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反思
 
   周末,球赛。 
 
   我去球馆,观战,我靠,门口车子停得密集,跟车展似的。 
 
   进门,遇到了前台妹妹。 
 
   我问,进行到什么程度了? 
 
   她说,半决赛了。 
 
   我拿过名单一看。 
 
   我说,妈呀,多数都不认识。 
 
   她说,你每天来的时间都跟正常人不一样。 
 
   啥?我不是正常人? 
 
   平时,我是下午2点50去球馆,3点到,热身,换衣服,打10场单打,结束,回家,我喜欢这个时间去,因为大家都在上班,清净。 
 
   这个时间段有去球馆的吗? 
 
   极少。 
 
   偶尔,两类人。 
 
   一类,做企业的。 
 
   一类,做领导的。 
 
   无论哪类,都必须自带球友,否则凑不起局,我现在很少打球,一般都是小魏两点半给我打电话,问我去不去,去的话几点到。 
 
   总体而言,就三拨人。 
 
   一拨是我们。 
 
   一拨是老李。 
 
   一拨是陆巡。 
 
   陆巡一帮是做企业的,打球纯粹是为了健身,同时也是为了谈生意,开了几辆陆巡,我们几乎没有交集,从来没打过招呼,也没说过话,场地太大,我们在西,他们在东,隔着几十米远。 
 
   老李是领导,每次都带着三个兵,陪他打球的。 
 
   老李喜欢跟我们一起玩。 
 
   为什么? 
 
   因为,他很有上进心,总是想挑战高手,他手下都打不过他,但是我能打过他,他就喜欢来挑战。 
 
   我们关系很不错。 
 
   毕竟大宝天天见。 
 
   老李打球,电话不断,还有就是时刻看着表,下班以前肯定回到单位,他本身是分管这个区域的,他来打球完全可以理解为来视察工作。 
 
   无知者无畏,我不做企业,反而不怕他,觉得无所谓,你当官你牛B,但是与我无关,我不靠近你,也不远离你,不远不近。 
 
   小魏需要他。 
 
   刻意安排过几次双打,我跟小魏,老李跟手下,我们输了,输的请客,一切就是这么巧合。 
 
   他们有业务来往。 
 
   一起吃过几次饭,我跟老李算是比较投脾气,成了小伙伴,他有个私人群,里面40多个人,把我拉进去了,说是方便喊着打球。 
 
   在里面,我从来没说过话,偶尔发个红包。 
 
   工作期间,他喜欢打球,目的是为了健身,节假日呢?他喜欢钓鱼,问我喜欢钓鱼不?我说不喜欢。 
 
   我说,我认识英大鱼竿的中国总代,有兴趣我帮你搞个? 
 
   他不好意思。 
 
   周末,喊我去水库钓鱼,其实是为了去吃饭,他开车到我家门口接我,他媳妇坐在车上,车子崭新,应该刚买不久,一辆白色迈腾。 
 
   我坐副驾驶,嫂子坐后面。 
 
   嫂子打扮得蛮精神的,已经内退了,现在做人寿保险…… 
 
   一上车,我就觉得老李在家怕老婆,几乎每个路口老李都问一句:这个限速多少? 
 
   嫂子仿佛是交警大队毕业的,熟悉每个监控的功能,关键是我觉得这么开车就没意义了,小心是好事,关键是小心过了头,后面车子拼命地按喇叭,他还在龟速前进,测速60,老李就开40,生怕超速。 
 
   嫂子仿佛是监考的教官,时刻提醒着、指挥着。 
 
   有意思。 
 
   去水库边吃了顿鱼,蛮不错的,席间嫂子问了我一些问题,关于对保险的看法,有没有给孩子买保险? 
 
   我对保险的看法是认可的。 
 
   只是,我已经买过了。 
 
   那咋办? 
 
   嫂子问我有没有兴趣把保险当成副业? 
 
   我说,暂时没有考虑过。 
 
   她说,有时间可以去听听课。 
 
   我说,好。 
 
   又是一个周末,小魏家大娃考试,他等待,无聊,就过来找我,聊到了老李,他说老李一家请他吃饭了,很隆重,很用心,没把他当外人,请到家里去了。 
 
   我问,买保险没? 
 
   他说,买了。 
 
   我问,全家买的? 
 
