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心

  我农村的家,有个大大的院子,院子里种着花花草草,门口还有个大菜园,菜园里除了种着菜,还种着一些玫瑰。


  那玫瑰长的特别疯,跟人一样高。


  媳妇听信传言,说我不老实与门口种玫瑰有关,砍了。


  砍了,又发出了新枝,如今更茂盛了……


  我们家周围全是树,仿佛生活在森林里,家里装修也比较现代化,标准的中式装修,仿红木风格,柜子、橱子全是,家里有自来水,有太阳能,至于光纤和电话,那都是标配。


  总而言之,听起来很美。


  偶尔有朋友来我们家,住上三两天,直呼过瘾。


  妈的,你小子过的才是神仙般的日子。


  早上起床,去岭上逛两圈,狗儿跟随其后,任其撒野,整片田野都是咱的,不是咱的又是谁的呢?


  咱的地盘!


  偶尔,下了雨,趁道路泥泞的时候,开着破吉普或皮卡去田野里撒欢……


  惬意!


  不过,我也有难言之隐,我不喜欢过这样的日子,之所以回农村,有土地情结只能算个借口,根本原因是我买不起房子,而我又接受不了租房,我是一个极度缺少安全感的人,租来的房子,我住着不安心。


  我也想去城里生活。


  回到农村,与其说我找到了自己的世外桃源,不如说我是逃避生活压力。


  不逃避,我又能如何呢?


  原计划,周一到周五在城里,周六周日在农村,最初是这么执行的,执行了没有两个月,改了,无论多晚,也要回城,媳妇已经适应不了农村生活了。


  掐指一算,已经一年多没在农村住了。


  媳妇为什么不喜欢待在农村了?


  因为,你待在哪里,哪里就是自己的天,每天跟媳妇打交道的全是农村小媳妇,久而久之,媳妇也开始穿农村的大花袄了,也不梳头了,也不洗脸了,想起来才洗一次澡,她也变成了农村小媳妇。


  就是这么一个场。


  你在农村,你也如此。


  大家有没有看过一组照片,骑行去拉萨的,最初还是个白净书生,到拉萨后成了流浪汉的形象,不光是他,人人如此。


  这也是场。


  为什么拉萨人不洗澡?你去了就天天洗?


  他们不洗,你也不洗。


  我不喜欢待在农村,倒不是因为场,平时我基本不跟村民打交道,我都是自己玩自己的,自己骑行,自己越野,自己溜狗,跟村民没有任何交集,若说有交集,无非就是我晚上打篮球的时候,村民会过来投几次篮……


  我是觉得孤独。


  人的活动范围一旦小了,那么心就小了,我关注的焦点全是媳妇,嫌她这不行,那不行,嫌她花钱学摄影,嫌她花钱学烘焙,嫌她跑到广东去学英语。


  就一个字:嫌!


  为什么嫌她?


  其实,就是憋的,我除了她没有焦点,她除了我,也没有焦点,于是我在网上找人倾诉,她也在网上找人倾诉,我们俩基本不说话。


  问题大不?


  为什么后来我总是说“环境不变,人不变”?


  就是切身感受!


  前几天去日照,我提议当天往返,酒店哪有家里舒服?不过是1小时的路程而已,媳妇非要住在海边,意思是让我放松放松。


  我对海没有丝毫的情怀,看的想吐了。


  另外,我对面朝大海的房子也没多大兴趣,本地人不喜欢住在海边,除了渔民,他们是没办法……


  说的通俗一点,海边跟我们村一样,还是农村!


  海边的酒店,全部满房了,只有套房,1万多,媳妇肯定不舍得住,我更不舍得,1000元以下我还是可以接受的。


  那咋办?


  我给孙哥打了个电话,问他有房子不?


  他是做日租房的,主要是做教授花园的房子,他手里有16套房子,从2002年就开始做这个生意,算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了。


  他说:“房子有,不知道弟妹能否住的惯。”


  我说:“你拿钥匙来,我看看吧。”


  一推门,一股发霉的味道,海边的房子就是如此,被子也有股霉味……


  儿子嫌味道大,不进屋。


  我说:“算了,我们还是住酒店吧。”


  孙哥说:“今年生意很差,很多做渔家乐的都亏本。”


  我问:“对你影响大吗?”


