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输一赢
 
   周日下午2点,球馆前台联系我,问我有空不? 
 
   我问,咋了? 
 
   她说,来了两个外地的,想找人打球,这个时间球馆没人。 
 
   我问,厉害不? 
 
   她说,50来岁。 
 
   我说,行! 
 
   我喊着炮神就去了,炮神学了半年,最初的计划是一个月打败我,教练说有这个可能,因为炮神个头高,身体素质好,一身肌肉,又年轻,90后,我现在成了他的专职陪练了,每天陪他打十多场单打,最初他是一分不得,后来能得五六分,后来他就改变目标了,过去是一个月打败我,这个难度可能有点大,那么就改为每天进步一点点,例如今天得5分明天得6分。 
 
   果然,慢慢能打到八九分了。 
 
   偶尔,我放放水,他还能把我打败,哈。 
 
   高兴得不得了,哇,自己这么有天赋? 
 
   可是,一旦我认真起来,他又回到了解放前,几乎是得个三两分的状态,每隔几周,我就来这么一次认真的,他就要沮丧好几天。 
 
   哇,咋回事?怎么搞的?不是,我今天肌肉有点疼…… 
 
   我看他,我觉得有两个致命的问题。 
 
   第一、基础没打好,到目前为止,他还不能从后场打到后场,不具备拉高远球的能力,那么杀球就不会有力量,只能靠前场捡个漏,一旦我频繁地给他拉后场,基本上就完了。 
 
   第二、缺少痴迷心,说是自己很用心,但是在我看来属于不用心系列。 
 
   难成高手。 
 
   我经常调侃他:我要有你这身体素质,我能打得教练满场找牙。 
 
   这么年轻,这么壮,来到球馆不就是君临天下吗?你爱谁谁,上场就只有捡球的份,我不是光吹牛,而是我有这份痴迷,这份用心,关键是我有这个身体素质。 
 
   有先例吗? 
 
   有啊,有个身体素质极好的小伙,他从篮球改到羽毛球,不到一年,真能把我们教练打得满地找牙,教练偶尔喝了酒跟我吹:上次去挑战我,让我打败了…… 
 
   不好意思,我没看到。 
 
   清醒的时候,教练跟我讲:我的确打不过他,但是会打不一定会教呀,NBA的教练都能扣篮吗? 
 
   原本,我身边围了一群小伙伴,现在只剩炮神了,创业方面我帮不了他,因为他活得挺安逸的,一个月两三千就挺满足,我何必去撩拨他呢?我只是想激发他的战斗欲,就是进入一个行业,就是这个行业的佼佼者,未必能成,至少有这个姿态。 
 
   路上,我跟炮神讲:战略大于战术,战术大于技术,所以在场上你必须严格执行我给你布置的战术任务,而不是盲目地回过去,你是回过去了,但是对方接着杀过来了,我们就死了,懂不?掌握一个原则,不起高球,所有回球是处于下压状态,速度快慢无所谓,那么我们就会有机会,懂不? 
 
   他说,懂。 
 
   对方,一老一少。 
 
   老的应该50岁左右,少的30岁左右,我推测他们俩是领导与秘书的角色,通过一些细节就能看出来,包括倒水,拿球。 
 
   见面打了个招呼。 
 
   俩人是外地的,不过也是山东的,过来学习的。 
 
   老的叫老宋,少的叫小果。 
 
   先热身,后拉球,我跟炮神讲,我们的重点是打老的,打他的身后球,因为他年龄大,跑不动。 
 
   双打就是如此,谁弱打谁。 
 
   炮神总是起高球,我提醒了他一下,我见他在暗暗地捶胸口,意思是妈的,我又犯错了…… 
 
   我又觉得不好意思。 
 
   第一局输了。 
 
   是20平以后才输的,算是棋逢对手。 
 
   我跟炮神讲:我们要打年轻的,因为年轻的浮躁,回球质量不高,自杀率很高,年老的虽然速度慢,但是沉稳,而且懂得停顿,不急于回球,而是先观察你,逼迫你二次启动,大部分得分都是年老的得的。另外调整战术,你回球一律回两腰的位置,年轻的浮躁,肯定去抢球。 
 
