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病

  正月十五,送灯。


  应该也是地域性风俗,待夜幕降临,要在神圣位置点上灯,大门口,小门口,十字路口,水井,河边,地头,当然还有最重要的祖坟。


  这些年,灯变化很大。


  最初是萝卜灯、面灯。


  就是用萝卜刻成各种造型,放上灯芯,倒上花生油。


  面灯呢?


  有点面艺的感觉,有小狗,有小猪,用完以后,还可以蒸一下继续吃,也可以类似刀削面,下着吃。


  现在,基本全是蜡烛。


  而且,越送越早,甚至下午2点就去送上了,这在老人们看来,大逆不道,天都不黑,点了灯有什么意义?


  我对这些风俗已经没感觉了,也不会参与了,包括过年我都不放鞭炮,我爹就声讨我,意思是你听听,谁家不放鞭?谁家不烧纸?谁家不磕头?


  后来,我们就和解了。


  他们去十字路口烧纸,放鞭,磕头,我就坐在车里等着。


  我也不嘲笑你们愚昧,你们也别拽着我磕头。


  我娃不磕头。


  我爹硬把他摁在地上。


  我知道他怕什么?


  他怕孩子对神灵不尊重从而遭受惩罚,所以哪怕摁也要摁在地上,我倒觉得无所谓,神灵咋那么小气?不下跪就惩罚人?


  我爹摁不过我,否则,也肯定这么摁我。


  我为什么放弃去规劝他们呢?


  因为,这是他们的信仰,要尊重别人的信仰,没有具体信仰的民族有个特点,什么都可以拿来跪拜,十字路口值得跪拜,甚至汽车都要跪拜一番。


  这几次,我去父母家吃饭。


  我爹总是跟我讲:你说城里人不放鞭,城里人才迷信呢,你看看,开业的,哪个不放上百挂鞭?


  我说,那都是从农村来的。


  我爹又朝我一顿数落……


  送灯,我需要回去。


  因为,我爹我娘要骑电动车回去,待送完灯,肯定晚上了,回程不安全,不如我陪着一起,说实话,我是很心疼的,心疼时间,我的计划都是模块化的,几点干什么都是固定的,一旦挪用了,就会乱了套,至少很遗憾,例如没有去健身,我总觉得心里挺愧疚的,对不起自己。


  别人肯定说,哇,你连陪父母都觉得是浪费时间?


  您这么理解也可以。


  家里好久没住人了,太冷了,干脆我就躺在车里吧,看看书,你们忙活你们的,什么时候忙活完了,我们再一起回去。


  小学同学过来找我,我是他们的老班长,他们对我特别好,曾经出现过什么情景呢?当年我住院了,几乎所有同学都来了,出身决定命运,我是农村娃,我小学同学多数继续留在了农村。


  他在巴西工作,是不是很奇怪,咋跑到巴西去了?


  这些年,流行出国打工,而且一个带一个,青壮年都出去了,我亲堂兄弟六个,四个在国外的,二哥在国外当医生,三哥四哥在国外承包工程,我们村有很大一批就是跟着他们,六弟在美国留学,已是博士后了,我排行老五。


  我问小巴西,啥时走?


  他说,5月份。


  我问,一年能剩多么点?


  他说,十三四万。


  我说,很不错了。


  他说,就是没有自由,跟坐牢似的。


  我说,出去行呀,在家里一年也就是剩个三四万块钱。


  他说,咱是没办法,俩儿,咱要完成任务吧,至少给买上房子巴结上媳妇吧?


  我说,你想的太长远了。


  他说,不这么想不行,别人咱又指望不上。


  我问,那边吃饭能习惯吗?


  他说,国内厨师。


  我说,那还行。


  他说,怎么也不如在家里吃的舒坦,我回来半个月,胖了三四斤了。


  我问,前年买的房子,涨了吧?


  他说,翻了一倍,当时是2千5,现在5千多,赚小四十万了。


  我问,当时是全款?


  他说,是呢,后悔死了,当时贷款的话,能买两套,现在赚大了。


  我说,农村人的通病。


  他说,真是,总觉得欠人家的钱睡不着,还算利息的账,一个月光还利息1000多,越想越觉得让银行赚了便宜,干脆,还是全款吧,等于自己一个月多赚了1000元。


  我说,根深蒂固的小农思想,我一提出贷款买房,全家人反对,但是我也理解我爹他们,我家唯一有能力支撑这些的就是我,倘若我突然倒下了,这些原本属于我们的资产可能就不属于我们了,所以我爹他们是求稳,意思是有钱咱就买,没钱咱不买……


  他问,你觉得咱这边房价还涨吗?