  他说:“不是很大,咱家主要是回头客。”


  过去,他是用QQ群管理客户,只要是住过他家房子的,他就加上QQ拉入群,这些人形成了惯性,每年到日照就租他的房子,而且他本身是做企业的,层次也有,人也豪爽,大家找他租房,他还请房客吃海鲜,很容易成哥们……


  现在,他用微信。


  这个生意,他怂恿过我不下100次,我没兴趣,不是说没兴趣,而是我觉得管理起来太麻烦,毕竟我又不在日照,而且我总觉得买了房子,精心装修了,让别人去糟蹋,我接受不了。


  还是心太小了。


  我有个同事,特木讷,我一说大家就知道是谁,他跟着孙哥去搞短租房了,从一室一厅到别墅,都有。


  最初在日照做,现在把生意发展到青岛了,旺季的时候一个月能赚个三四万块钱,他很满足了,过去他一年才赚三四万。


  这类生意,关键在于积累。


  积累客户,积累信任,客户反复回头,同时还不断地给予口碑介绍……


  淡季的时候怎么办?


  租给那些搞艺术创作的人,长租,很便宜!


  最终,我们还是选择了住酒店,符合媳妇的标准,能看到大海,我就在想,躺在床上能看到大海又如何呢?


  可能是我心不静的缘故,我真没想出大海有什么好看的。


  来的路上,媳妇想吃海鲜,问我日照哪家海鲜比较好?


  我说:“我熟悉的就是八大碗,不过说起来也有七八年没去了,中午我带你们去吃,那里光海鱼就有100多种。”


  中午,我带着大家去吃八大碗。


  一进门,发现咋改成宾馆了?


  我弱弱地问大堂经理:“这是原来的八大碗吗?”


  他说:“是,是!”


  我问:“还做海鲜吗?”


  他说:“做!”


  已经没有包房了,只有大厅,类似宾馆的早餐厅,来都来了,那就吃吧,我去厨房看看,去厨房一看,鱼还是蛮多的,依然有海鲜馆的气势……


  不过,做的很一般了,怪不得已经很少有本地人了。


  反腐反的,没人来吃了。


  媳妇她们吃的不过瘾……


  我说:“晚上,咱买点海鲜,自己煮吧,那个过瘾。”


  媳妇问:“去哪煮?”


  我说:“有个读者,她在这里开渔家乐。”


  我儿子有个同学,他们一家也来日照旅游了,住在渔家乐,媳妇甚是羡慕,为什么羡慕,她理解的渔家乐就是住到渔民家,可以随意吃海鲜,还能上船打鱼,你咋想的那么天真呢?


  我带着大家去参观一下吧!


  所谓的渔家乐,类似大学旁边的小旅馆,你钻进去都有进了贫民窟的感觉,到处都是腥味,房间很便宜,从30到100元不等……


  读者是枣庄的,夫妻俩在这里搞渔家乐,主要是通过网上推广,针对自驾群体,准确地讲,主要是针对河南,为什么针对河南?因为河南是日照旅客的大客户,河南没有海,所以他们理解的渔家乐应该很美。


  也是想象的。


  渔家乐其实走入了怪圈。


  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家相互压价,价格越来越低,服务越来越差,就跟饭店一样,人越少,菜越差。


  我问:“为什么不反着做呢?把渔家乐里面的房间搞的跟星级酒店似的,把价格抬上来,同时海鲜只做最好的,越做越火。”


  她摆摆手:“白搭!”


  我猜不透她说的白搭是什么意思?是试验过呢,还是仅仅是惯性思考?


  我觉得,惯性思考更多一些,甚至压根不懂这些自驾者的心,只要是你真心站在客户角度去思考,那么客户一定是能感受到你的。


  当然,也是“场”决定的,整个渔家乐市场就是针对中低端群体,你非来个高大上,白搭!


  有这么一个群体,他们希望贴近自然,但是又不希望降低生活标准,例如我?渔家乐虽然靠近大海,但是标准太低,无法切合他们……


  于是,教授花园的日租房就迎合了这个群体。


  若是把我们家出租呢?


  应该,也有人会喜欢,例如搞创作的,养老的,他们喜欢花花草草,喜欢土地,喜欢宁静,晚上能听到蛐蛐叫,晚上10点回家,整个村子里一片漆黑,都睡了。


  师太建议我找个地方静静。


  她不建议我去参悟太深的点,只去思考一个问题:若是生命只有五年,怎么规划?


  我去哪静静呢?


