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吹~
 
   5月20日。 
 
   有DHL的快递,说在办公室门口。 
 
   我说,今天不上班,明天可以吗? 
 
   他问,您现在在哪?我给送过去。 
 
   我问,能代签不? 
 
   他说,理论上必须本人签收。 
 
   我说,您在那等着,别动,我5分钟到。 
 
   他说,好的。 
 
   去办公室的路上,遇到了媳妇,她刚从菜市场回来,说:我买的小龙虾。 
 
   我问,午饭在哪吃? 
 
   她说,咱爹那边,姐姐们都来了,我把小龙虾送过去。 
 
   我问,蛋糕呢? 
 
   她说,昨晚就烤好了。 
 
   我说,我拿了快递就回家。 
 
   她说,行。 
 
   见到了快递小伙,笑得很灿烂,我急忙抱歉,久等了。 
 
   他说,没事,发件人说今天是你生日,一定要送到你手上,生日快乐。 
 
   我说,谢谢了。 
 
   我看了一下打包箱,毫发未损,真是一个级别的品牌一个级别的服务,打开箱子,里面是个黑色盒子,万宝龙的,盒子里面还有个盒子,生日礼品装,甚是精美,没舍得拆,等周一上班的时候,让打包的工作人员学习一下,看看人家是如何做到如此完美的,绝对的艺术品。 
 
   外面有个信封,信封里是使用说明与保修单之类的。 
 
   看说明书是支钢笔。 
 
   有出货单,真不便宜。 
 
   我觉得受之有愧,因为我很久不写字了,从价格我就能推测出是谁送的…… 
 
   急忙拍照,联系。 
 
   她问,你咋知道是我? 
 
   我说,直觉。 
 
   她说,我没留名字。 
 
   我说,东西非常好,我很喜欢,只是怪心疼的,没必要为我花钱,太浪费钱了。 
 
   她说,没事。 
 
   为什么推测是她呢? 
 
   我搜了快递单号,知道了发货地。 
 
   其次,今年我帮过她一个小忙,她想卖房子,但是又不想让亲戚朋友知道,就委托给了我,回国做了公证,包括房款都是打到了我这里,然后我再转给她,她很是感激,认为是帮了天大的忙。 
 
   其实,对于我而言,我啥心都没操,因为全程都是中介在跑,只是我跑了两次长途而已,她的房子在太原。 
 
   在办公室坐了一会,520这么安静,还是头一回。 
 
   媳妇来电,转达了两份祝福,大姨姐一家与岳父一家,说都在微信上转了钱。 
 
   我说,心意收下,钱不用。 
 
   如今,我不喜欢过生日,两个原因。 
 
   第一、我不喜欢亏欠。 
 
   第二、我不喜欢热闹。 
 
   包括大家给我红包,我也要思考很久,要不要点?是应该收还是不应该收,有些我是一定会收的,例如球友的、队友的,因为彼此都有来往,这属于礼尚往来的范畴,我收下代表着我们有走动,属于亲密系列。 
 
   为了防止大家给我发生日红包,我特意做了一个声明:我把生日已改为正月初八。 
 
   我不想欠大家的。 
 
   是发自内心的不想,觉得怪心疼的,你感觉很用心,而我感觉无所谓,因为我被大家惯坏了,你发个200元的红包,我压根不会心动一下下,因为在过去,大家给我包生日红包,至少要5千起吧? 
 
   我怕冷落了大家的爱心。 
 
   说冷落也不完全准确,应该是辜负吧,毕竟每一份付出都有一份寄托。 
 
   刚出道那几年,我是蛮享受这种众人环绕的感觉,例如2006年、2007年、2008年,这些生日都过得很有特色,读者中间有人会提前一个月成立一个筹备小组,是秘密进行的,不让我知道,会做专题网站,甚至约定19号晚上12点开始刷回复,把整个帖子刷得很整齐,全是:生日快乐。 
 
   筹备小组还会募集捐款,一是去给懂懂过生日,PARTY费用。二是剩余部分给懂懂做生日礼金。 
 
   这些我都写过,也可以翻翻那些年的日记。 
 
   对于当时的自己而言,是风光无限,现在看来就有些荒唐了,很多人为了能有机会参加生日聚会,还会给出高额礼金,类似买门票的方式。 
 
   我媳妇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认识我的。 
 
   一次生日,赚个二三十万现金没问题。 
 
   比做生意赚的还多。 
 
   后来,越做越荒唐,一年比一年奢侈,一直持续到了2010年,消停了,因为我回农村了,在农村再回头想这些,就有恍惚感,仿佛那些事都发生在梦里,是那么的不切实际。 
 
   现在想想,也能理解,20来岁的娃,突然获取了这么多粉丝,瞬间就迷失了,仿佛自己是小皇帝一般,被人宠着。 
 
   分不清哪些是虚的,哪些是实的,活在梦里。 
 
   我一直觉得,大家对我好是无所求的,只是单纯的崇拜,所以给钱给物,我觉得都是应该的,我是偶像,你是粉丝,你供奉我不就对了吗?我拿你点你应该高兴才对,我是给你机会了。 
 
   这个想法幼稚不? 
 
