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

  小时候,村里有人结婚是全村人的大事。


  白天可以要糖,晚上可以要烟。


  吃过晚饭,村里人就三五成群去新人家,看新媳妇,要烟,闹洞房,但是闹的也不过火,无非就是让小媳妇给点烟……


  小学,我在村里读到四年级,那时老师是邻村的一个民办教师,年龄挺大了,也挺有个性,在课堂上,他谈起了“看媳妇”这个话题,说了一句到现在我依然觉得很有哲理的话:表面上是你们去看媳妇,其实是让媳妇看了你们。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老师通知我去开家长会,我这个家长有点不合格,我都不知道儿子现在读到几年级了,学校我是知道的,但是他班级在哪里我是不知道的,找了半天,终于找到了,老师劈头盖脸的就把我训了一顿,搞得我一愣一愣的,咋回事?


  原来,嫌孩子调皮。


  老师非让我把孩子领回家,说是管不了。


  我说,该打打,该骂骂,我不心疼。


  老师说,这么大就开始谈恋爱了,喊女同学老婆。


  我心想,这么随我?


  其实,这个事我是知道的,儿子回家跟我讲过,说他有女朋友了,对方也喜欢他,也表白了,按照咱的思维逻辑,肯定是一顿训斥,但是我反过来一想,他们不是90后,不是00后,而是10后,他们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我不应该去干涉,早熟就早熟吧,大家都早熟,就你晚熟也不行。


  我的原则是,不干涉。


  假如我干涉呢?


  就是我爹管我,50后管80后,我管我儿子就是80后管10后,我们不能拿落后的思维去约束前卫的思维。


  我不比我爹强吗?


  我儿子肯定比我强。


  因为时代在进步,80后是碾压70后的,90后也会把80后拍在沙滩上的,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我们只能趾高气扬地去嘲笑一番90后,说他们太娘,嫌他们太嫩,是颓废的一代。


  就如同罗胖嘲笑我们80后不得志一样。


  咋不得志了?不比你们70后强了太多?


  原来,我约束儿子玩游戏,我怕他上瘾,沉湎,只要我回家,看到他拿着手机或IPAD,我立刻会训斥,他会急忙解释:我没玩,我没玩。


  有天,一群小朋友到我家来玩,他们几个站在阳台上聊“饥饿的鲨鱼”,一聊就是一两个小时,我一看,原来孩子们都会玩,那我就不应该反对了,因为这是他们年龄的共性,不鼓励但是绝不反对。


  后来,在他的影响下,我也下载了这个游戏,陪他一起玩。


  我一直都跟媳妇强调一个观点,教育一定要“顺应”,就是要顺应这个时代,顺应这个年龄,不要刻意的拿我们那套理论去约束他,是人才,早晚都是,不是人才,怎么都白搭,所以要任其疯长,让他的特长足够突出,从而重点培养。


  而不是我们去扭曲他。


  我的原则是,只要你不使坏,不危害到别人,那么我就是支持你的。


  老师把我训一顿,我也接受,我向老师道歉,老师原谅了我……


  挨批评的家长不止我一个,一共有十多个,其他几个孩子都是因为不听话,太调皮,上课说话,老师对着家长又是一顿训斥:我管不了了,你们都领回去吧,嗓子都喊哑了,光吃药一天七八十。


  我在旁边听了,忍不住想笑。


  我心想,那应该给老师买药,金嗓子喉宝。


  回来的路上,我就在想,什么是成功的教育?


  我们怎么评价一个孩子优秀?


  这孩子真听话!


  听话就说明这孩子有两种可能:


  要么,他没有主见。


  要么,他超越不了父母。


  孩子是未来,咋能听过去的话呢?我们说的就是对的吗?我们的经验就是对的吗?另外我一直在想,到底怎么算成功?


  考上北大清华?


  成为有钱人?


  当个大官?


  可是,我又有了疑问,假如他在清华大学把同学毒死了,这算成功吗?假如他当了大官,在65岁被双规了,这算成功吗?


  成功到底是怎么定义的?


