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见

  我家有把吉他,白色的,年轻时玩过。


  水平如何?


  能弹响。


  封存箱底N年了,搬家时,无意翻出来,媳妇如获珍宝,非要抱着合影……


  媳妇想学,坚持把吉他带到新家。


  我问:“真想学吗?”


  她说:“真想。”


  我说:“那就拜傻妞为师吧,反正离的也近,你每周去她家学一次就行,她弹的很不错,前几年还玩过乐队,出过专辑,在圈内也是小有名气的,她的吉他在本地弹的数一数二。”


  媳妇想在YOUKU上自学。


  我没再干涉。


  如今,吉他成了装饰品,偶尔儿子会调皮地拨响琴弦……


  七年前,跟杨文剑刚认识,那时他还是小有名气的,一见面,感觉好瘦呀,长的又清秀,怎么看怎么像学生。


  当时,我们的想法是一起去旅行,去流浪,组个临时乐队,走到哪,唱到哪,会不会唱并不要紧,因为流浪歌手用的音响都是有特殊音效的,只要跑调别太离谱就行了。


  音乐老师是个小美女,杨文剑的小粉丝,笛子吹的好,他们音乐生也有个兼职圈子,例如婚庆之类的去给人家跳舞、唱歌。


  她说:“你以为在台上真的吹呀?就是做做样子而已,放的CD,唱歌的、拉琴的都是如此。”


  原来,滥竽充数无处不在呀?!


  知道这个内幕以后,再在马路上遇到残疾人推着音响边爬边唱,我再也不可怜他了,因为他放的是录音,他的麦克风根本就没打开。


  我喜欢看“纵贯线”的演唱会视频,看了不下200遍了,什么歌什么调什么词我都记得非常清楚。这次在台湾,我又着魔了,找出演唱会的录音反复听,毕竟人在台北了,感觉离他们更近了,我还专门问了台湾的读者纵贯线在什么位置?我们是否会路过?


  为什么着迷呢?


  因为,我总会有错觉,会把自己想象成舞台上的一员。


  每次有互联网峰会,我总会幻想着上台,不是上台演讲,而是穿着绚丽的小背心背着吉他上台,来高歌一曲,台下观众齐呼我的名字。


  意淫,过瘾。


  这是我的梦。


  在日月潭,有少数民族组合在那里唱歌,顺便卖CD,队友纷纷购买,1000元一套CD,合人民币200元。


  我没心动,因为我觉得唱的太业余了,甚至可能是放的录音。


  在北回归线纪念塔参观时,路边有个卖CD的,音响非常好,我一听就上瘾了,我们几个队友每人买了一套。


  大家都说真震撼。


  我只是觉得好听,还没到震撼的程度。


  我还真见过让人震撼的街头音乐。


  在莫斯科的地铁口,有印地安人乐队在那里唱歌,那才是天籁之音,太震撼了,我们每人给了100元人民币,是发自内心给的,另外莫斯科貌似对街头艺术蛮宽容的,音响声音特别大,而且使用的组合音响,真跟演唱会似的。


  还有一次,是在圣彼得堡遇到的一个乐队组合,全是老年人,他们是一所大学的音乐教授,全部穿着正装在唱歌,跟帕瓦罗蒂似的。


  只是觉得很好听,但是咱对美声唱法不懂,没买单。


  还有一次,在南非遇到的,是祖马登基大典的前一天,南非的歌星前来彩排,当地人貌似对歌星不感冒,竟然没人围观,倒是我们这些中国人蛮感兴趣……


  黑人的声音很醇厚,还记得金润吉不?他一开嗓就有黑人的感觉。


  这是我的梦想。


  什么是梦想?


  就是做梦的时候才想的,当然也是虚幻的,自然就是幻想,我这辈子注定了与音乐无缘。


  这些年,我修过书法、美术、摄影、乐器。


  无一所成。


  今年,我又在反思这个问题,要不要继续练书法呢?要不要学油画呢?要不要练钢琴呢?


  想来想去,全部放弃了,因为想把精力用到写作上。


  书法偶尔也写,不过大家都觉得我写的丑,我倒不这么认为,我的写法很特别,类似绘画,不遵循笔画顺序,尽量一笔或两笔完成一个字,所以有童贞的感觉。


  我觉得好看就行了。


  不仅仅我觉得好看,我还逼着别人觉得好看,晚上没事的时候,我喜欢给大家写写贺卡啥的,夹到书里,最近大家纷纷晒的贺卡,那就是我写的,你以为是蚯蚓爬的?