   他说,只给俩娃买的。 
 
   我问,多少钱? 
 
   他说,交20年,每个娃每年1万2。 
 
   我说,跟我家的差不多。 
 
   他说,我以前就想买保险,只是没找到很好的契机,恰好他家嫂子做保险,一方面比较省心,一方面算是维系资源。 
 
   我说,你就当交罚款了。 
 
   他说,这个比罚款好使。 
 
   前两天,我在健身房受伤了,一个大姐调皮,在那里拉皮带,一松,没控制住,砸我腿上了,立刻青了,而且恰好是膝盖处,疼死我了,不过也不能说啥。 
 
   她很不好意思,买了两箱水果来看我。 
 
   小题大做了。 
 
   她说,最近心不在焉,孩子刚做完手术。 
 
   我问,什么病? 
 
   她说,疝气的一种。 
 
   我说,气蛋。 
 
   她笑着说,差不多,是有积液。 
 
   我问,恢复的怎么样? 
 
   她说,出院一周了。 
 
   我问,报销了多少费用? 
 
   她说,这次是在青岛做的,报销了不到30%,上次是在咱这边做的,这不复发了嘛,上次是做的微创,这次是直接切开的。 
 
   我说,小手术。 
 
   她说,可心疼了。 
 
   我说,这些我都经历过,我儿子去年手术的,不过不是疝气。 
 
   她问,你家的报销了多少? 
 
   我说,大部分都报销了吧?具体我没问过,他有医疗保险、学平险、商业险,他妈妈去处理的,我没问。 
 
   她说,我现在就一个想法,给他买上保险。 
 
   我问,会不会被拒绝? 
 
   她说,不知道呢,问了几个人,有的说会,有的说不会。 
 
   我说,疝气属于比较常见的。 
 
   她说,他家遗传,气死我了,他爸小时候就得过,好东西不遗传。 
 
   我说,那我帮你找个人问问吧? 
 
   她说,太好了。 
 
   我打电话给老李媳妇:嫂子,我咨询个问题…… 
 
   一五一十的跟她描述了。 
 
   她问,她还在你那里不? 
 
   我说,在。 
 
   她说,等我,马上过去。 
 
   看,人家这执行力! 
 
   趁老李嫂子还没来,我跟这个姐姐讲:你买与不买,自己决定,与家人商量,不要看我面子,我没有面子,也不要觉得砸到我的腿了,愧疚,若是真愧疚,就赔我5000块钱,懂我的意思不? 
 
   她嘿嘿笑了,懂。 
 
   老李嫂子来了,甚是专业,还带来了折叠小黑板,摆上,讲得非常专业,头头是道,我都被洗脑了。 
 
   三个观点: 
 
   第一、先保大人再保小孩,大人都不能自保了,哪有精力保护孩子? 
 
   很多家长给孩子购买保险作为礼物送给孩子,忽视了自身的保障。实际上买保险最基本的原则是先保经济收入最高的人,一旦家庭经济支柱丧失经济能力,将直接影响家庭生活质量,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也将受到直接影响。 
 
   第二、你可以兼职做保险,既学习保险知识,又能以折扣价买到保险。 
 
   第三、明确告诉你,可以把佣金返给你,例如你第一年交12000元,直接返给你4000元,你可以按照这个标准去对比,不要着急下决定。 
 
   姐被说服了。 
 
   俩人留了微信,姐要转个定金,老李嫂子不要,意思是你冷静过后再决定,不想做冲动单…… 
 
   老李嫂子走了。 
 
   姐又在这里坐了一会,问我:你觉得行不? 
 
   我说,我不知道,你自己决定。 
 
   她说,你给个参考意见。 
 
   我说,若是她把第一年的佣金返给你,这个是可以的。 
 
   她说,那不合适,不能让人家不赚钱。 
 
   我说,以后你年年都要交保费,她还是有提成的,只是逐年减少。 
 
   她问,你买的那个,也是返佣金吗? 
 
   我说,我买的那个比较极端,是一个好朋友卖的,我儿子同学的妈妈,她直接把第一年的保费退给我们了。 
 
   她问,那不是亏损吗? 
 
