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问题

  浪子能回头吗?


  上次,跟李凌泽教授谈起《白鹿原》,我问了一个问题:从评论家角度而言,《白鹿原》有没有硬伤?


  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因为《白鹿原》是陈忠实老师一个人构思出来的,只要是人,就有局限性,难免是有漏洞的,春晚严谨不?春晚每年都会出差错。


  大家喜欢吐槽国产电影,总感觉太能扯,故事情节经受不起推敲,这是为什么?


  因为,编剧往往是一个人,个体是有局限性的,特别是涉及到一些专业问题,欧美电影为什么很少出现类似的漏洞?


  因为,他们的编剧是专业团队。


  例如《急诊室的故事》,其编剧里有一线医护人员,所以即便是医护人员看这部电视剧也很难挑出漏洞来……


  中国电影最缺的其实是好剧本。


  好剧本不仅仅需要好的构思,更需要好的团队,目前国内剧本团队,多是单兵作战模式,我本人就是一个特别喜欢挑刺的人,看电影时,一旦看到不符合常理的地方,我很容易出戏。


  李凌泽教授说,《白鹿原》最让人反感的就是黑娃的浪子回头,从一个土匪头子变成了一个好人,而且开始读书、写字,做起了先生,难以让人置信,转的弯太大、太迅速了。


  这到底是谁的逻辑?


  黑娃的逻辑?《白鹿原》的逻辑?陈忠实的逻辑?


  浪子回头金不换?


  浪子真的能回头吗?能回得这么彻底吗?从概率来讲,有些不现实,偶尔,跟初中同学回忆起往事,自然会谈到当年校园里那些“老大”们,他们回头了吗?


  要么落魄了,要么坐牢了。


  有没有人变得认真读书了?


  几乎没有!


  不喜欢读书的人,终究不喜欢读书,你让他端起书来,他觉得不如端着锄头更舒服……


  所以,我也觉得黑娃变的有些意外,从土匪头子咋突然变好了呢?还想当个先生,还开始早诵了。


  不符合逻辑。


  那么,有没有另外一种可能呢?就是黑娃情商很高,很善于自省,他突然醒悟了,有没有这种可能呢?我觉得概率很小,倒是白孝文的醒悟是符合逻辑的,他本身就读过书,只是因为田小蛾而沦落了,一旦有人拯救,他很容易复苏。


  还记得我写过的一个篮球运动员不?在本地黑道上混得风生水起,这些年,他变了,开始投资一些实业了,有意无意地规避一些打打杀杀,而且他是很多人眼里公认的智者,我本人也特别敬佩他,我觉得他太懂人性了,看待同一个问题,我们俩往往高度同步。


  他身上天生有着大哥的气质,所以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喜欢跟他在一起,因为有安全感,跟他在一起,你什么都不用操心,他会安排得有条不紊。


  崇拜他的女人特别多。


  他开始学画画,学书法,偶尔还读读书,那么他身上有没有文化人的气质呢?


  没有!一看他走路的架势,就觉得像黑社会……


  牛哥经常跟我讲,判断一个人,不能从表面,要共过事才可以,有过合作,分钱才能识人。


  我跟篮球运动员算是有过交集,从几千到几十万都合作过,小钱时,基本上都是我拿大头,他拿小头,他赚的少,我赚的多。


  大一点的钱呢?


  他更注重控制权和游戏规则的设立。


  跟他接触越久,我越觉得他缺少了底蕴,骨子里还是黑色的,喜欢用规则去设计别人,而且有很多阴招随时待命,合作了几次,我有些怕了,他这些手段不是刻意针对我,而是他习惯性的防御模式。


  人是好人,只是骨子里的东西还是存在的,例如关键时刻,他还是会考虑武力去解决一些问题,而且总习惯性的使用阴谋论去推断别人……


  他在努力改变,在有意识的蜕变,形式上越来越像一个儒商了,但是一旦深入接触,就会发现他的骨髓里还是充斥着匪气。


  形似而神不似!


  要说,没有浪子能回头,我自己又有点不服,因为我本身就很像浪子回头,例如我喜欢美女,这一点我媳妇也知道,她认识我的时候就接纳了这一点,而且我谈恋爱的门槛很低,只要我想,总有人愿意跟我谈恋爱,无论我是已婚还是未婚,在我内心深处,我都觉得自己是具有恋爱资格的,从来没有刻意去忌过口……


  算浪子不?


  算!


  如今呢?