   业余双打里,最薄弱的环节就是两腰,前面的指望后面,后面的指望前面,要么漏了,要么抢了。 
 
   战术不错。 
 
   第二、三局,我们都赢了。 
 
   他们一起球我就杀,效果还不错。 
 
   我们分数都很接近,没有说一边倒,基本上就是相差一两分,三局以后休息,坐下闲聊了一会。 
 
   老宋是正科,在某县某局做一把手(临走给了我一张名片),小果是干嘛的不知道。 
 
   我夸老宋打得好,问他打了几年了? 
 
   他已经处于沉稳状态了,场上几乎不乱跑,具有一流的预判能力和暂停能力,这是真正的高手,别看速度慢,但是只要球在他手里,几乎就是终结者,又准又狠。 
 
   我推测应该是10年以上的球龄。 
 
   他说,打了五六年吧,你呢? 
 
   我说,我去年开始学的。 
 
   他说,不像。 
 
   我说,以前也打过,不过是野路子,去年跟教练学过三个月。 
 
   他问,您是做什么行业的? 
 
   我说,我是开茶店的。 
 
   聊了一些生活琐事,例如本地有什么好吃的,有什么好玩的,又聊了一些公众人物,你认识XXX不?我说认识或不认识。 
 
   无意,话题转移到了炮神身上,他问炮神多大,一听,跟他家姑娘一样大,他家姑娘已经参加工作了,人大毕业的,在市里考了公务员,在金融口,一脸骄傲。 
 
   他问炮神:现在从事什么工作? 
 
   炮神说,还没想好。 
 
   他说,第一选择是公务员,考不上再考虑国企,不要想着创业,一个县城才有几个企业家? 
 
   炮神说,我们那边很少有考公务员的。 
 
   他说,一流人才在政界,二流人才在商界,做一流不做二流,做房地产的都拼命让孩子考公务员。 
 
   炮神说,公务员收入太低了。 
 
   他们俩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老宋也没有继续聊下去的欲望了,还是继续打球吧,老宋调整了战术,他们一老一少都朝炮神打,第一局我们输了,第二局我们调整了战术,我要求炮神全部起后场球,逼对方杀球,你再牛B能连续杀三局吗?第二局赢了,第三局他们调整了战术,打炮神的身后球,我们又输了。 
 
   炮神总是比球慢了一步。 
 
   我问,你咋不快点退呢? 
 
   炮神说,我跑不动。 
 
   我说,你这么年轻咋可能跑不动呢?我比你重40斤,等于抱着我儿子陪你打球,我咋跑动的? 
 
   炮神说,后退的步伐我没学。 
 
   我说,步伐是次要的,关键是预判与启动,你是慢在了启动上,我们与林丹的百米差距不超过2秒,但是我们为什么比林丹慢?因为我们的预判与启动慢了,对方的球一出拍,林丹就开始跑了,而你是球飞过网了才开始启动。 
 
   老宋跟我很像,喜欢批评人。 
 
   又坐下聊天,谈起了羽毛球。 
 
   老宋说炮神:你这个年龄应该是充满激情的,但是在你身上没感受到,反而总觉得垂头丧气。 
 
   我说,这个与我有关,我总是说他。 
 
   老宋说,与说他无关,是说精神面貌,应该是朝气蓬勃的年龄。 
 
   后来,又聊到了公务员的话题,又是怂恿炮神考公务员,听说炮神是福建人,福建人不是不喜欢考公务员吗?那不更好吗?竞争不激烈,这是好事呀?为什么不考呢? 
 
   上次,深圳来了几个朋友,问了我一个问题,在北方公务员真的这么吃香吗? 
 
   我问,你们那里呢? 
 