  记得我在淄博看到过一个广告:养生圣地,牛记庵。


  我在地图上一搜,发现在深山腹地,那值得一去,当然如果能去终南山更好,只是太远,另外我觉得终南山上没有适合居住的地方,即便有,也太艰苦,我不是去私奔过嘛,太熟悉了。


  我先去牛记庵看看。


  原来,这里是个村子,后来整体搬迁了,把原来的房子重新修缮了,改为了客房,有在山顶的,有在半山腰的,全在深山之中。


  房间卫生不?


  不能说跟五星酒店差不多,反正跟我们家差不多,每个都是独门独户,有个小院,跟农村的房子差不多,但是要精致很多,里面有厨房,油盐酱醋,什么都有,就是个完整的家。


  安静不?


  大山深处,你说能不安静吗?


  若是10点出去逛逛,一片漆黑,太适合修行了,怪不得师太总是说,修行要在深山处。


  有道理,与世隔绝。


  真有与世隔绝的感觉,连手机都没信号,只要房间里有网络,我在这里不想网上的人,不想网上的事,仿佛就是这里的一个村民……


  太惬意了!


  我发现我有一个巨大的变化:不怕孤独了,甚至很享受。


  周六,隔壁家也有客人住了,一个男人,两个女人,我甚是好奇,晚上他们该怎么住呢?只有一张床,晚上10点,隔壁还没熄灯,好奇心使我出了门,爬上稍微高一点的小坡,偷窥一下。


  哈,盖着被子,没看清。


  这里真是偷情圣地,老婆来抓?往山上一跑,谁抓的着呀?!


  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整个山上太安静了,出一点点声音都能听得很清楚,半山腰里住的那个胖子,他打呼噜我都能听到,是真的能听到……


  我在朋友圈晒了晒山上美景,N多朋友问:这是哪?


  我充当了口碑相传者!


  在日照的时候,孙哥去酒店看我,无意提到了《孙子兵法》,我也蛮感兴趣的,甚至自认为略懂一二。


  孙哥说:“《孙子兵法》里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其实是一个‘先’字,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先思考,先考察,先计算,否则就是盲目。”


  我说:“以前,我对赚钱真没啥兴趣,我们家一天花不了1000块钱,但是我们家一天进帐几千是常态,说的吹牛B一点,就是花不了。病了以后,我突然觉得钱特别重要,我想给孩子留下点,万一我真走了,媳妇没有赚钱能力,儿子又回到农村状态了,我媳妇就是个打工妹,也没读过书,也不具备赚钱的能力。”


  他说:“你这个担心是多余的,如果我们真死了,唯一值得我们担心的是老人,因为孩子终究能长大,也有人会照顾,媳妇也会有人疼有人照顾,但是父母没人照顾了,至少没有儿子照顾了。”


  我说:“我没想过父母,不知道咋的,是不是我没孝心?”


  他说:“爱心是朝下传递的。你那里杨树多不?”


  我说:“太多了。”


  他问:“成片的呢?”


  我说:“也多。”


  他问:“你们那里地多少钱一亩?”


  我说:“两三百?也就是这个价。”


  他问:“你们那里知了猴多不?”


  我说:“我们家门口有个小树林,全是大树,一晚上找百十个,我爹对这片小树林直接实行了垄断,不允许别人来找。”


  他问:“你们那里多少钱一个?”


  我说:“我们家不卖,都自己吃了,有收的,5毛吧?”


  他说:“你要有兴趣,可以考察一下人工培育知了猴,先人工孵化,形成幼虫以后埋到地里,两年就能出来。”


  我问:“不是说五到七年吗?”


  他说:“没那么久。”


  我问:“效益呢?”


  他说:“一亩地,一晚100元左右,杨树林很关键,越粗的越好。”


  我问:“自己种杨树?”


  他说:“别,租!”


  我问:“你做了多少?”


  他说:“我租了300来亩,两年树龄,同时我又租了300亩地,自己种杨树。”


  我问:“万一老百姓反应过来呢?”


  他说:“反应过来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始收获了,另外树到了年龄,他也要砍了,要重新再种,而我们自己种的树已经开始可以用了,最关键的一点,咱到时候卖幼虫就行了,要做老百姓的上游。”


  我问:“你是不是跟老潘学的?”


  他说:“恩!”