  最近,特别特别的累,我越来越觉得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定要把精力用到刀刃上,一个人只能专注于一个领域,全才是不可能存在的。


  我觉得最累的是带孩子,早晚要伺候他。


  大家劝我最多的一句话是什么?


  解放自己!


  这句话,原本是我劝大家的。记得2011年我写沙漠穿越游记时,写过这个观点,一个创业者的蜕变是从解放自己开始的,创业者的任务只有两个:思考、决定。


  可是,这么多年来,我还真没遇到过一个轻松赚钱的老板,都忙的团团转,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


  所以,轻松赚钱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谁赚钱很轻松?


  举个例子我听听?


  刘克亚?


  他是这么说的,但未必是这么做的,他累不累咱不知道,但是时间安排的满满的。“轻松赚钱、潇洒生活”这是口号,是喊给大家听的。


  看似简单的八个字,谁又能做到呢?


  你知道他们最羡慕谁吗?


  我!


  别人以为我是“轻松赚钱、潇洒生活”的活榜样,其实我很累,非常非常的累,即便是出去旅行,我满脑子也在思考怎么写文章,从来没有彻底放开过自己,因为我放不下。


  前天,媳妇给我打电话,说她一个同学想认识我。


  我说:“我不想。”


  她说:“我把你电话给他了,到时候你接一下。”


  虽然心里不情愿,但是当人家真把电话打过来时,咱还是要热情回应,人家问什么时候有空一起坐坐?


  我笑着说:“随时都可以,欢迎前来指导工作。”


  人家来了,一行四人,我要安排吃饭吧?要安排住宿吧?要陪着参观吧?要陪着喝茶吧?


  这样的事,你说我能找别人替代吗?我能解放自己吗?


  解放不了!


  刘冰去见马云,马云凌晨2点半才到,说明什么?


  说明整个晚上,马云赶了N个场,都是他不能拒绝的场。马云累不?通宵应该是常态,我们只羡慕他的财富,羡慕他的社会地位,却从来不羡慕他付出过什么。


  什么是自由?


  没有希望就是自由。(一句很经典的电影台词)


  如果我是垂死的人,我对钱呀、人脉呀都没有丝毫的兴趣了,那么我就可以拒绝任何人,自然,我就自由了。


  现在,我不喜欢别人跟我谈大梦想,因为我没有太大的野心了,就如同去台湾,我总是盯着一些小生意,例如日月潭旁边的茶叶蛋,一天赚1万人民币是绰绰有余的,我在想,能不能把这个招牌引到内地去呢?讲个什么故事呢?能不能加盟呢?能不能得到真传呢?能不能拿下大陆独家代理然后在各地招商呢?让大家去景点卖茶叶蛋。


  开篇为什么提到了街头音乐?


  我总是在想一个问题,如果在国内摆摊卖CD是不是也是个很好的套路呢?那天我买完CD以后顺手发了个说说,我说至少日赚1万吧?


  读者纷纷反驳我,说是CD市场萎缩之类的。


  我是怎么推算出来的呢?


  我们40个人,就买了4套,这就是800元人民币。


  知道每天有多少大陆游客到台湾吗?


  1万人,而且多是旅行团,线路基本重合……


  岂止日赚1万元?


  媳妇的同学过来参观时,我也谈过这个观点:要做小事,把小事做精,然后快速放大,复制到全国。


  他跟我争论了很久。


  我就问了他两个问题:


  第一、你房地产老板有钱吗?


  第二、你觉得回收黄金的有年赚100万的吗?


  他想再去找牛哥学习贷款。


  我说:“牛哥在台湾推心置腹地说过一句话:贷款是无底洞,不要轻易碰。”


  他问:“你有贷款吗?”


  我说:“没有。”


  他说:“通货在不断的膨胀,贷款就是赚钱。”


  我说:“一年前,有朋友跟我说过类似的话,当时他是我们这个圈子里最有钱的一个,现在,他已经宣布破产了,连飞机、高铁都不能坐了,被列入黑名单了,也被限制出境了,现在浑身上下连1000块钱都没有。”


  他问:“你所谓的小事是什么?”