   他说,反正我们圈子里很少听说谁是公务员,深圳是一个务实的地方,大家谁赚钱多谁受尊敬,不考虑你在什么单位上班之类的,你真有本事咋可能上班呢? 
 
   好吧。 
 
   若是100万可以买个公务员,我就愿意买。(我觉得你的假设有两点问题:一,“假设”的基础。要知道,正是因为这十多年你没有进入体系,现在才有底气拿出这100万。若是一毕业就考了公务员呢?100万,按照每月两千元工资来算,是40年的收入。二,“假设”的结果。花100万买个公务员,只是买个标签呢?还是直接买断身份呢?买断身份的意思是,你今后只能每个月拿两千元工资了,公务员是不能经商的,也不能随意炒股。那么,还愿意置换这么个身份吗?) 
 
   我就想上班,多么威风。 
 
   我问了深圳朋友一个问题,就是你们仓库消防之类的怎么解决? 
 
   他说,让怎么做就怎么做,定期巡查就给发个红包之类的,三百五百的都可以,大家彼此都很热情,咱也理解,毕竟他们收入低。 
 
   不训你们? 
 
   他问,为什么训斥? 
 
   好吧,每次我们都被训的跟孙子似的…… 
 
   山东儒家思想泛滥,大家还是信奉官老爷,就如同我队友跟我讲的那句:老百姓是民,公务员是官,这是两个阶层好吧? 
 
   我们做生意是能赚点钱,但是不被社会认可呀?没有社会身份呀,你是什么局的,你是什么科的,那你是受尊重的,我们这些就是三无人员。 
 
   回家的路上,炮神在抱怨老宋,意思是什么年代了还鼓励别人考公务员。 
 
   我跟炮神讲:其实他是疼你,觉得你这么好的年纪,咋能不走正道呢?什么叫正道?大家都在追求的路就叫正道,例如到了考大学的年龄,就应该先考大学后考虑辍学。 
 
   南北文化差异。 
 
   我一同学,女生,毕业后考公务员,没考上,连续考了三年,更夸张的是跨省考,就是想进事业单位,那咋办?临时工,先是在车管所,后来在税务,又进了法院,为什么待不住? 
 
   习惯了机关单位的生活,不可能进入民企。 
 
   今年35岁了,一个月工资多少钱? 
 
   1600元左右。 
 
   我曾经鼓励她到我这里上班,但是她也是犹豫再三,其实考虑的还是身份标签问题,别人一问你在哪上班?她说在哪上班,让人高看一眼,包括平时我约她吃饭,也会高看她一眼,很大成分就是这个标签问题。 
 
   标签有用吗? 
 
   特别有用,特别对于女人。 
 
   她老公就是个正式工,在一个环境下工作,日久生情,不管咋说,她至少进入了主流社会,属于体系里的人。 
 
   多赚钱又有啥用呢? 
 
   炮神问:假如你儿子到了毕业的年龄,你鼓励他考公务员吗? 
 
   我说,我可能不鼓励。 
 
   炮神仿佛听到了很满意的答案。 
 
   其实,我的意思是。 
 
   不说了。 
 
   周末,晚,天成来找我,天成有着超出自己年龄的沉稳,他才22岁,我觉得这一切沉稳的关键在于守规矩,所谓的规矩就是山东的儒家规矩,很规范的一个小伙,应该是优秀家庭出来的。 
 
   父母至少不会是种地的。 
 
   刚毕业,就开了辆很不错的车子,曾经在我们这里上过班,不是给我上班,给腚疼做助理,我知道他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想历练一下自己。 
 
   这次来,他是告别的。 
 
   以后要去临沂了,不在这里了,举家搬迁。 
 
   我问,是进了系统了? 
 