  我又走入了另外一个极端,基本上不跟女人交往,就围着家庭转,每天陪着媳妇,外界环境没啥变化,但是我变化很大,我貌似看透了很多东西,回归了。


  这算回头吗?


  但是,我算一个完美的丈夫吗?


  我觉得还不是,例如我看我姐夫,我觉得他是一个怎么都不会对别的女人动心的男人,全身心的投入到家庭中了,他有自己的原则,有自己的规范,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甚至没有过半点杂念,至少这么多年给我们家的感觉是如此。


  而我呢?


  可能没有这么多戒律,再遇到让我心动的女人,我可能还会再次出动,我没有约束意识,即便回头,可能更多的是想过安稳的日子,而不是说自己是一个能给家庭安全感的男人。


  算浪子回头,也不算。


  因为,依然是浪子心。


  小姐会不会从良?


  会!


  但是,她腰带依然比别人松……


  一个城市,若是需要执行特殊警卫任务,例如车队经过哪条街,是需要提前排查这条街上的“两劳人员”,按理说,这些人都被改造过,应该是更安分的,为什么反而要重点提防呢?


  因为,他们身上有惯性。


  改不了。


  结婚两三年吧,我写了一篇文章,关于男人选媳妇的几点感悟,整体而言就四点:学历、心理、岳母、健康。


  一个人读没读过高中,差别非常大,选媳妇至少要把门槛定为高中,是不是挺可笑的?你别笑,中国有70%的人是没有读过高中的,说一点你就明白了,在一个球馆里,你能很轻松分辨出谁读过高中,谁没读过,都写在脸上。


  学历咋可能无所谓呢?


  有所谓,而且太有所谓了。


  为什么着重提出心理呢?一个人的成长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要尽量选择家庭幸福的,特别是童年幸福是非常重要的,心理不扭曲,腚总这次谈的果儿为什么如此的极端?从小她跟父亲在一起生活,没有母亲的陪伴,一谈起母亲,她就哭得跟孩子似的,猛的喝酒,白酒轻松喝一斤,然后喊着要自杀,动不动玩消失,小姑娘才20来岁,什么都懂,说明接触社会是非常早的,父亲肯定也管不了她,因为父亲要忙着新的家庭……


  岳母?你媳妇未来的样子,就是你岳母现在的样子,你要问问自己,是否喜欢现在的岳母?若是不能接受,那么早晚会闹。


  健康?很多时候,我们忽略了这一点,认为我爱她就行了,何必在乎她的家族病史呢?例如有的家庭是乙肝家庭,有些是地中海贫血家庭,昨天我还给地中海贫血孩子捐了100块钱,这些孩子一辈子都要跟血袋打交道。


  是不是100块钱有点少?


  我觉得很好啊,我一点心意,我同学结婚我才给100块钱,不要?不要就还给我,我结婚时谁的钱都没收,我这给的是饭钱。


  我讲个最极端的例子?


  我这边,常年居住着五六个外地读者,他们有在这边寻找灵感的,有在这边创业的,有在这边打包的,有在这边疗养的。


  其中有个哥们,特瘦,无法想象的瘦,他跟我讲,先天性染色体有问题,属于基因问题,但是他还是选择了结婚。


  现在媳妇患了乳腺癌,他有时自责:是不是自己害了她?


  有天,一起吃饭,他问了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你知道女朋友是乳腺癌,你会不会娶?


  我反问了他一句:你不是娶了吗?


  他说,我们家是结婚后查出的。


  我说,如果是我,我可能会选择离开。


  众人纷纷表态,例如腚总这类爱情主义者,可能会选择继续结婚……


  前天,好日子,医院生娃的排成队,大家都赶在9月1日前生,希望可以早上一年学,我们家正好相反,我觉得晚上一年不是更好吗?8岁的孩子不比7岁的更成熟吗?去了当大哥,多好呀?


  你们咋那么乐意让孩子当小弟。


  我问护士有没有比较奇葩的事?


  她说,有个顺产的,子宫破裂,急忙转到手术室做子宫摘除手术,婆婆在外面劝儿子离婚。


  这个,的确够奇葩,你们回家再讨论这个问题不行吗?另外没有娘家人吗?


  所以,找对象时,你要顺便问问爷爷多大年龄了?奶奶多大年龄了?姥姥多大年龄了?从而推断是否有重大先天性疾病……


  是不是太势利?