   一直等我回到农村,有了强烈的落差感,我才瞬间醒过来,当我对大家没啥用时,也就门可罗雀了,我结婚时,只有四个读者参加了,都是日常有来往的,附近的。 
 
   可怜不?落差大不? 
 
   那几年,我能折腾,买房子,盖房子,又结婚,把钱也折腾得差不多了,我曾经想过一个赚钱的捷径,就是搞次很正式、很隆重的婚礼,就在我们结婚一周年纪念日,一次收个三五十万,把这个当成利润,不是很好吗? 
 
   纠结了很久。 
 
   最终,自己被自己说服了。 
 
   咱为什么回来?不就是做减法的吗?不想亏欠太多吗?过去拿了太多,做了太少,其实有意无意得罪了太多人,没有实现别人的愿望,也是一种罪恶。 
 
   否了。 
 
   就这么安静地在农村待了几年,很少很少有人去农村找我,这期间我唯一的一次出远门,就是参加了2010年的互联网峰会,不想跟外人打交道了,我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闭关锁国。 
 
   2012年,蝉禅给我写了几封信,想见个面。 
 
   见了,聊得蛮投机的,从午饭聊到了晚饭。 
 
   5月20,他又来了,他觉得我不应该继续待在农村了,应该出来走走了,于是一起去了拉萨,拉萨回来,就留在了济南,回归都市了。 
 
   我回农村的初衷,我就想做减法,做减法的意思就是我少获取多付出,本质上我是不喜欢拿别人东西的,前些年总有人攻击我,说我四处骗吃骗喝,我都觉得好搞笑,对于我而言,说真的,在那些年,我若是愿意吃谁的喝谁的,那都是给谁面子,包括我收谁的红包,都是高看你一眼。 
 
   但是,我也理解抨击者是怎么想的,他觉得我出去有人管吃管住,就以为我是为了占这点便宜。 
 
   我能呵呵吗? 
 
   很早很早我就意识到了一点,要想清爽,必须有个前提:不拿,不欠。 
 
   但是,人穷志短。 
 
   嘴上说不拿,关键时刻又想拿。 
 
   例如,我没用过苹果手机,有人送我部,你觉得我拿不拿?送了我,我媳妇没有,那我肯定把我的给媳妇,我又没有了,别人又看到了,又给我买来了,那我要是不要? 
 
   肯定想要。 
 
   说“不”是需要实力的。 
 
   今天,我就比过去任何一个时间段都有姿态,为什么? 
 
   我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收入,有自己买单的能力,我喜欢什么就可以买什么,不会轻易被诱惑,同时也深刻参透了一点,我之所以那么多人情债,根源就是我拿了太多,给了太少,这是个黑洞,大窟窿,堵不上。 
 
   后来,我提过一个腔调,做自媒体,写文章,最重要的修行是什么? 
 
   有钱! 
 
   你有钱,你就不会伸手。 
 
   你有钱,你能站得更高。 
 
   你有钱,你能拒绝更多。 
 
   你有钱,你更心胸豁达。 
 
   不过,我觉得这个论调不合适,就没再提过,但是我内心是深刻认可的,因为我悟了十年才悟透…… 
 
   总觉得众多粉丝是养着咱的。 
 
   其实,你想多了,没人是发自内心愿意养你的,除了你爹你娘,你真正要做到的是自食其力,你可以获取更多的尊重。 
 
   13年,14年,我在济南生活,就没有单独过生日,因为我跟牛哥同一天生日,我们的朋友、粉丝高度重合,就组团过了,大家来参加聚会,也要准备两份礼物。 
 
   15年以后,我又回归了,回到了县城,又开始了封闭生活,我想逐步与读者建立物理隔绝,这样有个好处,避免伸手,从而避免亏欠,我的朋友越来越少,甚至逐渐本地化了,以球友、骑友为主了。 
 
   我觉得很开心,终于可以不拿了。 
 
   我变得比过去更清爽了,自由了,你要这么想,哪有什么无缘无故的爱?一旦爱没有了回报,那么就成了恨。 
 
   我拿的越多,恨的种子越多。 
 
   我不是作茧自缚吗? 
 
