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渡,众生

  这两年,维维一直在搞慈善。


  是香港一家慈善组织里的义工,甚是虔诚,这就如同我写的九华山游记,什么人在寺院里最虔诚?


  居士。


  维维在慈善方面投入了很大很大的精力,自然也有不同声音,你这么年轻,不应该把焦点放到事业上吗?咋着迷于这些?有善心挺好,但是咱不是还不到年龄吗?


  他,依然我行我素。


  每次,他身赴一线灾区,我或多或少都略表心意。


  我觉得他是发自内心的善,有点出家人的感觉,真的想普渡众生,一想到他,我就想起了九华山上那群虔诚的居士,这些人不远千里跑到九华山,只希望离佛更近一步,整个人一言一行都写满了虔诚,再看那些吊儿郎当的和尚呢?眼神迷离,瞄着女香客雪白的大腿,望眼欲穿那几层布。看完《双手合十》我问了赵德发老师一个问题,当今僧侣是虔诚呢还是不虔诚呢?赵老师说,既有,也有,不过。


  我曾经担心过一个问题,就是你把当今僧侣生活都描述出来了,佛教人士会不会觉得你在污蔑他们呢?例如小和尚还偷偷地看小电影……


  有天,媳妇找我。


  很正经的聊天,意思是马上要开学了,咱能不能资助个贫困大学生?积点善德。


  我说,可以。


  当然,我内心马上延伸了很多很多,但是我不会跟她讲的,一讲就容易引发战争,你资助大学生的初衷是什么?是想以后他报答你?


  若是你有这种想法,我就不建议你去资助了,因为这是一种交易。


  还有,怎么挑选贫困生?


  现在各个学校都有奖学金,各个银行也都有支持大学生的无息贷款,他真的贫困,真的想上学,就一定能上,不需要社会上的力量,我大学同学没有妈妈,没有爸爸,从小是孤儿,是靠亲戚朋友资助考的大学,到了大学以后,学校就把接力棒接过来了,免学费,给奖学金,毕业时她属于比较有钱的,有1万多存款。


  我媳妇可能有另外一层深意,自己没读过,希望别人能圆了自己这个梦。


  我都理解。


  某天。


  维维在群上问,大家有没有兴趣资助大学生?可以众筹,每人1130元,10人就可以资助一个。


  我接着给他转了11300元。


  他发了一组资料,让我挑选一个……


  于我而言,我觉得转完了钱,那么我的任务就完成了,后续的你都帮我做了就行了,每年提醒我一次,我定时给转。


  是为了积德?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是我从来不觉得做好事与有好报是呈因果关系,从大数据角度可能有关系,从我个体而言,我觉得捐助一个孩子并不会改变我的运气,不会变好,也不会变坏。


  晚上,有读者问我:你资助了一个孩子?


  我问,你咋知道的?


  她没说。


  我推测,媳妇告诉她的?因为她跟我媳妇关系很好。


  晚上,临关灯,媳妇问我:你资助了一个学生?


  我说,是的。


  她问,还是女的?


  我说,维维让我选,我说我只出钱,别的事我就不参与了,应该是他挑的,挑选本身就有了分别心,与捐助的初衷就相悖了。


  她说,是我选的。


  她咯咯笑了……


  晚上,睡不着,我在觉察自己的内心,我做这个事的初心到底是什么?是想帮助他们读书?是给自己积德?还是?


  我想来想去,都不是,而是单纯的向维维他们这群充满善心的志愿者致敬,我是被他们感染了,不是被寺院感染了,也不是被和尚感染了,而是被居士感染了。


  善心?


  我刚从贫民窟爬出来,还没有这个觉悟,另外,我从小就接触希望工程,希望工程有点类似维维他们今天做的事,寻找贫民家庭,资助读书,每个学期给买书,给汇款,还给写信……


  这些孩子心里是不是会对他们感恩戴德?


  你想多了!


  维维找我聊了几句,给我看了看捐款明细,圈内土豪貌似纷纷出手了,受我感染?那我还是有点价值的,起到了标杆的作用,维维给我讲了这些孩子的家庭,多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我多嘴了一句:寻找贫困家庭,有没有作弊的可能?


  他说,所以,甄别真正贫困的家庭是非常难的。


  事后,内心会不会略有波澜?