   我说,我媳妇给她介绍了一箩筐业务,去年她收入在全县保险行业排前20名,现在是个什么经理角色,手下带了一群人。 
 
   她说,你媳妇真厉害。 
 
   我说,她不是靠我媳妇一个人,而是靠了一群媳妇,她觉得谁有资源,就送给谁保险,一送不是小数目,都是过万。 
 
   她问,你觉得保险值得做吗? 
 
   我说,我不知道,但是保险行业有个特点,就是什么人都要打交道,要会处理各类人际关系,既保护自己又游刃有余,这个是需要一定世故与圆滑的,上周过来了一个妹子,也是做保险的,我高中同学,特别特别老实的一个姑娘,我觉得她不适合做保险,她总是试图用真诚去打动别人,这个非常难,她开发了一个大客户,一家食品公司的老大,保费也谈好了,这个老大也是很正面的一个企业家,突然有一天,提出了一个要求,我同学觉得接受不了。 
 
   她说,这个太可耻了。 
 
   我说,她接受不了的是落差,就是如此完美的男人,为什么也有这一面?还有就是她不知道该怎么拒绝,若是拒绝了,就得罪了,可能鸡也飞了,蛋也打了,若是不拒绝,又觉得过不了心理关。 
 
   她问,后来呢? 
 
   我说,我同学问我,我的建议就是不考虑世俗,不考虑他人,只考虑问心无愧,问心无愧可不代表就是良知与正义,是你自己的心,你觉得这么做是对的,就可以了,不需要考虑别人。 
 
   她问,你觉得会朝什么方向发展? 
 
   我说,一个企业家对一个小姑娘,哪怕这个小姑娘再优秀再牛B,也是碾压状态,不要不要就要了。 
 
   她说,看来做保险真不容易。 
 
   我说,反过来想就觉得有意思了,这么优秀的男人,我竟然把他睡了。 
 
   她说,那不行,毕竟咱吃亏。 
 
   我说,咋吃亏了? 
 
   好了,不探讨了。 
 
   我身边有三个姑娘是做保险的,都是已婚状态,80后,我深度采访过她们,问过类似的问题,每个人都承认被大客户索睡过,但是都说被自己拒绝了。 
 
   我问,那为什么没拒绝我? 
 
   答,你跟他们不一样。 
 
   好吧~~~~ 
 
   昨天,老李媳妇又找我了,请我吃烧烤,感谢,说是签单了。 
 
   这有啥感谢的。 
 
   吃过烧烤,回家的路上,我在想,老李嫂子其实蛮给老李减分的,老李跟几个手下在一起时,是个蛮有气场的男人,咋这么怕媳妇呢?关键是老李完全成了媳妇的鱼竿,帮她钓客户,我原以为真的是因为跟我关系好才请我吃饭,原来是想让我买保险。 
 
   我推测,上钩的应该不少。 
 
   毕竟大家有求于他。 
 
   李达康的女人! 
 
   下午,我问了做保险的朋友们一句话:官太太做保险的多吗? 
 
   答:很少,很少! 
 
   自从被拉入大V店以后,我媳妇也格外的活跃,频繁出入我们办公室,跟来访者一一洽谈,也开始在我日记下面回复,她是想靠自己的能力来实现推广。 
 
   我若是在日记里提提这个事呢。 
 
   大家接着解读出来了别的意思,哇,原来是在帮媳妇背书。 
 
   非也。 
 
   而是我传递了别的信号,就是不希望大家为面子买单,例如我给懂懂个面子,支持一下嫂子,你觉得是莫大的面子。 
 
   我没觉得。 
 
   这只是她的一个爱好而已。 
 
   若是你有需求,你认可,你觉得有价值,你可以入伙,你觉得没需求,只是单纯的给懂懂个面子,那是不应该做的。 
 
   我本人并不支持她四处吆喝,但是我又很欣赏她有焦点时的充实感,每天跟打了鸡血似的,在不断地听课,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试错。 
 
   我对教育与她对教育是略有分歧的。 
 
   她认为,好孩子是教育出来的。 
 
   我认为,好孩子是自然而然的。 
 
   有基因,有环境,有教育,有运气…… 
 
   莫夸大教育的意义,他能不能成才,不能一概而论,那天做贷款的同学过来,我问贷款的学生里有没有北大清华的?她把列表打开,我一看,也是一箩筐。 
 
   也有负债的,也有成了老赖的,也有准备跳楼的。 
 
   那他们是成功还是失败? 
 