   15年,5月20,来了个姑娘,小烈,送了我一个YONEX的球包,里面有1万元现金,说是生日礼物。 
 
   她性格很好,修养很好,也很安静,只是我有些拿捏不准,你找我什么事?不可能真的是来给我过生日的吧? 
 
   她是做工业设计的,原先在一家电子公司上班,类似富士康,公司主要是为国外一家运动手表品牌做代工。 
 
   她跟三个同事出来单干了,想做一款运动手表。 
 
   这个手表有两大用途:运动、医疗。 
 
   送了我一块。 
 
   我跟她讲:这个项目若是真的征求我的意见,我的意见是放弃。 
 
   她问,为什么? 
 
   我说,若是单纯的为了记录,有手机就足够了,若是为了精度或有范,我肯定选择松拓。 
 
   她说,我们的这个手表,各方面指标都不输松拓。 
 
   我说,这恰好是它的劣势,松拓对于国内用户而言,操作太繁琐,我戴了三四年都没研究透里面的功能,但是我觉得这是它的优势,说明它牛B啊,倘若国产手表也这么复杂,我认为是东施效颦。 
 
   样子设计的真漂亮…… 
 
   很遗憾,我不看好。 
 
   我把钱退给她。 
 
   最初,她不要。 
 
   我给她分析完,她要了,跟我讲,这钱是从几个人凑的创业资金里拿的。 
 
   她需要我帮着推广众筹。 
 
   我帮着推了一把,最终只成交了25单。 
 
   半年不到,团队解散了,各自回去上班去了,小烈算是发起人之一,亏损了10多万…… 
 
   想法是很好的,团队里几个人是互补的,有做市场的,有做外观设计的,有做功能开发的,只是方向错了。 
 
   当时,我提出了一个疑问,为什么不做类似小米手环的玩意? 
 
   她说,太LOW了,你会戴吗? 
 
   我说,我不会。 
 
   太有情怀的人不适合创业,总觉得大家都跟自己一样有品位,从而容易把产品定位过高,我总给他们讲一个故事:淘宝上销量最高的绿茶是30元/斤的。 
 
   注意,是斤! 
 
   这几年,太高的礼金,我都会选择拒绝,因为它承载了太多太多,我能接受的上限是1000元,太高了,我也还不起,我觉得超出了礼尚往来。 
 
   这两年,大礼金只有两笔,这俩人的人生轨迹很有意思,都是先跟着我,后来跟着牛哥,跟着我的时候基本没啥起色,一个是专职陪我玩,一个是专职陪我打球,陪我玩的是小兄弟,陪我打球的是小妹妹,后来俩人都腾飞了,就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到5月20日都要包两个红包,一个给我,一个给牛哥。 
 
   我很愧疚,因为我没做过什么,而且跟着我的时候没啥起色,今天能腾飞全是靠他们自己,甚至我们很少交流,每年也就是这个时间会聊几句。 
 
   这个钱,我必须收,为什么? 
 
   我不收就会起链锁反应,大家都会多想,多想就是个大问题,我只能找机会用别的方式去帮助。 
 
   小妹妹给我发了条信息,很感动:没有董哥,就没有我今天。 
 
   我有这么重要吗? 
 
   因为我总是骂你? 
 
   对于别人感恩于咱,咱是受之有愧的,每个人都渴望遇到感恩之人,同时又希望自己是那个感恩的人,可是,我反过来一想,当年一手把我培养起来的领导,我已经七八年没跟他联系了,不知道他过的好不好…… 
 
   忘恩,是人之常态。 
 
   感恩,是反人性的。 
 
   我总想起牛哥那句话,人在遇到困难时,会无限放大困难,人在翻过困难时,会无限缩小困难。 
 
   所以,不要在别人困难时做交易。 
 
   因为,最终他会后悔的,感觉被落井下石了。 
 
   我同学的爸爸住我们小区,她爸喜欢下棋,我爹也喜欢下棋,偶尔会在小区里杀一盘,她爸一看就是那种很有领导范的人,可是为什么愿意弯下身子跟我爹下棋呢? 
 