  我个人的理解是:健康+快乐+从事着自己想做的事。


  所以,关于孩子健康的问题,我认为是大问题,绝不能含糊,不仅仅要被动健康,还要主动健康,哪怕是小孩子也要开始养生,坚持健身。


  孩子的心理健康更重要,我觉得健康的心理一定来源于温馨的家庭,孩子的成长必须要跟家族挂钩,就是说,他的亲人不仅仅是爸爸妈妈,还有姑姑姨妈叔叔舅舅,而且是随时可以见到的,吃过晚饭可以去爷爷奶奶家坐一坐。


  不能等他长大了,回忆起自己的爷爷奶奶,只是农村老家。


  那不合适。


  要用一个家族的氛围去呵护他,熏陶他,给他灌输爱。


  这叫爱商。


  内心是充满爱的。


  其实,我唯一关心的,就是孩子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除此之外我什么都不介意,由他去吧。


  另外,我有意无意的想引导他朝阅读、写作方向发展。


  父亲是最好的榜样。


  当时有个儿童教育专家来我这里,他给我的建议是一定要营造氛围,例如父母都在玩游戏,那么孩子也会玩游戏,父母手里随时拿着书,那么孩子也会喜欢读书,我们家每个人都有几个大书架,我儿子每天都读1~3本,每年光给他买书就要花几万元,他非常非常喜欢读书。


  我觉得他身上是有写作天分的,他富有想象力。


  当然,他最终从事什么行业,这要取决于他的选择,做父母的不要过早的规划。


  前天,蝉禅说进军了电竞这个领域,拿100万去试水,投资几个团队去玩,他是受一个90后启发,有个90后在这个领域玩的非常好。


  当时,我就在想一个问题,60后作为90后的父母,当得知自己的孩子沉湎于游戏时,会不会反对?


  肯定会!


  但是,电竞却成了一门生意,做电竞直播的游戏选手,年薪在2000万以上。


  是不是很意外?


  蝉禅的意思是进军这个领域一点都不晚,而且属于朝阳产业,应该进军,而我觉得这个领域已经不是80后的天下了,我们的思维模式进去就是落后的,这个不是通过学习就能追赶上的,就如同淘宝平台很少有70后是一个道理,年龄差所造成的沟壑是不可逾越的。


  主要是我不懂。


  继续说孩子的事,事后,我约老师单独谈了谈,我表达了我的教育观,我的原则是涉及到了原则性问题,我会参与、纠正,更多的时候我是愿意去为其营造一个正能量的引导场,去感染他,去教他如何爱别人,爱社会。


  至于其他方面的,那是他的成长私事,我不干涉。


  老师的意思是我是一个不负责的父亲。


  我心想,你咋跟我媳妇论调一致?


  但是,我也跟老师提了要求,该打的时候,你可以打,我不心疼,但是不能恐吓……


  现在学校不允许老师打孩子了,但是孩子们太调皮了,你不打他们,他们根本不听话,学校里又不允许打,那咋办?


  恐吓!


  一吓唬一个准,要么要关到厕所里,要么拎到别的班,说不要他了,要么就拿手机拨110,假装给警察打电话,让警察给抓走,要么就说不让你妈妈来接你了。


  挨打是不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害怕挨打。


  会造成心理阴影。


  以前儿子打针,还没开始打就开始哭了,真扎上针了反而不哭了,我就跟他讲,打针不疼,害怕打针才疼……


  后来做手术,两只手一起打针,有时一天要扎三四次,也不喊疼了,他不恐惧了。


  恐惧是最可怕的,因为人是富有想象力的,会联想出无数个场景吓唬自己。


  我以前写过一个篮球运动员,大个子,他在这边干沙石工程,偶尔也会抢地盘,自然会打打杀杀,他跟我讲,打打杀杀是最没有脑子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最有脑子的方式是什么?


  让他们感觉到危险无处不在,却又不知道危险什么时候来。


  这些工程,看似都是让底层人干了,其实幕后人群都是有头有脸的,甚至银行领导也会参与这些,有钱赚谁不干?


  当时,有个银行的领导,官也不大,大家都喊他X行长,其实他只是负责一个营业点,他也插手了业务,并且有些冲突。


  大个子怎么解决的?