   我跟媳妇谈过几次话,意思是你要低调,做一个背后的女人就挺好,但是呢,她需要做生意,需要拉人头,那么必然要高调,自然不自然的就需要我,我摁是摁不住的,即便是内耗,也要默许,没办法,我能回家跟她吵一架?她可比老李媳妇厉害。 
 
   另外,有个根本性的因素,这个因素,我说了大家也未必能理解,就是享受过权力的滋味,单纯的赚钱并不能使人迷恋,这个世界上最让人迷恋的也许不是毒品,而是权力,就是那种被人尊敬的感觉,粉丝欲。 
 
   三国之争的本质,其实就是国土之争,国土之争的本质是粉丝之争,也就是国民姓啥。 
 
   一旦享受过,欲罢不能! 
 
   无人能抵挡住这玩意的诱惑,那种感觉怎么描述呢?不好描述,例如帮我更新文章的小姑娘,我跟她讲过,要分清什么是公,什么是私,你做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就是默默无闻,不要试图从中获取什么,你可以获取的只有学习机会,懂不? 
 
   可是,后台总有人问,小编的微信是多少? 
 
   于是,她就急忙贴出了。 
 
   这个事,我是不知道的,是别的读者聊起来,我一听,觉得这个有意思,我总觉得你是有大爱的,是淡泊名利的,原来你也渴望被关注? 
 
   懂了。 
 
   以前,会计有个习惯,就是喜欢把我们办公室里发生的事讲给同学听,可是同学听久了就觉得太奇葩,哪有这样的事? 
 
   现在,她不讲了。 
 
   我问,你咋不讲了? 
 
   她说,我讲了她们也不信,干脆就不说了,说了也没意义,例如你以前说很多人来给你送钱,我是不信的,但是我现在就信了,真的大包小包的提着现金来,往桌子上一放。 
 
   我说,人有两种满足感,一种是赚钱后获取的,例如买车,买房,买新衣服,获取别人的羡慕嫉妒恨了,很满足。一种是获取别人认可、崇拜后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超过了传统物质带来的满足感,等于你驾驭了一群人,那种感觉有权力的味道,是很迷人的。 
 
   我曾经很沉湎于其中。 
 
   现在,拔出来了。 
 
   包括大家带钱来,我也不要,我觉得没意义,我只赚我该赚的钱,不接受恩赐,昨天来了两个朋友。 
 
   一个是临沂本地的朋友,他每年有100万左右的闲钱,想做定投,来问问我,我详细给他分析了演示了,但是我也反复地提到了两点: 
 
   第一、想不通,不要动。 
 
   第二、先给自己半年以上的学习期。 
 
   就是说,你要想启动这个事,至少也要年底,欲速则不达,我也是经历了几年的摸索才慢慢掌握了一点窍门,我也不能说我的公式一定就是对的,另外我提到了最重要的一点,方法都是最简单的,但是最难的是驾驭人性,例如我让你每天健身一小时,你认为十年你能成肌肉男吗?这就是定投,但是你能驾驭了自己吗? 
 
   一样的道理。 
 
   所以,要反复地问自己,我行吗? 
 
   不是说,不能定投就是不行,而是说这种理财方式不适合自己,定投适合闲人,有稳定的现金流,没有贷款,没有负债,没有购车购房需求,纯粹是玩,那么这是可以的,只要你有资金需求,这么玩就是错的。 
 
   适合极少数人。 
 
   但是有点类似传统武术,有表演性,例如我可以每周直播,很蛊惑人心,一直是赢利的,年赢利15%以上,多么有杀伤力? 
 
   对不! 
 
   我反复劝他,不要着急,你想不通不要动,不要盲目相信我…… 
 
   走了。 
 
   还剩一个小伙子,坐了21个小时的火车来的,提了个袋子,待客人走后,他走到我面前,把袋子的钱拿了出来,五万元,给你的。 
 
   我不要。 
 
   他说,我没需求。 
 
   我说,我帮不了你。 
 
   他说,你写写我就行,帮我招一些代理。 
 
   我说,真的帮不了你,你还是安心做事吧。 
 
   让我送走了。 
 
   我收过最大的是50万现金,2010年收的,推广了一个做培训的,他赚了300多万,是事后给我的,这个钱最终也没落到我口袋里,因为后来他落魄了,我又借给他了,他说等他翻身,加倍报答我,现在人在加拿大,潜心修炼,不知何日出关,貌似我又出卖了他,因为N多读者猜出他是谁。 
 
   类似的事,我经历了不少。 
 
   我也反思了很多。 
 
   人穷的时候,必然会伸手,所以我一直劝自己,要好好做生意,就是给自己一个说不的底气! 
 