   因为,他坐过牢,有污点了,凤凰成鸡了。 
 
   曾经收了人家2万元,给人家办事,但是事后人家觉得事太小,不值2万元,就想让他退回去,他没退,被举报了。 
 
   就这么出事了。 
 
   他比我爹小一岁,我喊他黄叔,偶尔他也去我父母家玩,我曾经被一个专员刁难过,人家说的也没错,就严格卡着时间办事,说是15天审核,就是15天,日子不到都不行…… 
 
   我咨询黄叔,就是怎么拿捏与这些人的关系? 
 
   黄叔的建议就是敬而远之,当面的时候,积极尊敬,满足他们的阶层感,不要主动去喂他们,也不要找领导给打招呼,就按部就班地办业务。 
 
   同时,不要让他们觉得你收入太高。 
 
   收入太高,他们就有想法。 
 
   除非,你高得足够高,能成为他们巴结的对象,那么主动权又掌握在你手上了。 
 
   他的建议就是不要积极养关系,因为养关系容易滋生惯性,不如遇事解决事,罚款就交,整改就改,就做个无比听话的小乖乖。 
 
   这一切的根源是什么? 
 
   我们地方太小了,若是在北京、上海、深圳,这些问题压根不属于考虑的范畴,该咋着咋着,不需要去动心思…… 
 
   创业前,人是很天真的,想什么都是阳光的。 
 
   创业时,发现,不赚钱什么事都没有,赚钱了,到处都盯着你,因为你是一块肉,既然是肉,就有案板等着你了。 
 
   我问黄叔怎么看待企业家? 
 
   他说,企业家都是狗,你对他们有用时,无比的听话、忠诚,甚至给你端洗脚水,没用的时候呢?一脚把你踢大老远,甚至恶意地咬你,中伤你。 
 
   哈,他是最有发言权的。 
 
   不拿,才能不欠。 
 
   他应该是感悟最深的。 
 
   当时,我去办理农产品免税审批时,流程非常的复杂,层层审批,他们有人就建议,其实不需要这么复杂,该怎么干就怎么干,大不了到时罚款你们交点所得税,何必搞得这么正规?何况你们规模这么小,不会查你们的。 
 
   我想起了当年我写的一篇文章,是讨论的违法成本。 
 
   一个开矿的咨询胡律师一个问题,开矿一年可以产生600万的利润,若是罚款,则要交200万,干还是不干? 
 
   胡律师的建议是:干! 
 
   当时,我们的第一反应是,老胡,你咋这样呢?这不是怂恿别人犯法吗? 
 
   胡律师的答复是:任何行业,都有违法成本,单纯从生意角度而言,把违法当成一种成本来计算,没有什么不合适。 
 
   例如,百度一下阿里巴巴官司。 
 
   看看一家大型公司,一年有多少官司在打,有原告,有被告…… 
 
   前些日子,办公室来了一个小伙,搞淘宝的,讲话声音洪亮,自带气场型的,办公室的妹子们纷纷感叹,哇,真有魅力。 
 
   等他走了,女生们感叹:有气场的男人。 
 
   我说,以前的我就是这个类型的,很多会议都会把我安排在最后一个出场…… 
 
   吹,吹,吹! 
 
   好吧,她们很难把眼前这个农民工一般的中年大叔与风度翩翩联系在一起,更别提什么气场了。 
 
   只是我选择了另外一个方向去修行而已。 
 
   前些日子,我整理通讯录,无意翻到了小烈的电话,还能打通不?一打,通了,说过得还不错,只是债务尚未完全还清,感叹不应该出来创业,完全是瞎折腾,只是一腔热血而已,觉得对几个同事也有愧。 
 
   我跟她讲,创业成功是小概率事件。 
 
   2016年5月20,蓝田来了,他老家是兴安岭的,祖辈闯关东过去的,祖籍是我们这里的。 
 
   蓝田也是做自媒体的,不过主要是做直播,那些恶搞之类的,东北人骨子里就有二人转的基因,咱觉得完全是瞎胡闹的玩意,竟然还有不少人打赏。 
 
   蓝田跟我关系很好? 
 
   关键是我不知道该怎么定义好,见过五六次,一起玩过,他喜欢闹,去酒吧,去夜总会,算是亲密无间? 
 
   还不错。 
 
   他为什么来我这里比较频繁? 
 
   两个原因。 
 
   第一、他女朋友是罗庄的。 
 
   第二、他祖籍是这里的。 
 
   其实我蛮喜欢跟东北人在一起玩,敞亮,真性情…… 
 
   5月20日那天,他从烟台过来,完全是巧合,他并不知道是我生日,他是去罗庄,中午路过这里,我们一起吃饭。 
 
   他说,先去岳父家报到,然后再返回来找我,晚上一起喝点。 
 
   我的意思是你忙就行,别回来了,我又不能喝酒,但是东北哥们就是如此,重情谊,董哥你生日,你不让我来,不是打我脸吗?一定来,再晚也来! 
 