  他找了两个小流氓,那种有纹身的,就是一看就不是好人,安排他们去学校打听行长的闺女,找老师打听,问是不是X行长的闺女在这里?老师问,你们找她什么事?没事,没事,就是随意问问,你别告诉她。


  然后,又用同样的套路去找了行长媳妇所在的单位。


  就是只找,不动。


  坏人走后,老师急忙给行长打电话,哎呀,不得了,一五一十的把全程描述了一遍。


  行长不敢让老婆孩子出门了。


  越想越害怕。


  去地下停车场都要先左顾右盼,开车前都要先检查一下车底,看看有没有炸药……


  时间越长,这种恐惧越强烈,因为内心会不断地暗示:他们一定就在附近,随时准备动手。


  让人恐惧,是最恐怖的。


  大个子很愿意分享这些故事给我,他想让我以他为原型创作一部小说,难道混社会的人都有这个癖好?在咱看来,这些事应该藏着不说才对,他们偏偏有表现欲,《大西洋帝国》第五季里,有个人物叫:阿尔·卡彭,他慢慢成了芝加哥的头号人物,可是他特别喜欢表现自己,以此为荣,拍摄以自己为主题的纪录片,怎么杀人,怎么抢劫,搞得自己跟影星名气一样大。


  原来,他们是这么想的。


  每个混社会的人背后,都有大哥,看似生意是自己的,其实大哥是有股份在里面的,大哥的股份是不记名的,也不为人所知的,过年时你提一袋现金过去,放下就走,这就行了,什么都不用说。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似很复杂,其实又很简单,就是价值交换。


  其实,我一直都接受不了“送礼”,我二姐是老师,她总是劝我,要低头,要虔诚,毕竟孩子在别人手里,而且老师直接可以决定孩子的学习成绩,老师让他学习好,他就学习好。


  可是,我总觉得送礼会惯坏老师的。


  但是,作为站在老师的角度,我又知道了很多内幕,例如老师怎么判断一个孩子的家庭背景?


  就一条,优秀的家长一定会来拜访老师的,这是他们的处事风格。


  很少请老师吃饭,请,老师也不去。


  但是,东西是少不了的,要么是衣服,要么是包包,要么是现金券……


  后来,权衡再三,我觉得为了孩子,也应该表示表示,不为了别的,只为了老师对咱热情一点。


  最终,我也把自己说服了。


  我找牛哥探讨过这个话题,牛哥说,与人打交道,最核心的是贡献价值,倘若不能贡献其它有效价值,那么钱就是最有效的价值。


  懂了。


  那年,去泰国,我带队,去一个海岛,我也叫不上名字,这里面有个人是做商场采购的,而且官职不小,是个大姐,前几年我在日记里写过,后来联系的少了,就慢慢淡出了我的文章。


  她怀孕了,在生二胎,也蛮牛B的,应该小50岁了。


  不知道生了没,今年就联系过一次,她说怀孕了,没怎么上网。


  我们队伍里有个济南的,在烟台做苹果,库存了500万斤,当年恰好赶上了苹果大跌价,越存越心疼,他想抓紧周转出去,因为他的资金里有很多钱是赔不起的,有贷款,有高利贷,还有一些个人放款,是很特殊的人群,例如领导啥的,反正都得罪不起,他想套现。


  我明白了,他是奔着她来的。


  在海岛上没啥事,每天就是聊天,他们先是私下里接触过,他确定了一点,她是可以帮到自己的,但是她未必会帮,只能说她具有一定的决策权,但是能否选定他还是未知数,大姐主要负责福建市场,他的意思是自己直接送货到福建。


  大姐也谈了运作这个事的困难,例如本身就有合作供应商,也是关系户等等。


  大姐跟我关系如何?


  我的感觉就是自己人,我可以直接左右她的决策,其实我是蛮想撮合成他们的,私下里我也跟大姐交流过,问难度有多大,大姐认为难度并不大,但是认为没有帮的理由和必要,毕竟也谈不上很熟悉,另外也不知道果质如何,不能盲目地答应,只能给个模棱两可的答复。


  那哥们蛮有魄力的,在曼谷机场转机时,他问我:收到没?


  我问,啥?


  他说,给你打了40万,你查一下。


  很多人给我打钱,其实我很少查帐,我手机也没有提醒功能,包括支付宝、QQ钱包、银行卡,所以就容易造成误会,我咋给懂懂送了钱他没反应?


  我说,我压根不知道你信吗?


  我很少查看。


  所以,我是隔段时间偶尔看一看,把大家的钱给打回去,因为每一笔钱都是一笔希望,倘若我满足不了,那么就会变成失望,我宁愿不承接这份希望。


  我哪有这么多本事?


