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喜欢吗?

  我喜欢旅行吗?


  喜欢,但是想家!


  平时,我就喜欢宅在家里,每次旅行归来,都迫不及待地回家……


  从新加坡回来,晚上聊到1点多,早上4点就醒了,5点出发,7点到家,在电梯口遇到了媳妇和儿子,他们俩喊我出去吃饭。


  我说:“我能回家坐一会不?特别想家。”


  进了房间,连鞋也懒得脱,直接趴在了床上,还是自己的床舒服,哪怕抱着被子也觉得很踏实。


  我带着大家出去旅行,表面上很轻松,其实无时无刻的不在操心,要照顾到每个细节,只是我这个人吊儿郎当的,给人的感觉是不负责而已。


  心理压力特别大。


  有些队友还在山东,那么我就需要继续陪伴,回家只是报个到而已。


  媳妇问:“你去济南?”


  我说:“他们去济南了,我要去陪陪他们。”


  她说:“那我跟你一起。”


  我说:“把儿子放在家里。”


  她问:“为什么不带着呢?”


  我说:“我是在工作,若是有小孩子在身边,我的精力是无法集中的,你去上课又没法带。”


  于是,我们又给儿子请了几天假,准备把他送回农村老家。儿子还是蛮开心的,因为我们两口子都不在家的缘故,他已经很少去上学了,一周能去一两天就算不错了。


  中国旅行团,其实就是购物团,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理性,哪这么多理性?从去欧洲我就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把一群人关在一个商场的时间足够长,肯定消费,就如同我们在台湾逛红珊瑚展厅,逛了一圈又一圈,你能不买吗?我还花了1万多人民币,我明明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还是会买。


  自从看了《断舍离》以后,我就坚持一个原则:不是真需要,不买!不是真品牌,不买!


  但是,还是买了一些,例如中药啥的,这些东西不是我需要的,只是给导游个面子,仅此而已。中国人貌似都有病?进了药店,跟抢似的,其实这些药都属于三无产品。


  我还买了一些白咖啡。


  回来以后,行李箱里全是这些玩意,初衷是送朋友的,可是我想想,我送给谁呀?我也不知道应该送给谁。


  最终的结局,要么进了地下室,要么扔了。


  群里有队友喊着要药,我说我有……


  中国人受“中药”毒害最深的不是身体,而是心灵,已经彻底沦陷了,动不动就调理调理,就跟牛哥昨天讲的那个故事是一样的:肾病医生先问你一个问题:有没有长期服用中药?有没有长期服用保健品?


  是药未必三分毒,但是中药一定是!


  给媳妇买了个包包,PRADA的,是我发自内心的想给她买,以前给她买包,纯粹是跟风,人家给媳妇买,咱就买。


  以前,咱把这些东西都理解成了奢侈品,认为装B的人才会用,其实并非如此,媳妇给我买过一件PARDA的羽绒服,那感觉很奇妙,穿上的时候感觉整个人都帅了很多,与品牌无关,特别的贴身,其实压根就没有LOGO。


  距离是可以产生美的。


  华子是从军的媳妇,她在网上晒了一张照片,是老公送她的礼物,DIY巧克力,从新加坡带回来的,有她的名字……


  这个事,我还是蛮惊讶的,为什么呢?


  人在国外的时候,很难想家,因为你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氛围,大家仿佛都是单身,整天吃呀喝呀玩呀,想起自己的媳妇,总觉得挺遥远的,我连儿子都不想,何况是媳妇了,做DIY的时候,哪有想着自己媳妇的?


  我想给华子回复一句:我们都是给女朋友做巧克力,从军是给媳妇做。


  而且,我们做的DIY纯粹是体验,就是做着玩的,没想着带回家,飞机上饿得不行了,队友拿出了自己DIY的巧克力,我们都不吃,嫌太丑。


  从军,这一点太值得我学习了,是发自内心的想着自己的女人。


  有天晚上,我和从军聊到了婚姻。


  从军说:“女人,必须要跟男人处于同一频率,一旦差距拉大了,就坏事了,就是说,你必须要跟你的丈夫保持同频,否则越走越远。”


  我说:“意识断层的差距,不是爱可以弥补的,一个博士跟一个民工是走不远的,哪怕他们爱的死去活来。”


  他说:“我很欣赏我媳妇这一点,有些业务我还要问她。”


  这一点,又给了我很多启发,是我把媳妇堵在了门外,拒绝让她参与我的工作,而华子则不同,平时跟我们交往比较多的是华子,而不是从军,因为从军比较闷,不喜欢说话。


  我为什么拒绝媳妇?