   吃过午饭,蓝田就去罗庄了。 
 
   下午,本地有个读者联系我,说是要介绍个牛人给我认识,很牛很牛的,国内知名的周易大师,董哥你今年不是不顺吗?让他帮你看看…… 
 
   好吧。 
 
   来了,一行四人。 
 
   本地有两个,都是女生,说是女生,实际孩子都上小学了,俩人都算是生意人,在物流城,只是流年不顺,于是就请来了周易大师,看看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据说,特灵! 
 
   大师姓王,带了一个女生姓刘,叫刘柳,我接着给起了一个绰号:溜溜球。 
 
   这四个人一进屋,我焦点就在溜溜球身上了,无论身材还是气质,都很出众,说是王大师的助理。 
 
   王大师刚进门,还是蛮有范的,鞍前马后的。 
 
   我这里呢?有个特点,就是很容易让大师褪色,因为我不喜欢热情,大师一旦拿起架子来,就有一种感觉,一拳打到棉花上了。 
 
   大师,围我屋子转悠了一圈。 
 
   这个不行,那个不中。 
 
   我调侃了一句:你说的都对,但是我不改。 
 
   王大师略尴尬:这东西呢,信则有,不信则无,纯属娱乐,怎么方便怎么来。 
 
   我说,上次,我采访过一个风水大师,很有名气,你可以百度一下,李XX,他给人看一次风水几万元,我就问了他一个问题,怎么证明自己很牛B?他说,无论对方的风水布局有多么的完美,一定要挑出不合适的地方,否则显得你很笨,懂不? 
 
   懂了,哈~~ 
 
   我总觉得他在拿着架子,同时他也在揣摩我,所以他给我的感觉就有恍惚感,一会有架子,一会没架子,在左右摇摆。 
 
   又给我谈周易,谈佛学。 
 
   我说,对不起,我信基督。 
 
   他又补了一句:都是一家,都是一家。 
 
   我说,我们下面门店的口号是:顾客是上帝,不过我们是学佛的。 
 
   调侃了几句,氛围缓和了。 
 
   大师放下架子了,也开始:TMD了。 
 
   我总觉得大师的能量场太弱,有些阴阳怪气的,有那种充满负能量的感觉,今年我咨询过一个修行道教的朋友,他说学周易的人都如此,近仙之人,给人的感觉没有那么精神,其实他的气息是游离于身体之外的。 
 
   牛B! 
 
   我以前写过,我很容易反败为胜。 
 
   就是遇弱则弱,遇强则强,而且比你还强,你说什么,我就秒杀你什么…… 
 
   一下午不到。 
 
   王大师被我收编了。 
 
   王大师牛B吗?我认为能为了几千元跑到一个小县城,就不会太牛,是他自己觉得蛮牛的,身边人觉得蛮牛的,粉丝觉得蛮牛的,其实跟我一样,一介草包而已,只能说是比一般人略懂一二。 
 
   但是,他有两点做的很好。 
 
   一是定位清晰,人家中医是调理身体,他是调理情绪,让人有幸福感。 
 
   二是推广策略,一是出书,二是采访,三是百度,四是微信,据他的助理溜溜球介绍,他们一个月的广告费在6万元左右。 
 
   能赚回来吗? 
 
   能! 
 
   师徒二人,算是全国各地跑,哪里需要去哪里,需要报销往返机票,还要给出场费,我一看就知道他们是什么关系。 
 
   溜溜球被调理得很好了,一是非常的自信,二是打扮的像贵夫人,实际上是93年的,据说是大四,还没毕业,是在公开课上认识的,王大师去高校讲了一堂关于幸福的课程,她崇拜他,他想让她崇拜,来吧,宝贝。 
 
   一下午,我们都熟悉了。 
 
   王大师应该也确信了一点,就是面前的这个农民工有两把刷子。 
 
   啥,你生日? 
 
   那要请你吃饭。 
 
   于是,王大师决定设宴请我,由他的两个女粉丝安排,他反复叮嘱,他买单,而且他这个人有点不要脸,从口袋里掏出了12000元,现金,就是上午时收的俩粉丝的钱,一人6000元。 
 
   他说,今天刚赚的,我请,我请。 
 
   这么明目张胆的不要脸,我还是第一次见,不过女粉丝倒是蛮包容的,替王大师打圆场:王老师真性情。 
 
   这场宴会将要迸发出什么火花呢? 
 
   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