  我们毕竟找的是伴侣,还有男人要少烟少酒,身体健壮,最好是有良好的运动习惯,而不是胖如猪。


  我们所处的科室,以慢性病为主,有个老头,嗓子哑了20多年,一直没有太在意,去看过医生,医生说是慢性咽炎,不需要治疗,要么就给开点西瓜霜之类的。


  如今,吃不下饭了,来一检查,声带息肉,快长满了。


  他大烟,大酒。


  医生要求,一定要戒掉,他满口答应,未来的日子能戒住吗?


  未必!


  我们邻床就是例子,鼻息肉,第四次手术了,每次手术完都能戒烟戒酒,至少能坚持一个月,然后呢?慢慢又回到了从前,舒服了哪还在意那么多?


  别说浪子回头了,就是改变一个习惯都是很难的,要经历过无数次反复。


  我写过上海的抗癌俱乐部,抗癌主要抗啥?


  第一、恐惧。


  第二、习惯。


  我们经常说“吓死我了”,吓真的能吓死人吗?至少有人被吓疯过,被吓傻过,说明“吓”还是蛮有威力的……


  所以,关于病人得了癌,是应该告诉他还是应该隐瞒他,是存在争议的。


  若是壮年,感觉他毅力超强,是应该告诉他的,要让他产生内力,决定去征服癌症,那么是需要告诉他的。


  若是老年,应该隐瞒,否则一吓,真吓死了,因为他没有底气做抗争了。


  最近,我自己揣摩了很多成语,例如医生说儿子需要做手术,我回家的路上,我都不知道车子怎么开回家的,总觉得自己是一具尸体,当时我就想到了一个成语:魂不守舍。


  的确没了魂魄,不会笑了,感觉整个人是恍惚的。


  娜娜在抗癌俱乐部做志愿者,她跟我讲,五年是个门槛,五年后若是健康的,那么就可以评定为健康人。


  但是,这个健康人比普通人还弱了一些,就是更容易患癌,需要建立更加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禁烟、禁酒……


  我问,有没有五年以后又复发的?


  她说,有,就是那些生活习惯又回去的人。


  最近,我一直在探究一个问题,人为什么会得癌,人体从一个受精卵发展到这么一个细胞组合,是经历了无数次的细胞分裂,每天都有细胞死去,有细胞分裂,不受控制的细胞分裂就可以理解为癌症。


  平时谁控制他们?


  免疫细胞。


  所以,预防癌症貌似又变得很简单,让身体的免疫系统正常工作即可,每个人身体内都有不受控制的分裂存在,但是免疫系统每天都给处理掉了。


  我们可以理解为,我们每天都有癌变的可能,但是被杀毒软件给杀掉了。


  什么时候会变癌?


  第一、杀毒软件卡壳了,杀不了了。


  第二、操作系统存在错误。


  再归类一下,又变得简单了,第一、基因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第二、免疫系统的稳定性也非常重要。


  两者都稳定,最重要。


  一个是操作系统,一个是杀毒软件。


  有很多保健品打出的概念就是维系DNA的稳定性,例如安利的倍力健,还有善存,貌似善存还属于非处方药,不属于保健品范畴。


  有个小姑娘,鼻子外面长了个脓包,医生要给做个门诊小手术,貌似需要扎破,小女孩的奶奶摁住她的脚,爸爸箍住她的头,小女孩没命地挣扎,哭得嗷嗷的,我从她眼神里读出了恐惧……


  使我联想了一个问题:人能不能对抗严刑拷打?


  从我的认识范畴,我认为不可能,是人就会恐惧,对死亡的恐惧,对陌生的恐惧,只是我们一直都生活在舒适区,已经多少年没有恐惧过了,以为自己真的是刀枪不入。


  让一个人招供,只要用刑,咋可能不招呢?


  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一些精神类的药物,让人产生幻觉,说得极端一点,给这些人吸上毒,你说他们什么不招?


  当然,吸毒太慢。


  在医院的这些日子,偶尔跟麻醉师打交道,我再回想起《盗梦空间》又觉得真实了一些,他们怎么层层入梦?靠的就是药物。


  梦、信念都是可以植入的。


  当一个人,没有了精神,没有了思想时,他是否还应该继续活着?


  对于他本人而言,貌似已经不属于他考虑的范畴了,因为他思考不了这么深的话题,前些日子,我无意又搜索了一下朱令,我在想,一个贵族家庭(好像是个知识分子家庭)因为一个孩子轰然倒下了。


  作为父母,是不会放弃她的。


  但是对于“她”而言,“她”已经不是“她”了,如今只是一个寄托……


  这是一个不应该拿出来讨论的话题,因为涉及到了人性伦理,你自己的孩子,已经是个植物人了,你是否坚持陪伴?