   他说,是的。 
 
   我说,是好事。 
 
   他说,以后我可能就来的少了,特意过来道别。 
 
   我说,这是很好的选择,按部就班,其实对于山东孩子而言,最好的出路就是当官,山东人是最会当官的,特别是当副手。 
 
   他笑了。 
 
   我认为这是很好的选择,也是父母努力的结果,我曾经给他提过一个建议,若是真的准备创业,就别待在小地方,就直奔深圳,不为别的,只为感受氛围与浓度。 
 
   小地方是不适合创业的。 
 
   当然还有一条更好的路,就是能进入系统,按部就班地往上爬,未来会有企业家,也会有省长,两条系统,都有前途,不能一概而论。 
 
   我思想是不是太保守? 
 
   我觉得也是。 
 
   可能是从小就生长在没有身份的家庭,长大以后还是没有身份,每次跟球友交流总被问到一个问题:你在哪单位上班? 
 
   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不光是我,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通病,包括前些日子找我倾诉的那个姐姐,她做了一年微商,错失了提拔机会,她特别伤心,后悔,感觉自己仿佛错过了整个世界,她在反思自己,她认为自己不应该总是朝钱看,应该把工作做到极致,获取更好的事业机会,而不是因为赚个三万两万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说实话,她找我倾诉这些,我很意外。 
 
   我总觉得她一直处于混日子的状态,没想到她对提拔也有需求。 
 
   我,有个缺点,好为人师,总是试图去改变谁,事实上,谁都改变不了,我一直觉得炮神身体素质很好,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健身领域的大神,羽毛球很难,因为它有标准,你再牛B也成不了第一,就跟当官一样,你再牛B也当不了总统。 
 
   你成不了王者,只能是小范围内的拔尖者。 
 
   那骑行呢? 
 
   若是公路车也没有出头之日,因为这就跟跑马拉松一样,你成绩再好也要跑在老黑后面。 
 
   只能在一些非标准领域成为大神。 
 
   例如靠姿态、靠精神。 
 
   但是,又太年轻。 
 
   我总是想激发他,就是让他突然觉醒,他在这里没啥事,我说那你帮我打包吧,他打包是很仔细的,我跟他讲,一本书我给你3块钱,最初我是提议给5元的,会计说1块钱就有人干,我说那就折中吧,给3元。 
 
   一天用心打包,怎么打包不了200册?而且我们这里有足够的书够你打包,打包一年没问题。 
 
   我觉得是挺好的事。 
 
   实际上呢? 
 
   当然与打球,与接客也有关系,每天平均下来不到100单,那我就替他着急,我在想,若是我,我会废寝忘食的。 
 
   这是计件酬劳,又不是混日子。 
 
   但是,反过来讲,恰好说明他用心,不赶,不急,用心做到极致。 
 
   小伙伴们陆陆续续都走了,我觉得是好事,我少了一份责任,你们也多了一份清醒,人终归要落地的,在我这里看到的不是生活的常态,每天人来人往,大家每天的工作就是抱着手机坐在茶桌前喝茶,就这么一天从早到晚,也不工作。 
 
   一天两天行,时间久了,你会误以为这是生活的常态。 
 
   那天,杨文剑也在劝炮神:我11点才去公司,员工就觉得老板真烂,实际上呢?我是6点就起床了,洗刷、打坐、思考、决策,家里有个小黑板,我要把一天要做的事都罗列上去,然后反复地思考…… 
 
   我说,大家看到的我,也不是我的常态,因为我是5点起床,6点写文章,写到9点,吃早饭,然后把一天的事罗列在纸上,分配给会计,然后我再去办公室,去办公室就是喝茶聊天。 
 
   所以大家看到的我,都是闲得蛋疼的。 
 
   我认为一个老板,太勤奋了不是好事。 
 
   但是,一个员工,太懒惰了不是好事。 
 
   朋友开了个店,卖运动服装,有双鞋子想卖给我,42的,红色的,进价648,卖968,说是想处理,进价给我。 
 
   我买了。 
 
   在微信上买的,但是我反复问了一句:是日本的吗? 
 