  我说,我觉得会涨,因为环比周边县城,咱这边是最便宜的,至少还有1000元的空间。


  他说,那你发财了。


  我说,这波全民福利我并没获益,因为我装修投入太大,涨幅都没平衡我的装修成本,70万的房子,我入住就100多万了,现在房子涨到了100万,我才够本而已,但是我的资金成本呢?当然也不能这么算,毕竟我住了,消费品,大城市为什么不考虑装修成本呢?因为大城市与小城市的装修成本是相同的,但是房子价格不同,1000万的房子花30万装修,才占多少比例?对不?!


  他说,我听孩他娘说,你买了很多车位。


  我说,就是折腾着玩,赚不了几个钱,一个赚个三万两万的,你就是买上20个才赚多少钱?只是出手容易,不需要过户,直接去物业签个合同就可以了,你要是有钱也可以炒车位,咱这边的房子普遍是农村人进城买的,他们买房压力就很大,普遍不要车位,一个小区3000户人家只有1000个车位,结果车位还没卖了,但是,早晚的事,他们都需要车位,所以一定会水涨船高的。


  他说,我也没要车位。


  我问,那以后你车停哪里?


  他说,小区外面。


  我说,时间长了不现实。


  他说,那我去看看买几个车位。


  我说,很多小区是有限制的,一套房子最多买两个车位,我个人觉得车位比房子有潜力,你别算着你的房子赚了40万,你真的卖卖就知道了,到你手的不超过30万,一是交易成本高,二是市场很萎靡,但是车位不同,是刚性需求,早晚必须买,而且资源有限。


  他说,那我到底还要不要买房子?


  我说,你可以再贷款买一套,面积稍微大一点的,小区稍微好一点的,慢慢供着,房价跌不了,但是也涨不高,收益只能说比银行利息高点,你指望炒房子赚钱不现实,只能是零钱换个整钱。


  他问,能以租养贷不?


  我说,养不了,咱这边没有多少流动人口,租场市场太小,120平的房子,月租也就是1000元,而房贷少不了3000元,至少有2000元的差额。


  他走时,我爹追上去,反复地叮嘱:千万别贷款买房,你拉下些饥荒怎么还呀?你还能在国外打一辈子工呀?!


  他反过来劝了我爹半天。


  谁也没说服谁。


  我特别羡慕小巴西,因为他的幸福很简单,一维的,只要能赚到钱,能买上房,就是满足的,不考虑其它。


  而我们呢?


  幸福是多维的,单纯的赚钱、买房于我们已经没有太强烈的刺激了,甚至麻木了,反而使我们空闲了,因为我们不需要为生计奔波了,全家人一天到晚都蹲在家里,从而给孩子一种错觉,他是唯一需要受苦的,因为他要去上学,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在家里玩。


  这也是事实,就是玩。


  不玩,又能干点什么呢?


  不知道该干点什么。


  穷日子我们都会过,因为没啥技术含量,就是为了生计,但是生计之上的日子呢?


  我们不会过。


  也不知道该怎么过。


  每个人都有三幅画像:别人眼中的自己,自己眼中的自己,真实的自己。


  我们很容易混淆三者。


  例如,别人眼里的懂懂,我自己眼里的懂懂,貌似都蛮牛B的,高大上,实际上,每当我回到农村我就在想,假如我突然死了,其实就埋在了这片田野里,能参加葬礼的也就是亲戚,朋友都很少,过上几个月,就没人想起这个人了。


  这就是真实的自己。


  有多真实呢?


  我父母,我爷爷,都是地道的农民。


  我岳父,我岳爷,都是地道的农民。


  这就是我和媳妇的属性,亲戚朋友90%都没读过高中……


  我媳妇为什么内心时而痛苦呢?因为她交往的女人多是摄影圈的,她们是网络摄影课的同学,那些女人不是北京的就是上海的要么深圳的,她们有医生,有学者,有私营老板,孩子上着贵族学校,她们总在群上讨论着去哪个国家旅行,使用什么化妆品之类的。


  我媳妇就产生了恍惚感。


  一方面,觉得自己仿佛也是这个阶层的。


  一方面,觉得自己的老公好LOW。


  为什么LOW?