   至于说余木给我广告费之类的,那您是低估我了,我不会跟余木合作的,我能接纳他,允许他过来坐坐,是我觉得这本身于我而言是修行,就是能接纳各路神仙,至于说沆瀣一气,我只能呵呵了。 
 
   有些人给我广告费我会收的,例如蝉禅,我觉得无大碍,他给我广告费是尊重我,我觉得他做事很塌实,我也愿意帮助他,例如有人通过我的文章买了他的产品,他会列一个单,赚了多少钱,把利润那一部分给我,当广告费。 
 
   我评价蝉禅,就俩字:分钱。 
 
   他为什么能驾驭那么多牛人? 
 
   就是因为这俩字已经深入他的骨髓了,交往一下就知道了,只要跟老大们合作,他从来是不计较分钱的,而且自己是拿小部分,让对方拿大头,这也是大家愿意跟他合作的缘故,觉得他不会坑自己。 
 
   今年,我调整了战略。 
 
   过去是求发展,就是一年更比一年强。 
 
   现在是求稳定,就是不求读者总量上升,而求保住目前的水平,平稳十年,足够了,所以稳定是大于一切的,但凡是我觉得可能炸到我的合作,我都离得远远的,大家过来说得天花乱坠,我也不心动,我自己有生意,我推广你的哪有推广我的好?对不? 
 
   我自己卖茶叶,一天也能赚个几千元,不够养活我的一帮人马的? 
 
   我很满足。 
 
   我这里的故事,远比你能想象到的还精彩,我在想,多亏我不是公务员,否则早被枪毙了,贪污,受贿,男女关系…… 
 
   我自己就能拍一部《人民的名义》。 
 
   现在,大家拿钱找我,我害怕,是发自内心的怕,因为我的确帮不了你,而且我站得稍微高了一点,三五万对我没有半点吸引力,我股票一天浮动就是这个数字,我没太大感觉,三五十万呢?那更不行,因为我要卖命地吆喝,你也未必知足,关键是不靠卖创业培训,你是很难赚回去这个钱的,最终你一定会急功近利,然后呢? 
 
   我这里就成投诉中心了。 
 
   然后呢? 
 
   双方都抱怨我。 
 
   我现在文章里写的人,都非刻意的,而是谁在这里,我写写谁,至于谁借到力了,只能说明谁有心眼,谁会钻…… 
 
   不能说明什么其它的。 
 
   我仿佛又给自己狡辩了,我一直规劝自己,要做减法,所谓的减法不是说事业的减法,而是内容减法,写一些自己真正想写的内容。 
 
   有时,我觉得自己身上担子也蛮重的,要照顾一大家人,要照顾员工,每个月还要给媳妇发工资,我自己都没有工资,我创业纯粹是自己往里填钱,因为很多采购之类的,都是我自己掏的腰包,我也不需要报销,当然我可以安慰自己:这一切都是咱自己家的,无所谓。 
 
   可是,我也觉得委屈。 
 
   发工资时,媳妇手舞足蹈,我就在想,为什么没想着给我自己发工资呢?大家都有钱,就我没有。 
 
   我有四个店长,都是自己人。 
 
   就如同我媳妇跟她闺蜜讲的一样:我老公的店都是他女朋友们在管着。 
 
   一个人管一个。 
 
   我用人的标准就是绝对信任,我什么都不管,只需要告诉我每天财务数据就可以了,她们会拿会占吗? 
 