   他说,是。 
 
   我说,国产的我不要。 
 
   他说,放心吧。 
 
   我说,事是小事,但是还是要再说一次,必须是MADEINJAPAN的。 
 
   他说,对! 
 
   我过去,拿过标一看,就是MADEINCHINA。 
 
   他说,应该是在中国有工厂,但是的确是日本代购过来的。 
 
   我说,我不要。 
 
   他能接受。 
 
   我去年团购了一批,大家都反馈鞋子是假的,一双960,但是我什么都没说,钱是我掏的,我再说是假的,不是打自己脸吗?也打代购大姐的脸,大姐问我,我也说是真的。 
 
   问题出在了哪? 
 
   没有先小人。 
 
   我以前都是松散式合作,而且多与读者合作,我比较强势,例如出了问题,我什么都不说,对方马上就认赔,倘若我不方便接电话,对方都理解为了:妈的,把董哥得罪了,他生气了。 
 
   后来,我们生意做得还不错了,小有起色了,整天与采购打交道了,问题就多了,后来我们就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合作机制,必须签定合同。 
 
   先把可能存在的问题罗列出来。 
 
   遇到这些问题我们该怎么解决。 
 
   问题就少了很多。 
 
   北方人好面子,总怕提出这些要求太伤人,例如坐我车,有朋友就不系安全带,意思是若是系了岂不是不信任你? 
 
   这就是面子问题。 
 
   我也曾经深受困扰,例如朋友借钱,要不要写条? 
 
   一直到有一天,我不是跟着孙老师在学国学吗?孙老师给我的顺序是:儒、法、道。 
 
   根必须是儒家,是有大爱的,爱你的族人,你的朋友,你的员工,这是你公司的基础文化,是爱,包括与客户打交道,也是充满爱的,出发点是爱对方的,这是整体基调,基调错了,什么都错了。 
 
   法是规则,无规矩不成方圆。 
 
   道是什么?是自然,就是遇到了一些问题,遵循道法自然,如来。 
 
   就是说,你是我的合作伙伴,我的出发点是爱你的,但是在爱的基础之上,我还是要谈规则,这是为了保护我们的爱,当真的出了问题怎么办?顺其自然。 
 
   使我豁然开朗。 
 
   以前总觉得学国学的人是一群神经病。 
 
   如今,我不这么看了,因为我也成了神经病。 
 
   所以,我现在对公司的管理总结起来就五个字:爱、规则、自然。 
 
   爱是总基调。 
 
   只要做事,问题就会不断有,企业家的胸怀都是让委屈撑大的,就跟杨文剑说的一样,自己在最落魄的时候,没人帮自己,自己一屁股债,深夜去操场痛哭,眼泪跟下雨似的,我给形容是给瀑布似的,我曾经想过一点,就是他做得再大一点,我入股,后来想想不合适,在他最落魄的时候我没伸手搀扶他一把,那么就永远没有资格再伸手了。 
 
   《人民的名义》里,最假的人是侯亮平,应该是完全塑造出来的一个人物形象,次假的是李达康。 
 
   所谓的假,是太廉洁。 
 
   但是李达康这个人物形象设计得很立体,有血有肉,特别是与媳妇的关系,八年分居,包括与媳妇吵架。 
 
   我觉得我太懂他了。 
 
   我看的不是电视剧,是书,电视剧与书是有差距的。 
 
   政界再牛B的男人,可能也经营不好家庭,自己甚至都没用心抱过自己的闺女,太忙了,所以给老婆的感觉是自己不爱她们娘俩。 
 
   哪是不爱? 
 
   是爱到骨髓里。 
 
   听说媳妇的贪污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仕途,李达康选择起诉离婚,后来媳妇同意协议离婚,可是还是怕媳妇把自己拉下水,李达康要跟新来的省委书记汇报,汇报自己的婚姻状况,意思是我跟媳妇虽然在一起生活了20年,但是我们不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又有点可悲。 
 
   我就是李达康。 
 
   我媳妇就是他媳妇。 
 
   太像了,我读着读着都读哭了…… 
 
   女人抱怨男人不懂自己,男人抱怨女人不懂自己,我那天丢了他们娘俩,我心疼得难受,媳妇认为我是装的,来了一句:你还不盼着我们娘俩腾地方呀? 
 