  我说:“就是你不屑一顾的生意,我跟你这么讲吧,整个这一片商业区,没有一家是赢利的,包括肯德基、德克士。”


  他说:“绝对不可能。”


  我说:“是他们的房东告诉我的,因为这一片房子属于同一家地产商。”


  他问:“你们不是赢利很好吗?”


  我说:“我给你算个账你就知道了,我们现在零售每个月毛利润不到1万元,但是我们房租、装修、铺货就花了100多万,等于我用100万博10万元的利润,而且是毛利润,这还不包括额外开支,例如被卫生局罚款之类的,一折腾就亏损,若是我不折腾呢?我把100万拿去理财,就是买保底基金每年还有6万元的收益,对不?而且我的本金还在呀,但是我开店以后,我的本金没有了啊?!”


  他问:“你为什么干?”


  我说:“我开店是为了套现人脉资源,而且这个店原本不是我的,是一个妹妹的,她是洗钱用的,所以装修的很豪华,这些成本我都省了,我唯一的成本其实就是水电费,连房租都省了,所以你不能光看表面,因为你不知道幕后的故事,旁边这家火锅店刚开业的时候,吃饭要排队,现在你再看看,一个人都没有了,为什么呢?老百姓就是新鲜一阵而已,包括牛排店也是如此,都不赚钱,你问问那些老板,没有一个不后悔的。”


  他问:“你觉得我干点啥好?”


  我说:“来找我的人,一般我都推荐去找两个人,一个是搞黄金回收的,并非是让大家去学黄金回收,而是让你明白一个道理,任何一个细分领域都有人赚大钱了,而且搞得风生水起。一个是收垃圾的,他光保险买了300万的,超有钱。”


  这个收垃圾的大叔跟我私人关系很好,我们是骑友,他有个观点:一定要把自己降半格,就如同超车时降一档的原理是一样的。


  快速的超车,因为每当你降一格,你的优势就增加一倍。


  而我们习惯了啥?


  总把自己升半格。


  现在,貌似整个社会都很浮躁,都在寻求出路……


  我昨天调侃了一句:若是我空手创业,我就去开家洗车店,用心擦拭每一处。


  有人真被我感动了,想去开洗车店。


  我说:“任何事都不要只看表面,你看到的永远都是片面的。本地有家汽车装潢公司特别火,整个县城80%的车子都是在他家贴的膜,你知道背后的故事吗?他们与4S店进行合作了,只要在4S店买新车,都可以获赠脚垫一套,但是需要凭卡领取。”


  我四辆车都是在他家贴的膜,也都是因为我去领取免费脚垫。


  最初,大家以为是4S店给咱的福利。


  去了才知道,是人家的营销策略。


  那么,咱知道了他的营销策略,是不是就能做起来?


  白搭!


  因为,拿到这个资源才是最难的。


  相反,如果能够拿到这个资源,哪怕临时开一家汽车装潢店都能赚钱……


  本地还有一家店很火,主要洗车,我在那里洗过一次,350元,的确超值,洗完以后感觉像新车,昨天我带着大家去山上吃鸡,出门以后我找不到车子了,为什么呢?


  因为,车子太新了,我觉得不像我的,我特意去看了看车牌才确定是我的车。


  那么,咱也可以推理出这家店为什么火?


  因为,有绝活,洗车用心。


  也不是!


  因为,店主叫二胖,在越野圈里很有名,四次进藏,写了很多游记,在本地论坛和越野圈子里粉丝太多了。


  就如同妹子问我做水果的技巧是啥?


  我说:“在本地论坛成名。”


  她问:“靠谱吗?”


  我说:“如果是女生,用这个方式来卖茶叶,绝对火。你还记得红红不?她的茶叶店就是这么做起来的,去给她捧场的基本上都是论坛上的网友。”


  她问:“你经常混论坛吗?”


  我说:“我不混,版主倒希望我去混,还给我送过花生油,他在上面定期搞团购,什么花生油、地瓜干之类的,一年也能赚个十多万。”


  她问:“你们家不是有花生吗?”


  我说:“我们家不吃花生油,我跟你说个事,自己酿造的酒,自己榨的油都是最不卫生的,因为没有提纯,老百姓总认为纯天然的就是好的,这是错误的,自己榨的花生油是高致癌的。”


  她问:“你们吃什么油?”


