪酬的两倍。更不用说副处级的提拔机会了,现在硕士考上公务员,基本都是定级科员。


对于不想要编制的人,余杭还推出了政府雇员灵活用工。


事实上,这48位清北硕博只是当年人才引进的一部分。


2018年,余杭区通过“清北招聘”和“海外招聘”,共吸纳了96名政府高知人才,报录比是1:27。


就在这年,杭州对技术人才的吸引力首次超越北京,位居全国第一。还是这一年,余杭区GDP首次超越萧山,成为“浙江经济第一区”。


到了今年,余杭区人才引进政策不再针对清北定向引进,而是放宽到了双一流高校,学历、年龄、岗位要求更细化细化。


引进人才降维,对应的是待遇降级:


博士给事业正科待遇,硕士事业副科待遇。


一个肉眼可见的趋势是,余杭招聘政府雇员的目光已经由海外百强高校毕业生,转向北京、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的实务型高层次专业人才,对其工作经历、专业技能都有较高要求。


余杭不再唯清北为贵,背后的原因相当豪横,他们说:


“清北”的学科设置,已无法满足余杭发展的专业人才需要。

 

 

2

 

 

千万不要觉得清华北大这些学霸们屈才了。


事实上,“体制内”一直以来就是清华毕业生重要就业去向;北大也是如此,像戴威这种学生干部去创业的,绝对是北大的非主流。


以2018年为例,清华就业的学生中,超过11%的人直接进入党政机关;北大更高,超过了20%。


这还仅仅是党政机关。


余杭给这些公务员的工资,也是他们在市场上的最高价。7月份的一份榜单显示,清华大学毕业生平均月薪全国第一:


10818元。


这样一比,就知道余杭区薪酬的含金量了吧。


未来科技城甲级写字楼里的“白领”,收入的绝对值未必比得上街道办的事业编。


这和浙江严格执行收入分配向基层倾斜的政策有关。


2019年浙江省政府发文,明确要求乡镇干部经济待遇要高于县级机关同职级干部20%以上:


20%仅仅是底线。


余杭是怎样一位土豪,几句话就能说清楚:


全国卖地第一区;

浙江、杭州经济第一区;

阿里巴巴、蚂蚁科技总部所在地。


2019年,余杭区GDP近3000亿,比青海全省还高一点,是西藏的两倍;财政收入726亿,只比海南低一点。


726亿中阿里和蚂蚁贡献了多少,余杭区心知肚明。他们要做的,也很简单:


培养和寻找下一个阿里巴巴。


余杭有超过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光去年一年就认定了444家,和这些企业打交道,不能再用传统的套路了。

 


3

 

 

史玉柱曾经说过,过去20年,中国经济最大最强劲的主发动机是市县级政府:


他们玩命招商引资,大力扶持产业,狠抓就业,大搞城市基础建设,每天喝5场酒,整天打飞的,堪称全球最劳累的公务员(可惜互联网里这群体被妖魔化了)。现在,他们普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主发动机快熄火了。对百姓对经济不作为,就是最大的腐败。


现在余杭区,就是把“每天喝5场酒”的公务员,换成了清华北大的学霸,思路其实是一样的。


但不一样的是,高新科技企业,一般人容易看走眼。


政府必须有VC(风投)的能力和眼光。


有一件事证明了社长的推断,一个月前,余杭专门为这两年揽回来的学霸们推出了为期三年的培养计划——“菁航计划”,请各种企业家来给他们上课,帮助他们加速融入余杭,发挥作用。


社长看了一下他们第一期的内容,两位清北计划学院分享的内容分别是:


产业平台培育行业冠军企业的思考;

从产业基金的视角进一步谈如何培育冠军企业。


余杭区的思路,非常清楚了。


2018年,余杭甚至用50万元年薪招到了一位美国雇员,美国人墨哲思入职余杭经开委,还拿到了余杭区第一张外籍人员市民卡。


社长看了下,他帮助余杭区与犹他州创业中心、霍尔实验室等机构建立了联系,直接对美国人招商引资了。


所以余杭区根本不是在招公务员,而是招VC(风投)的工作人员。


VC给30、50万的年薪,贵吗?


b0b0tietoushezhang-b0b0tietoushe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