   绝对不会。 
 
   这一点是绝对没问题的,我是先绝对信任了人品。 
 
   我采取的都是工资制,每个月1万元,您觉得少,您可以去别的地方工作,千万不要觉得1万元少,现在干什么工作能赚1万元,对不?要好好珍惜这份工作。 
 
   这也是我招募人才的方式。 
 
   例如SUSU刚过来工作时,我也给开出了这样的工资。 
 
   后来,她跟腚疼去创业去了,那就不属于我管了,但是应该也会有这样的收入,我知道这样于她也不好,不好在哪呢?就是万一她再去找工作,找不到这么高收入的,就会产生强大的落差感,倘若有老板觉得这孩子不错,给她5000元吧,她不会感恩,觉得低估了自己。 
 
   我的意思是利益共同体,我满足你们的收入,你们满足我的需求,我的需求就是你们是我的化身,我什么都不用管,没有特殊情况不允许给我打电话,有事跟会计联系,唯一可以给我打电话的是会计。 
 
   一切,都风调雨顺。 
 
   跟我媳妇关系都很好,另外我们也都是纯洁的友谊,没有复杂的事,我早已是太监身份了,不为色动。 
 
   小黑妹跟我时间最长,一直负责整体采购,她是一个不会拿回扣的人,这一点我是清楚的,年初,我们调整了一下,就是跟仓储中心合作,由他们做我们的上游配货,这样我们就不需要采购了,那我就需要安排小黑妹到别的岗位上。 
 
   我说话的方式不属于常人方式,就是不能以正常方式出牌,我都跟大家讲得很清楚,你们若是对我有什么意见或想法,我建议是无缝隙的沟通,就是你们可以直接说出你内心真实的想法,不用担心我承受不了,我希望这样,我不喜欢去揣摩别人,懂吗?我肯定是对你们没有二心的,若有,我肯定早就提出了。 
 
   就如同会计有段时间要辞职,理由很简单,就是董老师脸色不好,是不是看到自己就烦? 
 
   那段时间我生病了,好吧? 
 
   但是,她不说,我也不知道,我又揣摩不出来,我还以为我做错了什么,你说出了你的担心,我给你解释了,那么就释然了。 
 
   我把小黑妹调岗了,调到一家店里做店长,但是采取了另外一种合作模式,就是给她3000元的基本薪水,另外加店面提成。 
 
   这个薪水是她自己要求的。 
 
   我问,你需要多少薪水?我们从头开始合作,规范起来。 
 
   她说,给我3000元吧。 
 
   我就安排财务以后给她3000元/月。 
 
   在我的内心深处,我肯定让跟随我的人越赚越多,绝非越赚越少,结果呢?她跟我翻脸了,电话不接,信息不回。 
 
   我问,是因为工资的事吗? 
 
   她说,是! 
 
   我觉得好惊讶呀,我说过多少次,我们之间有什么问题都要第一时间沟通,你有想法就说出来,不要去揣摩我,好不好? 
 
   她说,我认为你是在乎钱的,你说你不在乎钱。 
 
   我说,我肯定是希望你越赚越多,我只是想把一切都规范起来,就是做薪水改革,固定业务是固定业务,提成业务是提成业务,双轨进行,不是说要革了你的命,而且我坚信你收入会更高。 
 
   安抚了。 
 
   我难过了一天,反思了很多。 
 
   原来,每个人都接受不了落差,老板想的未必是员工想的,俩人说是无缝隙沟通,但是还是会多想,我说我是发自内心爱大家的,你们也未必信,但是这就是我的初心,我也愿意跟大家共享胜利果实,江山是你们打下的,我们应该一起享用。 
 
   但是。 
 
   还是觉得我做错了很多很多。 
 
   就是我挑战了、违背了很多做事的原则,就如同蟠桃大哥说的一样,为什么一开始创业要在地下室,后来在民宅再后来在写字楼?是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员工感觉到一切都在冉冉升起。 
 
   而我呢?则动不动来个逆行。 
 
   就如同SUSU也想在我们这里做个兼职,但是我觉得这个事很难处理,你说我给她3000元的兼职费,她能干吗? 
 
   她觉得太少了。 
 
   我觉得太多了。 
 
   于是,落差感就出现了。 
 
   这也是我最近的一点感悟,就是对于普通企业而言,不要轻许高工资,公务员的薪水体系就是很好的参考标准,高工资久了也就成了低工资,基数不是最重要的,循序渐进的可成长体系才是最重要的。 
 
   过高的工资体系与过高的贷款利率是一回事,说起来轻松,真负担起来,跟山一样重。 
 
   这些东西,不经历不会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