  当时,40万对我还是蛮震撼的,我第一反应是退回去,但是我脑子里马上有了另外一个声音:40万不少,不能退。


  他希望我能撮合成这份合作。


  其实,我是有把握的。


  我当时心里是这么想的,我给大姐拿10万~20万,她肯定可以答应的,但是我又反过来一想,她肯定会知道我收了40万,那么问题就严重了,大姐觉得我在利用她。


  我去找大姐谈。


  如实说了,他给了我40万,想促成这件事,我转给你,反正你找谁采购也是采购,为什么不选他们呢?


  当时,他存的品种属于概念性品种,有机果,虽然也受市场跌幅影响,但是还有一定的自主定价权,就如同乐购的有机茄子18块钱一根是一回事。


  “有机”就是有机。


  大姐说,能帮到,不需要钱,何况收了钱,可能丢掉的不是饭碗,而是自由。


  我说,那我退给他。


  其实我是不想退的。


  大姐毕竟是阅人无数,她明白我的意思,她说,这样吧,钱你收着。


  那我也不要脸了,收着了。


  从泰国回来不久,大姐带着团队来山东考察,先是去了聊城,谈了东阿阿胶,顺路又去了烟台,参观了几家苹果冷库,最终选中了朋友家,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是自然的,没有任何漏洞。


  苹果价,给的蛮高的,当时是高于烟台有机苹果的批发价。


  理论上这哥们也是能赚钱的。


  实际上赔钱了,因为当年查超载查的厉害,输在了运气上了……


  但是,他也比别人强,至少他解套了。


  差不多一年后,大姐在北京做了一款英语产品,针对成年人学口语的,全国招募代理,有点类似今天的微商,1万5千元一个城市,找到了我,我帮着招募了80多家代理。


  我买PALADIN,她赞助了10万。


  这笔帐,到此时正式扯平了。


  通过这件事,我就觉察自己的内心,我突然明白了一点,我们过去总是担心钱打动不了一个人,咋可能呢?钱是最好的驱动力。


  能让人很卑微地为你卖命,只要你愿意出钱,刘德华是愿意站在你床头给你唱催眠曲的。


  价码问题。


  想明白了这些,我突然觉得很可悲,原来人与人之间是这样的?没有情吗?没有爱吗?


  难道只剩下可怜的价值交换?


  心理学课堂上,老师出了一道题,倘若你的孩子突然变成痴呆了,不会自主大小便了,每天都需要一个人全身心的伺候,他的智商相当于3岁孩子的,此时,你是否依然爱他?跟过去那样爱他?从未想过要放弃?


  所有家长的答案都是:YES。


  只有一个家长,她在欧洲定居,她说:我拒绝回答。


  然后,她眼泪哗的就出来了。


  这个家长,就是北纬姐。


  难道,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也是价值交换?


  儿子做手术时,要不要送红包,这个问题我们讨论了很久,最终决定不送,因为送与不送,手术都是个小手术,倘若是一些非常关键的手术呢?例如骨科手术,医生差别非常大,那么就需要动用资源去选一个比较优秀的医生。


  例如,骨科医生为什么不收红包?


  他们回扣收入太高了,压根看不上红包,完全没必要因为红包而产生隐患,砸了自己的饭碗,所以他们会主动说NO。


  我爹我娘去送礼,当时是指望给我大姐调工作,我们村有在市里当领导的,官还蛮大的,我爹我娘把钱放到橘子里,给人送过去。


  橘子人家收下了。


  走后,我爹又给人家发信息,告诉橘子别送人了,自己吃。


  人家,马上就派人把东西给送到我家了。


  当时不理解,认为人家是拒绝了咱,其实不是拒绝了咱,而是两个原因:


  第一、咱那点钱,人家看不在眼里。


  第二、一个村的,拿不起来。


  事后,事依然给办了,但是钱没拿。


  后来,我去欧洲,跟着访问团,认识了很多业内人士,就谈到了这个话题,我才慢慢明白领导们是怎么想的。


  对于领导而言,安全是大于一切的。


  另外,房地产这么火,一送就是个大的,谁又会在意那三万两万呢?


  现在,我感触就很深,例如别人送我,一送也是几十万,倘若有人送我个三千五千,我第一反应就是马上退回去,给人一个感觉,哇,懂懂真廉洁。


  同样的精力,同样的付出,我为什么不去赚那50万,而去赚你的5000元呢?