  我说:“他去年跟我说过,我没当回事,因为我从小就抓知了猴,没觉得这玩意有啥技术含量,他的意思是让我去找杨树林,他跟我合作,其实不用找,我们家就有,只是我觉得这玩意不靠谱。前些日子我看到他上报纸了,还上了新闻头条,说是青岛老潘一晚收入1万5,应该是准备卖幼虫了。”


  他说:“应该是,他是真赚大了。”


  我说:“其实夹缝里的生意特别多。”


  他说:“这就是我跟你探讨的焦点,一定要‘先’,所谓‘先’不是先人一步,而是先考察,先预算,这些事比你闷头苦干还重要,你知道望月楼不?”


  我说:“知道!”


  他说:“为什么这么多家饭店都倒了,他们家火了20年?因为他们老板一直在考察,全国各地吃大饭店,只点招牌菜,觉得好吃,就拍下照片来,让厨师琢磨,他来品尝,所以他们家的菜,你总是吃不重样,这就是考察的威力。”


  我问:“养羊之类的呢?”


  他说:“这些都白搭,就是说太容易入手的项目多数不值得做,因为你陷入了群众的包围当中,除非你领先一步。”


  就跟牛记庵似的?


  老百姓欢天喜地地搬下了山,住上了楼房。


  而他们的老房子,则住进了城里人……


  孙哥说:“人,只要勤奋一点,赚点小钱是很容易的,所谓的勤奋不是说你体力勤奋,而是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分析,看到的、听到的都要记到心里去,不停地问自己:这个东西我能不能做?”


  我问:“为什么不专注呢?”


  他说:“你知道中国的企业为什么要走多元化路线吗?因为不能专注,中国市场属于泛市场,例如前些年的房地产,不管国企还是民企,只要进入就能赚钱,你说能不进入吗?培训大师一再呼吁让大家专注,要修炼绝活,要有核心竞争力,要做国际品牌,但是反过来讲,又有几个能做成国际品牌的呢?若是不能,何必去挑战这个概率呢?”


  我说:“我刚听完刘一秒的课。”


  他说:“日照这边有个同行,是做蚕丝加工的,蚕丝这个行业是有潜规则的,要掺假,听了刘一秒的课以后,他觉得自己的做法有问题,应该坚持不掺假,做良心企业,这个出发点是对的不?今年公司倒闭了!”


  我说:“我有个故事,如出一辙,有个做松花粉的,主要是做破壁技术,原来的设备也能破壁,但是破壁率不高,另外营养损失也很大,花了100多万去听课,回来以后老板决定引进日本最先进的破壁设备,现在也是举步为艰了。”


  他说:“中国的民主离美国的民主还有距离,这个是事实,但是你能说中国的民主不好吗?中国的现阶段,就是道法自然里的道,是循序渐进中的一环,缺它不可,是阶段性的产物,包括贪污腐败也是如此,美国没有吗?俄罗斯没有吗?都有过,但是也都治理过,然后写到章程里去了,我们现在就处于这个阶段,即便是习大大不管,终究有人会管的,这个就是道,企业也是如此,我们市场经济才几年?本身就是一个混沌期,你非要套用纯市场的玩意,注定了是死翘翘,不是说那些东西不好,而是不符合现阶段。”


  我问:“那你的意思是?”


  他说:“大家怎么玩,你就怎么玩,别试图用道德绑架自己,做人与做事是可以分开的,标榜自己是好人,也是自我绑架的一种方式,要想维持一个好的身份,你就一定会被好所局限,真正的自由,是无拘无束地跳跃在各种‘身份’之间,不被任何一种成型的价值观所绑架,就跟小狗、小孩一样自由。”


  我说:“这个理论有些荒谬,这是我第三次听说,去拉萨的时候,胡律师也谈过这个观点,他说自己是个律师,有些官司是违背自己做人的原则的,为此特别纠结、苦恼,作为被告,明明欠对方钱,但是还是要把官司打赢了,让债主空手而归,直到有一天,老师点化了他,说:做人与做事是可以分开的,从那以后,他就不再纠结了。另外,刘冰也提到过这个观点。”


  他说:“一个真正自由的人,是变形金刚,它可以自由切换生命模式,做生意的时候,你是商人,在战场的时候,你是恶神,在刑场你就是刽子手,你不能总是拿一种人生态度去做所有事,例如别人找你发个广告,你要钱不?你想要不?”