  我觉得女人事多,总是会因为工作上的事吵架。


  在新加坡时,劲松跟我住一个房间,他跟我很像,都是在事业低谷期结婚的,所以我们的婚姻很像,媳妇也很像。他说让媳妇出去学习去了,俩人在一起工作不行,因为俩人的眼界肯定略有差别,很难做出共同决策。


  我也是这么看待我媳妇的,所以她帮我做出的决策,我全部是否定的。


  华子跟从军类似合作关系,彼此都有事业,又紧密相连。


  特别让人羡慕。


  我也要努力经营我的婚姻。


  我媳妇特别喜欢外人来玩,因为平时在家我不说话,一说话就是发火,要么嫌媳妇吵,要么嫌儿子闹,而外人来了呢?我话特别多,而且我媳妇跟我配合特别默契,跟说相声似的,我们彼此开涮,而且无下限,不会跟人家似的,因为女朋友之类的话题就翻脸,我们家不会,她不管我这些事,可能也在意,但是她很明白,管与不管其实结果是相同的,何必去惹自己不开心呢?


  其实,我越来越自觉,当年劝我的三个好男人,劳模般的好丈夫,全部离婚了。你是不是真的忠贞,是不是真的负责,不是听你宣誓,而是要看你如何面对诱惑。


  在飞机上,我看了一本杂志,英文的,讲述一个攀岩天才的,其实我主要靠看图,英语单词我认识的不多,小伙子说攀岩是他人生的全部。有这么一句评论:当他经历过美女、大麻、赛车以后,再来说这句话。


  如果我问一个人:你喜欢旅行吗?


  答案可能都是:YES。


  实际上呢?


  真喜欢旅行的人,很少很少,我们这个圈子找不出10个人,当然大家的借口很多,例如没钱,没时间。其实这真的只是借口。


  因为,有穷游的,例如可欣,她真是把中国都走遍了,我认识她的时候,她是个商店的营业员,她是真的享受旅行,搭车去的拉萨,晚上就住在藏民家,藏民家没有枕头,她就枕着藏民家的熏肉睡觉。


  后来,她嫁给了我们圈内的一个小兄弟,生了个儿子,蛮幸福的。


  结婚后,她旅行的方式变了,开始走国际线路了,但是玩法跟我们不同了,她是走酒店旅行,例如去巴厘岛,她就去酒店住上一星期,在那里游泳,健身,娱乐。


  昨天,她在回复里写了一句:现在流行酒店游。


  有人就攻击她,以为她在推销酒店广告。


  她说的,我非常认同,为什么呢?


  因为,旅行应该是享受的,是放松的,现在的酒店多是类似万达广场这种,是个城市综合体,例如云顶赌场,那里还经常举办演唱会,有酒店,有赌场,有餐厅,只要你能想到的,就有。


  为什么旅行很遭罪?


  睡眠不好,一天睡四五个小时,每天至少要坐10小时的车子,等于每天都在跑长途,你能不累吗?


  想象总是很美好的,跟一群牛人在一起十天,肯定能学到很多东西。


  真出去了,你才发现,哪有空聊天啊?