  我说:“玉米油、橄榄油。”


  她问:“你咋知道的,又是方舟子告诉你的?”


  我说:“我参观过鲁花集团。”


  她说:“我明白了,你还是原来的观点,做事的原则是先成名,后做事。”


  我说:“是的,因为中国人更喜欢找熟人办事。赤道姐进了一个柜的酒过来,进价非常高,成本就要超过100元/瓶。酒的确好喝,但是我觉得很难消化掉,为什么呢?因为中国人买红酒还处于比较盲目的阶段,不像咱买白酒明码标价。大家对红酒的认识还处于迷信进口二字上,其实国外红酒很便宜,有的酒只需要1欧元。高姐的酒每次进过来很快就消化掉了,而且全是大客户,三个原因:价格不是太高、口感不错、人脉关系好。”


  她问:“高姐不是也没走自媒体路线吗?”


  我说:“但是,在当地朋友圈子里,她就属于明星呀?她不做陌生人的生意,光熟人就足够了。我也不做陌生人的生意,只赚熟人的钱。”


  她说:“你的苹果价格太高了,比人家贵一倍。”


  我说:“即便如此,我还是不赚钱。”


  她说:“你不能按照你的成本去定价,而是应该按照市场需求去定价。”


  我说:“我举个例子你就知道了,我现在在努力垄断《白鹿原》签名版的货源,大家签了我全收,有人给我60元/本,有人给我210元/本,如果是你,你怎么办?”


  她说:“只收60元/本的。”


  我说:“量很少,几十本而已。”


  她说:“让210元的降价。”


  我说:“即便是210元收他的书,他依然不赚钱,而且他认为是在帮助我,210元是他的均摊成本价,包括礼物费用、出差费用等等,所以我会按照220元/本给他钱,我明明觉得贵了,但是我还是要收,因为这是成本决定的。做水果也是如此,你不能拿我的水果跟小摊上的比,首先货源不同、品质不同。其次,我成本比较高,我不可能做亏本的生意。”


  她问:“你不是说过,要站在客户角度出发吗?”


  我说:“我承认自己讲的是谬论,但是我的确打不了价格战,当时我提出走平装路线,就是跟烟台的苹果卖家拼价格,阿俊姐提出反对意见,因为降低了我们的品质,降低了我们的品位,降低了我们的定位,最关键的一点,我们没有产地优势。”


  所以,我必须要做有附加值的生意,就是大家因为“支持你”而支持你,大家觉得支持了你心里特别舒服……


  临近年关了,我们生意特别好,几乎全是熟人定单,也不会讲价,甚至会多给几万块钱,这是很常见的现象。


  妖兔子也想让我赚点钱,她批量采购红酒和海参。


  但是,这两款产品恰好我都不做,我让高姐和泡泡去服务了。


  所以,我觉得自己的生意很脆弱,生意的好坏不是取决于市场,不是取决于供求,而是取决于我是谁。


  我是谁很保险吗?


  就跟山木、李阳一样,说倒下,就是瞬间的事。


  我,更不检点,说倒下更容易。


  别说是山木跟李阳,就是赵本山跟马云也是被人玩弄来玩弄去,让你咋着你就咋着,因为随时可以捏死你,最近为什么针对淘宝打假,这都是信号。


  想搞你,不是太容易了?你是首富又如何?随时可以让你缩水。


  赵本山在娱乐圈是绝对的大哥大,如今呢?


  连露面都很难了。


  一切都是变数。


  这几天,有人在游说陆小米做直销……


  她问我这个事能不能做?


  我说:“我说不能做吧,那么做过直销的读者肯定骂我,他们觉得我误导了大家。如果我说能做吧,又觉得害了你,因为你太内向,我也不鼓励你去尝试。我只能说,如果是我,我不会做的,至于你怎么决定,在于你。”


  她还是略有犹豫,最终可能会选择进入直销领域。


  我说:“无论你现在是真睡还是装睡,你一定要有分辨能力,有些人是努力地催眠你,有些人是努力地唤醒你。”


  挂了电话,我脑子里浮现出了一句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刚把10万块钱要回来,又想折腾进去,穷命!


  心疼,没用!


  晚上,我在永和豆浆吃饭,发了个说说,越野E族的三哥看到了,他过去找我。


  他问:“你觉得我组织穿越如何?”