  肯定也会呀,我去看雅马哈迅鹰,就是庄之蝶骑的小木兰,我一看标价,1万多,我心想,若是不资助那个学生,这摩托车不就买了吗?


  有这些想法,都很正常。


  媳妇想多资助几个,早饭又给我提起了这个事。


  我说,现在赚钱很不容易,咱略表心意就可以了,不要把焦点放在慈善上,我们还不到这个年龄,我们自己都刚从贫困窟爬出来。


  还有一点,你总觉得他们以后会报答你的。


  这个,我还真的有发言权。


  大学生是最没有契约精神的群体,看大学生贷款的违约率就知道了,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越穷的越没有契约精神,你不要觉得把钱捐给了某个大学生,你只知道你捐过款,做过善事,内心敬佩自己那么一下下,这个钱就算花值了,不要深究,懂不?


  以前,黑帮电影里往往有一个桥段,黑老大收养了一群孩子,从小当义子养着,长大以后就是为自己卖命的……


  这个?


  有待考究。


  国内曾经有个基金,专门做投资式慈善,你想留学,你想深造,可以来这里申请资金,这个钱不是赞助你的,而是无息借给你的,赌你日后飞黄腾达了,想着感恩,反哺。


  想多了。


  天真了。


  基本上都是肉包子打狗……


  越野E族,我写过一篇帖子,关于国产车的,曾经引发了大讨论,就是国产车到底行不行,我不是从性能角度写的,而是从组装车间写的。


  一句话,若是你参观过流水线,你是不会买国产车的。


  我拿摩托车举例。


  为什么拿摩托车举例?因为摩托车国产率比较高,中国又是摩托车大国,我们日常见到的摩托车以国产或合资为主,一句话,基本上都是中国生产的。


  今天,你去一线的摩托车工厂。


  他们的生产线依然是人工比例高于自动化,有点摩托车修理铺的感觉,你会不会问我:你见过摩托车生产线吗?


  当然见过,就凭这一点就更说明问题了,我可以自由出入,而且我完全是路人甲的角色,甚至没人问问我:干啥的?


  这条生产线是80年代,日本淘汰的。


  现在,依然在一线品牌上使用,生产的摩托车也不便宜,动辄过万。


  汽车流水线?


  基本如此!


  设备要么是日本的,要么德国的,说得难听一点,就是把他们淘汰的生产线搬回了中国,一开机,国产品牌出来了。


  为什么小毛病多?


  因为,组装多是人工,人工的熟练程度一般,所以装备能力一般,小毛病就多,德国生产线上貌似人工比例也很高,为什么问题就少呢?例如辉腾打的旗号还是纯手工打造,难道手工不如机器人?


  德国人,多读技校。


  对于严谨的德国人而言,人工是比机器牛B。


  丰田生产线呢?


  自动化比人工多。


  中国工人的熟练程度有差别,导致了车子性能差别非常大,过去摩托车轴承都需要自己组装,轴承是用锤子砸进去的,所以有的摩托车好骑,有的摩托车不好骑,为什么?


  概率问题,你遇到了一个技术不熟练的技师。


  中国这么多国产摩托车,干不过一款铃木王,人家的稳定性好,不是用锤子砸进去的,而是用个大镊子从液态氮里把轴承拿出来,放进去,正好,用不到锤子。(专业术语叫:液氮冷却安装)


  国产车,让人爱不起。


  为什么?


  因为,国产车的本质,其实就是日系或德系几十年前淘汰的生产线与车型。


  这些年,国产车一直在搞自主研发。


  但是,多是一些细节的改进,不可能有太创新的玩意,因为流水线咱做不了,所谓的自主研发的装配机器人,只是程序是自己编写的。


  国产车,现在不是都有自动档了吗?


  你知道吗?


  中国压根生产不了自动档变速箱,全靠进口,这玩意有啥难的?不就是个变速箱吗?


  还真的很难。


  中国自动变速箱主要是两种:A、采购已经匹配好的发动机与变速箱总成;B、通过与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建立合资企业或者外包开发。


  若是自主研发呢?


  无论理论设计、机加工、润滑、散热、电动系统、控制软件、标定试验等几乎都要从零开始。


  单家汽车企业是搞不了的,没有这么大的经费投入。


  那咋弄?