  累得要死,连话都不想说,咋可能谈心呢?除非就是在酒店里,睡到自然醒,游泳的时候聊天,晒太阳的时候聊天,喝咖啡的时候聊天,甚至可以坐在沙滩上聊。


  人,只有在高度兴奋的时候才会交流得比较深,高度兴奋的前提是休息好。


  昨晚,我跟牛哥聊到了这个话题。


  牛哥说:“浙江那边的旅行,早就是酒店游了,一场旅行就两站,第一站是首都,第二站是小岛,那些小岛多是私人的,里面还有直升飞机,游客也蛮少的,非常适合深度交流,一定要理解什么是度假。”


  我说:“其实,我们也是在摸索,经验都是慢慢总结出来的,试错试出来的,嘉宾行市场越来越大,因为嘉宾也想走出去,例如你肯定有想去的地方。”


  牛哥说:“是的。”


  我说:“要为嘉宾量身定做线路,假如我手里有20个签约的嘉宾,一年赚个上千万没问题,因为旅行越来越受重视,特别是高质量的旅行,一场旅行的质量如何,其实关键取决于与谁同行。”


  例如,我调侃国庆(鱼子泡泡的老公):“你把广告都打到了国外,很多人应该蛮崇拜吧?”


  他说:“我出国,人家觉得我不牛B,但是我说认识你,他们觉得我牛B。”


  其实,这就是距离造成的假象,我有啥牛B的?让我媳妇说说我身上的缺点,罄竹难书。


  我说:“你要加大花样,不断地折腾,创造更高的关注量,从而收到更多的徒弟,例如多参加一些培训,多当嘉宾。”


  他说:“我出去当嘉宾之类的,的确每期都能收到几个徒弟,但是没有这么多人请咱呀?”


  我说:“可以反过来做啊,给钱当嘉宾,例如赞助几万块钱,但是要求给你两小时的分享时间。”


  他说:“这也是个办法。”


  我说:“可以带着徒弟去拉萨之类的,增加他们每个人的曝光度,就相当于增加了品牌知名度。”


  昨天,他们两口子也到济南来了。


  牛哥说:“他们俩现在的精神面貌变化太大了。”


  我说:“人有钱了,气场就变了。”


  牛哥说:“你还记得咱第一次去他们家的时候不?”


  我说:“这个事,他应该感谢老刘(2012年拉萨队友)。”


  牛哥问:“咋了?”


  我说:“老刘不喊咱去东营,咱能顺路去看沾化冬枣吗?咱不去看冬枣,能认识他们两口子吗?他们不认识咱,就没有后面这些故事了。”


  这是玩笑话,他们腾飞,真的是因为我吗?


  不是,认识我的人多了去了。


  是他们俩真的很用心,是发自内心的对别人好,另外能跑出去。在新加坡我们还谈过这个话题,就是我们能不能跑出去?


  跑不出去,你想想家里多少鸡毛蒜皮的事?我天天在外面跑,光媳妇就能把我唠叨死。


  靠自己发生蜕变?


  太难了!


  我在新加坡的时候,遇到了一个机会,穿越罗布泊,三女一男,开着陆巡去,喊着我一起去,问我有兴趣没?


  我问:“要露脸吗?”


  她说:“要。”


  我问:“组织者是谁?”


  她说:“做旅行社的,你真应该认识认识,你们俩会很有共同语言的,她人气特别高,一点都不输你,你说的旅行自媒体、慢旅行都是她正在做的,应该跟高姐也认识。”


  我说:“我不去,除非是高姐组织的。”


  她说:“我喊你的时候,已经考虑过这些因素了,毕竟你要出现在另外一个自媒体上。”


  我说:“这不是主要的,主要是我对吃苦没兴趣,我的人没去穿越过罗布泊,但是我的车去过,即便是我想去,也是因为某个人才去,单纯看风景,我宁愿在家睡觉。”


  她说:“我就是觉得值得你认识,才建议你报名的。”


  我说:“主要是你们不让我开车,去罗布泊,不能开车,我去干嘛?光坐?没意思!”


  她说:“这个姐姐,一直在不停地开拓线路,不停地推出线路,你们俩人气相仿,但是她有一点比你厉害,她的粉丝都是期待花钱给她,你呢?”