  别觉得这个话题很遥远,每个人都可能会经历这一切,是选择放弃?还是继续坚持?


  放弃,做父母的可以开始新的人生。


  坚守,那么就等于搭上了一个家庭。


  往上延伸,又涉及到了胎儿筛查,例如现在要做四维彩超,大城市我不知道,就说我们县城吧,一个普通的医院,一天要预约200个。


  若是筛查出是兔唇,是生是不生?


  医生不会给你建议的,你自己决定,是生下来,还是引产?若是生下来,你没有足够的资金治疗,那么整个家庭就陷入了被动,若是有足够的资金治疗,例如王菲,那么无所谓,可以选择生。


  引产,太对不起孩子了。


  现在有个专业叫:医学伦理学。


  就是专门研究这些的,医学、伦理有些时候是相悖的,那么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他们就是研究这些东西的。


  这些东西不能深入探讨,一旦深入探讨,有些人就会爬上道德墙头去指指点点,昨天群上出现了圣母,她在声讨腚总炮果儿……


  我调侃了一句:每个人都有支配自己身体的权利。


  外人,无权去干涉。


  批评也是一种干涉。


  圣母又朝我发泄了一通,理由是你们的恋爱咋这么贱呢?


  我调侃了她一句:你的贵,不给1000元,不让脱……


  她又机枪扫射了我。


  扫射就扫射吧,经过这么多年的历练,我早已是刀枪不入了,我决定给她来句狠的:一个女人,哪怕再正经,只要遇到了一个她深爱的男人,在这个男人的引导下,这个女人可以变得无比淫荡,包括接受多人一起。


  她又开火了。


  我说的是事实。


  不能接受,只是因为爱得不够深。


  爱了,就能接受一切,变得自己都觉得很陌生,什么都敢尝试,只要是他喜欢,这就足够了。


  那,我们是应该辱骂这个女人变态呢?还是赞美这个女人为爱痴狂呢?


  这属于爱情伦理范畴。


  孕妇,是应该多检查还是少检查?


  我媳妇怀孕时,做过B超不下10次,属于过度检查,这里面有多个原因,首先是我们属于计划生育重点监管对象,本身每三个月就要做一次B超,强制的。


  其次,我们要做各项筛查。


  还有就是偷着去找黑诊所看是男是女……


  无论男孩女孩我都喜欢,好奇心作怪而已,我媳妇自己去偷着做的,孩子临出生,我们去做产检,发现孩子身长、腿长都比正常范围小。


  我们接着就抑郁了,难道是个侏儒?


  很长一段时间,家里都没有笑声。


  今年,我大姐、二姐都怀孕了,大姐刚生了二胎,她的观点是无所谓,以前没有B超不一样生?我大姐在医院生了娃,接着就回家了,连院都没住,娃娃生下来没哭,小脚都让护士给拍肿了,按理说应该是进NICU的,也没进,抱回家了,一样养活。


  我大姐家的大儿子呢?完全是放养模式,比驴还壮,马上读初中,个头跟我差不多了……


  我二姐呢?属于小心谨慎型的,挨着做B超、四维彩超,又要补补。


  其实,我认为二姐的做法是对的,应该谨慎对待,还有一点我认为更重要,就是孕妇一定要参加孕育培训,什么是可以的,什么是不可以的。


  不要害怕医生。


  你去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看看你就懂了,早产儿就送过来了,很多早产是可以避免的,小天使降临,花个几十万的有的是,一住动辄几周,甚至两三个月。


  你想想,娃娃要经历多少磨难?


  我问了老大姐一个问题,就是一个优秀的产科大夫与一个普通的差别到底在哪里?


  她说,差别就在预判。


  根据你的检查结果,就能预判出会有什么发生。


  例如笑笑也马上做父亲了,他会定期把媳妇的检查报告发给老大姐,让给出准确的建议,羊水少了应该补什么,若是出现了什么炎症应该怎么处理,孕期应该做些什么。


  住院这些日子,我还在思考一个问题,这个病房楼,未来我们还会来的,父亲早晚要住进来吧?母亲早晚要住进来吧?我们自己早晚要住进来吧?


  我们的父亲、母亲,其实都有病。


  但是,多是慢性病,他们能忍,会一直忍到不能再忍,若是反过来呢?