  国家就把汽车商组合到一起了,要不,你们各家出点钱,咱搞个联合品牌吧?


  于是,他们成立了一个公司,叫:中联发。


  貌似,也处于难产状态。


  其实,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工厂,中国最牛B的工厂就是富士康,还是人海战术,这就是我们工厂的现状,相对比较原始,自动化程度不高,我曾经看过一篇关于中国工厂的调查文学,完全是家庭作坊模式,只是或大或小,我参观摩托车流水线就有这种感觉,完全是家庭作坊,而且这还是国内一线品牌。


  是我们没有先进的技术?


  也不是。


  而是技术与应用之间存在断层。


  今年,无意认识了一群做环保调研的,看了数据,特别心酸,我们咋污染到了这种程度?


  强烈推荐一部纪录片:《牛仔裤的代价》。


  一条牛仔裤,要污染多少水,全是化学原料,若是出口呢?只卖3欧元,我问了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污染水处理技术,在全世界是什么水准?


  说,一流。


  为什么?


  因为,美国、欧洲是不需要考虑这些的,他们不会上这些重污染的项目,所以不会涉及到这些科研。


  那,我又有了另外一个问题,我们的污水处理项目,到底如何?


  说,基本上都是外行人的,这个行业属于工程范畴,真正懂污水处理的反而接不到活,都是一些懂工程的人接到的,然后找个学污水处理的,大体一设计,好了,开建吧。


  若是科研小组去调研呢?


  一看,全是笑话。


  甚至有的污水处理厂做成了游泳池的形状。


  污水,都去了哪?


  要么地下,要么直排。


  最近,山东开始关停一些中小型食品加工厂,根本问题就是污水不达标,要求他们必须上污水处理项目。


  开始抓环保了,所以大家近期可以关注一下环保相关的股票,会一波行情,今年下半年国家核心抓的两块是:环保、安监。


  环境污染问题,触目惊心。


  有天,很偶然认识了一位学者,年龄应该比我小,已经是大学老师了,目前在美国做访问学者,他就是研究污水处理的,他导师在国内是这个领域的权威,导师觉得他挺有钻劲,就给了他一个更加细分的领域,细菌聚凝。


  自然,细菌也成了他的专业之一。


  聊到了一个有意思的话题,细菌伦理学。


  例如,提到了一个超级细菌,吃石油的,常用来处理海上油污泄露。


  他问了我一个问题:若是这个超级细菌变异了呢?不仅仅能吃石油,还能吃石油的延伸物,例如皮革。


  那我们怎么防它?


  家里的皮衣也被吃了。


  对于在海上释放这种超级细菌来吃石油,他是打个问号的,意思是应该考虑两面性。


  又提到了抗生素。


  他提了一个著名的实验,在培养皿一侧放细菌,一侧放抗生素。


  刚开始,细菌只要一到中线,纷纷死亡了。


  卷土重来。


  又死了。


  又来了。


  N个回合,慢慢的,中线出现了锯齿。


  慢慢的,细菌占了上风。


  再后来呢?


  细菌占领了整个培养皿。


  意思是什么?


  一旦细菌产生了抗药性,你想想多么可怕?等于没有药物能对抗它了,它就是老大了。


  人类也就被占领了。


  他目前研发的课题是生物絮凝剂,目前污水处理中,普遍用硫酸铝作为絮凝剂,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污水里有很多悬浮物,放上絮凝剂以后,纷纷沉淀了,跟明矾净水是一个道理。


  但是,硫酸铝本身又是化学物品,对环境也会产生再次污染。


  而且,絮凝速度比较慢。


  他做的这个课题,就是用细菌来生产一种生物原料,对环境无污染,还有一点,就是絮凝速度快,目前的缺点就是成本可能略高于化学絮凝剂,与产量有关。


  因为,没有这么多细菌,生产的太慢。


  除非批量化生产。


  我从商人角度提了一个问题,我是一家污水处理厂的老板,或者我是市政用水的净化商,你给我一个选择你不选择别人的理由?