   媳妇这两年爱吃肉,也能吃,一直不断地胖。 
 
   我跟她讲,少吃点。 
 
   她接着来一句:嫌弃我了? 
 
   其实我表达的意思是,我们是人到中年了,应该注意饮食了,注意健康了,我心疼你突然病了,懂不? 
 
   沟通问题?频率问题? 
 
   也一直在试着沟通。 
 
   多数婚姻都进入了类似的频率错乱问题,最终的选择是干脆不沟通了,而我现在想法不同,想多去沟通。 
 
   我有情绪? 
 
   没有,心平气和,我跟媳妇现在感情越来越好了,至于她能做多大事业,我没考虑过,我只希望她能健康,少吃一些在我看来不健康的玩意。 
 
   例如每天都吃辣螃蟹之类的,那些玩意就是生的,寄生虫特别多,整天把自己辣得嗷嗷叫。 
 
   我很心疼。 
 
   这些日子,鸡毛蒜皮的事特别多,不是说这些日子才多,其实一直都很多,过去我是不关心,现在是关心,我现在掌握的原则是:心中有爱,规则办事,顺其自然。 
 
   天刚亮,物流给我打电话,送货。 
 
   我问多少? 
 
   说,一件。 
 
   我急忙联系人卸货。 
 
   我过去一看,损伤、挤压严重,那问题就来了。 
 
   我是收还是不收? 
 
   我收了,至少有1/3损伤。 
 
   我拒收,回去基本就全烂了。 
 
   朋友供的货,那我该怎么处理呢?首先我要把情况反馈给他,其次是我说我把货收了,把2000元运费付了,但是你们要找物流公司索赔。 
 
   他们的意思是他们来承担损失。 
 
   但是,这个损失有些太无辜了,甚至是可以避免的,是自己没有打包,直接把货扔给了物流公司,他们能怎么给你打包?完全是应付。 
 
   哪怕你给出了天价物流费,对不起,也没给你弄好。 
 
   挺让人心疼的,也心疼物流费,500公里收2000元,早知道我派车过去拉,也花不了1000元。 
 
   事很小,但是发生了就会影响友情,因为要解决问题呀,解决问题就是一个权衡问题,最终是彼此认了?那我也委屈,我花了钱买了一半坏的?我让对方认了?对方说我发出去的时候是好的,找物流公司索赔?人家说只能赔个运费而已。 
 
   不管谁认了,都觉得委屈,朋友一直在安慰我,意思是不用担心,赔了算他的,其实我没生气,我只是心疼,心疼这么多书,就如同我卖杯子时砸了一个,我就特别难过,不是单纯的心疼杯子的三百五百,而是觉得世界上又少了一件艺术品。 
 
   前些日子因为拒收了一批书得罪了三个人,大家都劝我妥协,我拒绝了,因为离我要求差距太远,我们按照合同办事,但是我不是刁难你们,生意场上就是如此,你生产了不符合标准的产品,我就是不能要,我要了就要继续糊弄我的客户,最终这种糊弄就会传递下去,我必须要管住这个卡口。 
 
   前些日子,小薇找我给发个广告,就是求一种技术,能无损开无缝塑料盒的,里面是电子元件,她公司供英国的,已经施工结束了,但是英国那边做检测时发现,外壳存在可燃性…… 
 
   小薇是被谁坑了?上游。 
 
   那咋办? 
 
   她跟我讲,损失再大也要召回,因为不希望有一天看到新闻:英国某大厦失火,起因是中国XX厂家的电线盒。 
 
   这次召回损失的不是几十万,也不是几百万。 
 
   没办法。这就是生意,每一单都有三种可能:赚、平、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