  所以,当我们担心领导收钱不给办事时,其实领导们对我们的钱早就麻木了,当我们终于想明白要学会送礼时,突然发现,原来提着猪头竟然找不到庙门,没人要。


  我不做生意,也有个好处,就是大家跟我接触时,不需要“提防”我,不用担心我有什么目的,我跟大家接触都是无求的,觉得开心就在一起,不开心就不在一起,我也不指望你帮我做什么,我什么都指望我自己,我不指望别人。


  所以,我经常跟别人吹牛,我说我认识的牛人都有一个共性,就是我的话就是圣旨。


  他们会给我面子,因为我不轻易求人。


  我有个忘年交,在煤炭行业,国企,职位属于前五名,是省级的,山西那边的,我去山西时,无意吹了这个牛,当地朋友就希望我帮他把孩子运作进去,孩子是硕士毕业,正常渠道也可以考进去,但是无法进入行政职位,他是希望孩子能进入办公室行业。


  要是咱,咱才不让孩子进入煤炭行业,夕阳产业。


  他不,非要。


  他出20万,让我去给送。


  前车之鉴,包括我看我自己的小伙伴,我看他们,一看一个准,他们当面做了什么,背后做了什么,我都清楚,所以大哥看咱也是如此,所以不如选择坦白,我说我拿了20万,是他要送您的,我给拿过来了。


  第一、他要求我把钱退给人家。


  第二、这个事办不了。


  这时我才意识到,我们与别人的意识又落后了一代人,咱无非是想让孩子当个公务员,而人家是直接选择国企,为什么选择国企?


  有运作的空间,可以利用资源把孩子运营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愿意花20万,只是为了买份工作?


  真不值。


  以前,有小道消息称,有父母给孩子买个公务员,需要花100万,咱想,公务员一辈子才赚几个钱,还花100万?


  现在要是问我,要是有人卖,我也买!


  有时,我静心梳理从高中到大学,从大学到社会,我的思维模式的变化,真是变了太多太多,很多都是从一个极端到了另外一个极端,为什么?


  接触了优秀的人。


  大学时,我们去郊游,每人20元的门票,有个女同学帮我们买了票,她是济南的,我一直在想,她事后会不会要求我们AA,结果没有,我高兴了很久,感觉占了便宜,当然我也没好意思说声谢谢,我怕说谢谢的时候,她问我要钱。


  倘若是今天,我就愿意做她的角色。


  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人的能量场都差不多,我们是跟平级在玩,倘若想跟高一级的人一起玩呢?那就需要一个桥梁。


  左老师推荐我可以去“在行”约几个聊聊。


  我试着约了几个,发现真的很有意思,当然也有我认为的“草包”,当时我就在想两个问题:


  第一、倘若有人做采访录,完全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去约人,一个人几百到几千元,采访成本是非常低的。


  第二、倘若有人愿意,完全可以用这种方式来“卖人”。


  我们在决定拜访一个人时,往往会犹豫,第一,我们不知道他胃口有多大。第二,我们不知道他是否有时间。


  倘若直白一点,明码标价,反倒是更好了。


  例如,你想来找我,又怕打扰我,倘若我告诉你,我陪你一起吃顿晚饭,你带着你的问题来,我谈谈我的看法,你需要支付我1000元,你愿意吗?


  你可能未必愿意,但是愿意的人太多了。


  于我而言呢?


  表面上是你来看了懂懂,其实是你被懂懂看了,为其输送了炮弹,他更有写作素材了,多赢模式。


  半年前,我跟腚疼就谈过这个观点,你搞个茶室,每天搞个下午茶,我从球馆回来以后,可以去给你当嘉宾分享一下,至于你卖多少钱都无所谓,每天给我1000元就行了,当然,你放心一点,你卖不了,不用给我钱。


  于我也是好事,我不等于每个月多给家里创造了3万元生活费吗?


  他可能只是担心一点,就是没人买我,谁会花1000元买懂懂的时间?


  好吧,其实这一点是我们的价值认识偏差,我给蝉禅做嘉宾,他收的价格都是4~5万元/人,咋到了你这里,就连1000元都不值了?


  也许吧~~


  我的意思是,你签了懂懂,接着去签别人,一个接一个,未来做成一个经纪公司,现在经纪化比较成熟的是娱乐圈,但是体育圈、文化圈、商业圈都还缺少经纪团队,这是一个朝阳产业。


  一个人,机会只有一次,错过了就错过了。


  特别说明,文中的我不是懂懂,文中的懂懂不是我。

 

b0afDDDD-b0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