  让他们先来做个全面的检查,然后让医生给出保健建议,例如我爹还喝酒,医生若是不让喝了,他肯定不喝了。


  我们会这么做吗?


  不会!


  因为,在他们骨子里是这么认为的:进了医院就回不来了。


  还举了一些例子,例如XX,没去医院前活得好好的,去了医院,第二天就死了,还嘲笑他们,说是被医生给治死了。


  为什么会这样?


  他们内心也充满了恐惧,生怕自己查出病来。


  不想知道。


  其实,生理健康还不是最大的威胁,心理健康才是最大的威胁,心理有问题的人越来越多,极端一些的就变成了变态杀人犯。


  很多成功人士都有自己的心理疏导老师,把他们当树洞,定期去聊一聊,完全是发泄状态,让老师给疏导一下,胡老师本身就是心理学专家,他让女儿定期去找心理医生沟通,不是说有心理疾病才能沟通,但凡是一些能影响到你的情绪,都应该接受疏导,否则就容易积累。


  每个人都有秘密,有很奇怪的想法,而且很容易形成剧烈的反差,这种反差使他努力地捂着,就如同大家普遍认为腚总很老实,至少球友们都这么认为,你说他喝了酒就去大保健,有人信吗?


  但是却是事实。


  他有很多奇怪的想法,是与他的形象不符的,所以他不想让人知道,例如炮了一个新果儿,他总在努力地掩饰,一会说是自己的前女友,一会说是自己的同学,一会说戴了T,一会说没戴。


  他也不知道该怎么掩饰了。


  因为写文章的缘故,我总能遇到很多奇葩,例如我上次写过一个,我有个球友,女的,还是某个局的领导,从来不穿裙子,喜欢穿裤子,这样的女生内心活动普遍丰富,后来熟悉了,深入交流了,我才知道,她是窒息控,喜欢被人扼住脖子,要么就用塑料袋套头上,要么就是用领带勒……


  吓死宝宝了。


  这一切有人知道吗?


  没人知道。


  她找我倾诉,只是因为她坚信我能接受这一切,能包容得了她,否则她太压抑了,她怎么虐待自己?用15厘米长的针穿刺。


  她手机里藏的网站,全是这一类的。


  她家人都不知道。


  我觉得谁有什么想法都是正常的,我也会建议她去接受心理疏导,我只能充当倾听者的角色,但是我不具备疏导的能力,若是疏导错了,就害了人。


  后来,我在想,我们习惯性的去定义一个人:他是个老实人。


  其实,这是错误的。


  你压根不懂他。


  你咋知道他是个老实人?也许他早上刚用高压锅煮过人头,最近白银连环杀人案不是抓到了犯罪嫌疑人了吗?


  邻居、老人怎么评价他?


  老实人!


  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疯狂的,只是有人藏得深,有的人藏得浅,越是喜形于色的人,其实内心越简单。


  吓、气,对于人而言,都属于压力,我们到底能承受多大的压力?人真的能吓死吗?能气死吗?


  能!


  徐玉玉被骗了9000多元,不是被气死了吗?


  在医学上,这叫:应激性心肌病。


  和平年代,我们经历的压力太少了,所以我们越来越不抗压了,一点点风吹草动都能让我们魂不守舍,要说压力测试的极致,应该推荐一本书,余华的《活着》。


  在群上,聊起了山东爷们,看着一个个都很壮,其实都很娘,在医院里动不动就哭,我见过最坚强的群体是汶川人,地震过后,你看他们该打麻将打麻将,志愿者哭得一塌糊涂,人家呢?


  坐在河里,打着麻将喊着志愿者:小伙子,倒点水!


  去看医生,我不敢进去,我媳妇就敢……


  这应该也是基因问题,我天生就是胆小鬼!


  这两天,我也接受了心理疏导,心理老师问了我两个问题:第一、你到底恐惧什么?第二、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最坏的结果列出来。


  接着,又会问你两个问题:


  第一、你能接受吗?


  不能,对不?


  第二、你能改变吗?


  不能,对不?


  改变你能改变的,接受你不能改变的……


  一想,我垂头丧气与我手舞足蹈,其实都左右不了任何东西,与其折磨自己,不如积极面对,积极接受。


  我们要问自己一个问题:地震来了,家人全没了,只剩下自己。


  我们是痛不欲生地活着呢?


  还是乐观奔放地活着呢?


  这貌似又是亲情伦理问题!

 

b0afDDDD-b0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