  他说,更多的是觉悟吧,对环境的觉悟,还有就是未来污水排放标准会再次提升的,生物处污是必然趋势。


  我觉得很受鼓舞。


  那,我愿意投资这个正处于实验室的项目。


  希望他早日能够民用,其成本无非就是建工厂的成本,可能投个几十万就解决了,先小规模的实验一下。


  失败了,我也能接受。


  前几天,他从美国回来待了几天,我们聊了很久。


  这才是一群真正的中国正能量。


  我问了一个问题,就是中国有没有投资基金,专门针对这些实验室项目?把这些先进的理论给予民用化。


  答,有。


  看来,做风险投资的人,有觉悟的人也很多。


  中国目前出现了严重的断层,就是先进理论与实际运用的断层,甚至体现在教育上,例如现在很多高校都有电子商务课,你看看教的啥?都是落后的玩意。


  我还有一些疑惑。


  例如,国内、国际,研究你这个领域的人有多少?可复制的概率有多大?


  他一一给我解答,不是没人研究,但是准入门槛比较高,甚至可以这么讲,拿着毕业论文去严格复制实验都未必能成功,这玩意有点类似厨师炒菜,火候才是核心竞争力……


  我还谈到一点,就是有没有可能先进行一些小规模的实际运用,例如给一些污水处理厂,让他们如实地反馈数据。


  他说,一直都在做。


  学者的心态还是比较好的,谦虚、谨慎。


  让人敬佩,特别是他那颗忧国忧民的心。


  成与不成,我都能接受,我不属于大投资者,我属于最小的,跟风投的,我背后有一群人在问,能不能跟投,我都拒绝了,我觉得本身就是未来的事,人家说的也很明确,三五年可能见不到成果,甚至可能胎死腹中……


  我不怕承担这个风险,我投资的那一瞬间,我认为自己就已经赚回来了,收获了很多,包括一群朋友。


  于我而言,完全是陌生的领域,我觉得蛮兴奋,仅此而已。


  成功,本身就是漏网之鱼,小概率事件,输多赢少,作为投资者,我们要接受输,认为输是必然的,赢是偶然的,无论是输是赢,我们依然是好朋友,那才有意思,若是为了这点钱,搞得鸡飞狗跳,反而没意思。


  这几天,北体女生去泰国了,等她回来,我想继续跟她研究趣味健身,为什么我很迷信她,很简单的道理,人家是研究这个的硕士,是专业的,而且人家有身材在那里摆着,有理论,有事实,这是不得了的,健身房里那些教练的照片与简介,我都想给撕掉,啥玩意,业余水平,虽然我胸没你的大,但是你骑车不是我对手,吹牛更不是。


  看一个人健身水平如何,别看他胸多大,胳膊多粗,而是看背部肌肉。


  若是看他健康程度。


  这些都不用看,而是看他有多持久,心肺能力如何。


  我跟她讲,你要研究出一整套的趣味健身的理论,同时多开发一些趣味健身的工具,例如药球、战绳、轮胎、锤子、软梯、攀爬绳、健身雪橇,就是说,在你的健身房里,只有玩具,没有器械。


  然后,你做教练,做试点。


  学员来了,我给你布置今天的任务。


  我是让你变得强壮起来,以结果说话,以娱乐为过程。


  然后呢?


  快速,全国加盟。


  绝对火。


  为什么?


  你这个能出成绩!


  就如同带了一群幼儿园的孩子,爬滑梯之类的……


  别笑,这是很严谨的。


  这些有趣的健身工具,都是老外发明的,在国内,你买个轮胎回家试试?你妈骂不死你才怪呢,整天翻来翻去的,人家还以为你犯了神经病。


  招商加盟一定能赚钱。


  前提是,你能帮助别人赚到钱,如何推广,如何宣传,昨天写了这个主题,有朋友说了两个私密的健身圈都是这个运营模式,收费还是蛮贵的,一个是1500元/月,一个是3000元/月,全是私教模式,就是你加入以后,给你布置了详细的任务,每天跟踪,都做的很不错,晚上还有个妹子,她就在其中一个健身群里,她跟我讲,满意度非常高,因为每天都能看到数据的变化。


  最近,我在研究火锅店,是被一个球友说动了心,他想加盟,加盟费30万,整体投资300万左右,预算2年左右回本,我们去临沂考察了一圈,现在是夏天,应该是淡季,但是依然要排队,据说当年已经回本了。


  那我就四处打听,问有没有人知道这个加盟品牌?