  我说:“我明白你说的意思。”


  她说:“市场你分析得很准,深度游越来越火,但是需要去开拓,她其实就是充当了开拓者的角色。”


  我说:“这种事,适合旅行发烧友,我们的朋友圈子里,哪有几个发烧友?都是看起来像而已,至少我就不是,如果我是旅行发烧友,我会拍会写会思考,肯定也是个旅行达人。”


  我从2010年开始做旅行,跟着我旅行的人不下三百人,有真喜欢旅行的吗?


  貌似只有一个,COLIN。


  做自媒体,不是说找准了方向就行,关键是你必须是真喜欢某个领域,分享时不单纯是为了获取关注,而是发自内心的分享欲,想把肚子里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有个队友在群里发了一句:第一次不到8点就有了600流量。


  我调侃了一句:“什么是流量?”


  其实我是知道的,就是他空间的访问量……


  我想说的是什么?


  当你不关注访问量的时候,才会写出好文章。也许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现在我很少在意有多少人关注我,多也无妨,少也无妨,我坚信只要自己用心,肯定是稳步增长的,但是会出现调整期,因为题材在变,观点在变,读者群体就在变,假如我现在突然加入了ISIS组织,可能连100个读者都没有了。


  读者忠诚的不是人,而是价值。


  例如写《新星》的柯云路,当年多牛的作家?粉丝万千,那才是铁杆粉丝,如今呢?他坚持写日记,跟我的模式差不多,但是为什么关注量很少?


  因为,他搞那些气功啥的。


  你信吗?


  媳妇终于要上完课了,准备跟同学去拉萨。


  媳妇问:“牛哥,你觉得在团队里批斗对不对?”


  牛哥说:“反正,我是不批斗的。”


  我说:“你们那氛围,真像RED卫兵。”


  牛哥说:“模式是相似的,发动群众斗群众。”


  媳妇问:“好是不好?”


  牛哥说:“半年后,你再回顾,再评价。”


  媳妇说:“我们经常内斗,说是团队不行之类的。”


  牛哥说:“你要记住一点,一个评价团队不行的团员,本身就不行,另外行与不行的标准是什么?他是按照他的标准,他的标准就是标准吗?所以,团队行不行,与任何人的评价都没有关系。”


  我说:“哪有什么团队?就是一群人凑到了一起而已。”


  牛哥说:“一切在于体验,过后你再去反思。”


  晚上喝酒时,我跟牛哥私下里聊了一会。


  我说:“我媳妇真能折腾。”


  牛哥说:“你还不属于受害者,最倒霉的是他们这期的男学员,因为这些女人在家都没事干,把这个当正事了,整天策划活动,若是男队员反应慢了,那么这些女人就批斗他们。”


  我说:“不过我现在很理解她,让她去多经历一些事。”


  牛哥说:“她今天在四处借帐篷之类的,其实什么都不用准备,一切都不是想象的样子。”


  我说:“跟去拉萨是一个道理,仿佛要准备很多东西,其实什么都不用准备。”


  牛哥说:“对!”


  我说:“他们都动手打架。”


  牛哥说:“教练技术是要营造这种氛围,让你们彼此使劲折腾,发动群众斗群众,然后再让你们反省。不过,不管咋说,动手了,性质就变了。”


  有时,我觉得自己像妓女,焦点永远都在接客上……


  去台湾的时候,我们群上聊得火热,这种火热持续了半年多,中间我写过一篇文章,惹大家生气了。


  我说:“大家一起出去,总觉得是亲密无间的,这种状态什么时候会被打破呢?就是我带着下一批队员出去旅行时。所以,你们要使用我,就要迅速,否则以后找我,我可能就没空了。”


  我说的,大家接受不了。


  意思是,朋友就是一辈子的,咋可能冷淡呢?


  来到济南,我突然想起了胡律师,我们是2012年的拉萨队友,我在想,我多久没见到他了?喝酒时,我应该喊着他才对,我想喊不?我又怕他忙,感情虽然没淡,但是交往疏远了,我跟牛哥交往的最密切,以前天天在这里,现在半年才来一次济南。


  关系都会疏远的,除非天天加深。


  我跟牛哥说:“人,要朋友没用。”


  牛哥说:“到我这个年龄了,就是不停地做减法。”


  我说:“但是,也要反过来理解,如果是为了做事业,就必须不停地做加法,去参加展会,去参加行业聚会,不停地露脸从而获取话语权。”


  从新加坡回来以后,在一起玩的都是新队友。


  大家喊着一起去拉萨。


  其实,跟牛哥预判的差不多:很难成行。


  为什么呢?