  我说:“穿越的确有市场,我们这次台湾队友有几个玩越野的,都喊着要穿越,但是没人组织。”


  他问:“你觉得我行不?”


  我说:“这些年,我也创过几次业,结果最终成为事业的两个事都是我最没当回事的,一个是写,一个是店。你知道根本原因是什么吗?因为我是自己忠实的信徒,每天我都是枕着手机睡觉,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读日记。吃过早饭我都要去店里转转,我总觉得当小老板的感觉太爽了,总有日本电影里的感觉,每当有顾客来的时候,无论人家买不买,咱都要热情跟人家攀谈,人家吃不吃水果咱都送人家个尝尝,我不是靠零售赚钱,纯粹是享受,我是自己的信徒。我的意思表达的够清楚了吧?你要问问你自己,假如你是一个组织者,你愿意做参与者吗?你享受整场穿越吗?如果没人参加,你自己愿意不愿意去穿越?如果,你愿意,那么你就可以做,如果不愿意,那么就不值得做。”


  就如同魏蒙要4000本《狼图腾》,如果是别人要了4000本,我觉得早晚会卖出去,因为电影要在大年初一上映,这本书会火一年,还有一个更关键的原因,这批书是绝版了,至于为什么,以后大家会知道的。


  但是,我让他抓紧甩掉。


  为什么呢?


  因为,他自己都不看书,咋可能把书卖给别人呢?


  前些日子,小聚会,大家让我推荐部小说,我推荐的《子夜》,大家可以看看N多人在朋友圈里晒这本书。


  为什么呢?


  因为,我可以感染大家,我可以告诉大家这本书为什么好,好在哪里?哪些地方是值得学习的?


  如果你不是自己的信徒,那么这个事一定成不了。


  创业,真的越来越难了。


  这次台湾行,刘YI姐跟我谈了一些关于保险的事,其实是我主动问的,因为我想买保险,为什么呢?


  土豪在路上跟我讲,他给孩子买了100万的保险,至少先确保住孩子的身价,在他的感觉里,财富这个玩意充满了不确定性,随时可能出现当年斗地主的场景。


  他对财富的担忧总是使我想起四个字:杞人忧天。


  但是,听他分析一下,又觉得蛮有道理。


  我也想给孩子买,我买不起这么贵的,我想买一些便宜的,例如一年交个三万五万的这种……


  刘YI姐很用心地帮我做了计划书,并且她建议我在本地买,不需要找她买,她不好意思赚我钱。


  我倒不这么认为,既然是好朋友,花同样的钱为什么不支持朋友呢?


  就如同大家支持我是一个道理。


  过去,我调侃过保险行业,这两年我对保险行业的认识又有了改变,从最初的抵触到慢慢的接受,并且成为它的信徒。


  什么是保险?


  对不确定、不可控的事情进行保障。


  昨晚,送货回来,路上一片漆黑,突然一块石头袭来,击中了我正前方的玻璃,石头很大,我推测是路边有人发酒疯乱扔石头。


  真是吓出了一身汗,我一脚刹车,轮胎都滋滋作响。


  我在想,拣了一条命。


  也就是说,灾难随时可能到来,如果我真的挂了,那么文章谁来写呢?娃谁来照顾呢?摊子谁来善后呢?资金都套在里面,除了我,他们都不具备再套现的能力,一个看似庞大的家业,轰然倒下了。


  因为,没有保障。


  我暗叹自己安全意识好,我的挡风玻璃上贴的全是防爆膜,石头很难击穿,还记得杭州最美司机不?就是在高速上被类似的暗器击穿了身体……


  当时,我写过一篇文章,意思是这场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就是贴防爆膜。


  对于新闻,我从来都不信。


  因为,只要是新闻就带有导向性,我会习惯性地问一句:真是这样吗?


  就如同讨薪的那个女的被打死了。


  我也不信,因为媒体习惯了煽动读者的情绪,总喜欢让受害者扮演弱者的角色,昨天我看新闻调查,看了全程监控,你觉得她还是个弱者吗?


  若是在美国,她早就被当场击毙了。


  她在藐视规则,自然会遭到规则的惩罚。


  作为看客,我们不要轻易地释放我们的同情心,也许博取你同情的人才是施暴者。

 

b0aeDDDD-b0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