  我是想了解真实的数据。


  听听亏本的人怎么讲,听听赚钱的人怎么讲,还有就是这里面会有什么问题?


  了解了一圈。


  什么声音都有,甚至有海底捞的朋友联系了我,他是做运营的,告诉我不应该切入火锅市场,因为整个市场是呈现饱和状态,县城火锅店回本也至少需要4年。


  也有亏本的。


  我倒是想做一些事,多做一些尝试,我认为亏本的概率很低,实在不行,我天天忽悠一群朋友去吃都没问题,我坚信自己能让它生意红火起来。


  但是,又思考了很多。


  大家给出的建议普遍是:你自己干可以,合伙干白搭。


  可是,我自己干,我干不了。


  第一、我没有这个资金实力,当然我可以贷款。


  第二、我没有餐饮经验。


  第三、这是别人提议的事,我若是吃了独食,以后别想在本地混了,人家见我一次打我一次。


  我更想做甩手掌柜。


  就是我投资,我不管理,只是偶尔去吃吃,我媳妇是四川人,喜欢吃火锅,哪怕为了她,我也愿意去开这个店。


  最难的问题,其实是找房子。


  在跟加盟商交流的过程中,我才意识到隔行如隔山,我找了几处房子,都是好停车,风景又好,在沂河边上,以前是个大饭店,反腐以后不干了,这个地方太完美了。


  加盟商直接否定了。


  意思是,短期内可能红火,但是时间一长就白搭了,就是来这里的人,都是为了吃火锅才来的,是专程开车过来的,而不是逛街逛到这里的,从长远来看,一定是衰败之势。


  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么深的学问。


  他们的原则是,若是选不好房子,宁愿不要开,他们是不希望我们赔钱的,给圈了几个大体范围,都是人流量比较密集的。


  我曾经想过开咖啡馆,加盟的。


  可是,我一了解,发现咖啡馆关门率越来越高了,是不是微信普及了,大家聊天、约会连咖啡都省了?


  过去,咖啡馆是中介。


  如今,都去中介化了,微信之后是酒店。


  我总感觉各行各业都有萧条之势,可能是我过于悲观了,昨天来了一个小伙,93年的,过来拿书,中午1点到的,我特意赶过去,他目前在做婚礼主持,想写文章,慢慢成名,问我。


  问我写了多久了?


  我说,我跟你这么大的时候开始写的,2006年2月6日开始写的。


  他问,有没有中断过?


  我说,前些年,一次都没中断过,每天都更新,这两年有点懒了,周末不更新了,但是依然会写,日均1万字左右吧。


  他问,你写文章的初衷是什么?


  我说,没考虑过,就是觉得喜欢写?


  他问,你觉得我做这个事,短板是什么?


  我说,术业有专攻,适合我的,不一定适合你,若是从我的角度看你,我觉得你可能有地域的局限性,就是你被框在了一个小县城,身体、思想都很难跳出去。


  他说,你不也是吗?


  我说,不是,我是身在这里,心在外面,另外我跟你这么大的时候,正在周游列国呢!


  他问,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粉丝?


  我说,小学?


  然后,我哈哈笑了。


  我说,开玩笑的,我写了2年才有300人的关注,我写了7年才有1000人的关注,我觉得耐得住寂寞是需要很高定力的。


  他问,你现在有多少人关注?


  我说,一两万?


  他说,也没多少。


  我说,是的。


  他问,你有什么打算?


  我说,前几年想过,每年增加1万,争取达到10万/天的关注,是铁杆,不是泛粉,韩寒巅峰时期也没有达到这个标准,但是这两年我理性了,觉得若是能守住现有的水平,也很牛B,所以我从攻进入了守。


  他在认真地做着笔记。


  我说,什么时候,你是自己的读者时,你就发展起来了。


  他问,怎么理解?


  我说,就是看着自己的文章,有陌生感,这小子是怎么写的?咋写的这么有意思?神来之笔。


  他问,你觉得我能出头吗?


  我说,我们那个时候,是读者多,写手少,现在是写手多,读者少,出头很难,与写作手法关系不大,是拼实力的时代,你要这么想,近几年,有没有新秀出来?很难很难,所以于我而言,不被淘汰就是成功。


  这是一个写手泛滥的时代。


  读者才是稀缺资源!

b0agDDDD-b0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