  说走就走,不现实,有家吧?有工作吧?至少半个月吧?要花钱吧?至少1万元预算吧?要说服家人吧?


  想想,就算了。


  虽然,一喊,大家都报名。


  但是,报名和真去是两回事。


  就如同穿越罗布泊的那个大姐,她为什么喊我去?因为她们三个女人太挑剔,非要找个真男人,嫌报名的男人们太娘。


  我去了?


  我不喜欢低头哈腰,我喜欢被捧着,让我去捧人?我不干,要么做老大,要么我不去。


  她们肯定不会让我做老大的。


  我看她们的聊天记录,特别有意思,必须面试,而且是三个女人轮番面试,那些男人的感慨是啥?


  妈的,比办美国签证还难!


  我心想,真想去罗布泊,我自己开车就去了,我有小读者在那里做向导,而且现在穿越太成熟了,我拉着一桶油,准备上几箱水,几捆煎饼,足够了,我开着皮卡,能拉多少物资啊,饿不死。


  去拉萨,原本是好朋友,很容易就分手了。


  为什么呢?


  因为,时刻要做决定,每天都有错误决定,选错了路,选错了酒店,走散了,这些事情每天都有,大家相互批斗,相互指责,你认为自己素质很高?


  那是你认为而已,没有不批斗的。


  为什么我带团的时候很少出现这个情况?因为我把最容易发牢骚的群体先搞定了,我先让女队员全盘支持我,支持的标准是什么?


  不管是不是董哥错了,反正董哥说的就对。


  所以,超过10人的团队,必须要有绝对核心,核心到什么程度?


  队员里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把他挑落马下。


  我们2012年的那次拉萨行,差点就散伙了,但是牛哥在,这是关键,大家谁也不敢挑战他的权威,这个权威不是职位,不是金钱,而是人格魅力,因为在路上的时候,你有没有钱并不重要,你有钱又有啥用呢?你有名又有啥用呢?都没用,比拼的是个人魅力。


  想起这些琐事,我就头疼,按理说,若是我愿意去拉萨,肯定一呼百应,走一趟赚20万肯定没问题,每人收个三四万都没有问题,但是我是彻底怕了,每个人在恶劣的环境下,都会爆发人性的恶。


  那天,在分享旅行时,我就提到了这点:我回想自己,都觉得挺丑陋的。


  内心!


  因为都是队友的缘故,我们最近自然谈到了旅行,旅行这个蛋糕越来越大,因为每个参与者其实都是活广告,而且回头率特别高。


  我在想,假如我是组织罗布泊的那个大姐,可能每次线路一出来,接着就报满了,但是我觉得她利润太低了,每个月一场旅行,每次才赚个三四万块钱,因为她要亲自带队,如果线路可以量产就好了,例如把穿越罗布泊做成常规线路,利润低一些,让司机带队就可以了。


  对于旅行,我是这么看的,就拿国庆来讲。


  我说:“你要多策划与旅行相关的事,让徒弟参与进来,一方面可以提升你的品牌知名度,另外一方面可以增加他们的经验互通。最关键的一点,对于徒弟而言,他们的可信度也会提升。有个卖茶叶的大姐,她店里贴了N多她在世界各地的旅行照片,不管谁去她店里,都会被这些照片所吸引。”


  昨晚,我在想,其实我们还是蛮可悲的,虽然喊着自己喜欢玩,其实呢?


  玩,我们都不专业,何况别的了!


  他们很多组织罗布泊穿越的,为什么很难招到人?


  原因很简单,这是拿命玩,你若是不够专业,咋可能有人跟着你呢?你必须是值得信赖的,你的专业性,你的人品,两者缺一不可。


  谁要是组织自驾穿越罗布泊的时候,喊着我,我去~

 

b0aeDDDD-b0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