  我说:“不要钱,但想要。”


  他说:“你就是角色没有转换过来,佛是无相的,可以变化莫测,人其实也是无相的,只是我们在不断地自我催眠,不断地塑化,慢慢给了自己一个标签,或是豁达,或是憨厚,从而让一个性格压抑住了我们所有,这都不是我们的真相。”


  我说:“我的真相就是遇到漂亮的妹妹,就想睡,这个算什么?”


  他说:“小公狗,遇到母狗就过去闻闻,这就是天性,是你本来的样子,只是文明催眠了你,任何一种文明和价值观,都是一个塑形的过程,让你以此作为标准,符合的就是美的,不符合的就是丑的。”


  我说:“多种角色会给人人格分裂的感觉。”


  他说:“人格高度统一就是对的?对与错只取决于参考标准。”


  我说:“人,是不是只有重生的时候才会突然开悟?”


  他说:“你说的那些是心灵鸡汤,一个人,因为发生了什么家庭变故,从而瞬间崛起了,这都是骗人的,把复杂的、多维的因果关系理解为单一的因果了。就如同你现在腿受伤了,你真的会蜕变吗?不会,即便真蜕变,也是你内心早就蠢蠢欲动了,只是突然引发了而已,腿断了的人无数,多数人不仅仅没有朝上腾飞,反而更加颓废了。”


  我说:“对!”


  他说:“吉利金刚换个跑车样子,依然不是跑车,瑞虎换个越野车的样子,依然不是越野车,心不变,形再怎么变,也是假象,因为你内心没有自由,是塑过形的,除非你真的敢换心。”


  孙哥对佛教、基督教都很有研究,原来是佛教徒,现在是基督教徒,他送我书一送都是两套,有佛教的,有基督教的,为什么呢?


  他怕我顾此失彼,让读者骂,读者里信什么的都有……


  在牛记庵,特清净,我在想,人应该如何换心呢?而不是单纯的只换个驱壳。


  我在想红红两口子的事。


  红红挨打,老公打她,她逆来顺受,因为她从小缺爱,老公以爱的名义打她的时候,她特享受。


  红红换个老公呢?


  也会挨打!


  为什么呢?


  因为,跟她在一起,我都有打她的冲动,我这么老实的男人都如此,为什么会想打她呢?因为她有被打的基因,你不打她,她会飞上天,你打她,她会像小猫,你说你能不打她吗?


  她就是换个老公,也白搭。


  因为,发动机没变!


  我跟她说过一招,只要做到,肯定可以把老公治过来,怎么治:打你一次,立刻离婚,绝不回头。


  一次就改了。


  她做不到。


  如今,我是泥菩萨过河了,也没空操心她了。


  我该怎么重生呢?


  最近,微信公众帐号开通了打赏功能,一篇文章可以获取2000元左右的打赏,算是意外收入,我及时把这个信息分享给了朋友,其实只要用心写,肯定有人打赏,我有个朋友,他也是天天写,现在一天才三四百人关注,一个月也有两三千的收入了,千万别低估了三四百人,我2006年2月6日开始写的文章,到了2007年下半年,一天才300来人关注。


  打赏模式最适合的其实是写游记的,恰好我昨天看了一篇文章,有个小伙子旅行了一圈,赚了100万美金,还娶到了空姐……


  多数都是粉丝打赏的。


  有了打赏功能,也就是说,以后我不需要考虑饭碗问题了,那我可以去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按照五年作为规划点。


  给孩子攒点钱?


  我现在每周定投股票1万元,这样5年可以攒到260万的本金,若是赢利20%呢?那么就成了300万,想想也蛮不错的。


  若是不这么做,5年后,我也没有300万,顺手就花了。


  那这5年,我该用什么发动机和什么躯壳呢?


  我在反复地想,反复地试。


  师太说的对,人应该定时静一静,梳理一下自己,从而让自己走的更稳健,为什么孙哥反复提到“先”字,其实就是预见性,不管是什么事,都是按照自己的轨迹去发展。


  我跟师太谈过预见性的问题。


  师太持反对态度:世间是无常的,所以没有计划就是最好的计划。


  我在想,她是反对计划吗?


  应该,也不是反对,只是希望我不要对目标有太多的期望,哪怕出现变故也去接受,但是不是以无常来作为颓废的借口。


  孙哥举的变形金刚的例子太好了,我们就是一辆车子,既应该体验一下F1赛道的风驰电掣,也要征战一下达喀尔拉力赛,时而有一颗咆哮的心,时而有一颗宁静的心。


  佛本无相!

 

b0aeDDDD-b0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