  她提了N次,要去上海或者深圳买房,要送孩子去国际学校读书,为什么呢?


  因为,她们的孩子都在这样的学校。


  我是拒绝的。


  你没有去深度挖掘,她们的父母可能已经甩了我们父母N条街,我们从祖上就落后了,我们其实是没有资格站在同一舞台上的。


  你非要站。


  其实受伤的就是自己。


  在我媳妇眼里,老公是个很愚昧的人,不懂得人往高处走,不懂得去大城市投资,总安于在一个小县城。


  这也是为什么她拒绝与县城女人打交道的缘故,她瞧不上她们,甚至可能也瞧不上我,她总觉得自己是上海女人,谈起上海仿佛是自己的家,我就纳闷了,你与上海有什么交集?无非是在那里打过几年工而已。


  这两年,我媳妇务实了很多,慢慢接受了现实,只是偶尔喊两句要去上海买房,还要列举出,谁谁谁在那里买了房子,仿佛我不去买就是个LOSER,要顺便把我冷嘲热讽一把,意思是你当初要是在上海买上房子,我们……


  接纳真实的自己其实是很痛苦的,就是发现自己原来不是那么高大上。


  前些日子,原想给儿子办身份证,媳妇不同意,理由就是儿子的身份证地址还是农村老家的,带着XX镇XX村。


  我说,这就是他真实的属性,他就是这么来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是农民,这是改变不了的,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我们不是农民,又是什么?


  在农村有地不?


  有。


  在农村有房子不?


  有。


  是农村户口不?


  是。


  你还狡辩什么?


  那天,马太太找我,她想问我几句心里话,她老公跟我同属相同月同日生,是个画家,比我大12岁。


  马太太喜欢打牌。


  老公每年光给她打牌的钱,就不低于20万。


  反正要钱就给,就是不交流。


  老马在外面还有两个女人,是公开的,一个是大学生,很漂亮,一个是老婆娘,也是画画的,据说很崇拜老马,老马画了画都先拍照发这个老婆娘,鉴赏、讨论一番,颇投入。


  马太太是正房。


  她说,我觉得你跟老马太像了,我问你几个问题,你如实回答,可以不?


  我说,可以。


  她问,他既然不喜欢我,为什么不离婚呢?


  我说,你是孩子的妈妈。


  她问,不离婚的根源主要是因为孩子吗?


  我说,其实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害怕离婚后你不幸福,怜悯心,这就仿佛带着一个人飞,若是突然一撒手,她不是可以自由飞翔,而是瞬间落地,整个生活彻底就完了。


  她问,为什么要钱就给?


  我说,只求别闹,意思是你给我自由就好。


  她问,老马为什么不在家里画画,非要出去租个房子?


  我说,创作是需要绝对安静,你跟他生活了这么多年都没理解这一点,这才是最可悲的地方,有时你看他在发呆,其实他是在构思。


  她问,男人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女人?


  我说,第一、有工作。第二、有爱好。第三、高学历。第四、有自我。


  她问,全职太太是不是注定是悲剧?


  我说,我认为是,你对她再好,她也觉得全世界都欠她的。


  她问,你觉得老马爱我吗?


  我说,你换个男人才知道他有多爱你,老马能拿钱给你花,这个就是最大的爱,比甜言蜜语,比翻云覆雨都实际得多,用心得多。


  她问,你如何评价我?


  我说,就是作死模式,游手好闲。


  她说,我也不喜欢这样的自己,可是我不知道该干点什么。


  我说,前几天我去青州,跟老师聊起了婚姻,老师反对我去开导、感化媳妇,她认为这是徒劳的,反而加剧了家庭矛盾,她给我的建议就是求稳,什么叫求稳呢?就是用媳妇喜欢的方式去维稳,例如我媳妇喜欢钱,那我就定期给她钱,我每个月都给她发着工资,平时她要钱我就给,她日常购物的卡都是我的,无所谓,想花就花,你使劲花一个月才花几个钱,但是家庭稳定了,我自由了,而且她会把孩子照顾得很好,我们俩感情也不错,至少很和谐,有说有笑,没有矛盾点,但是也没有人家说的高屋建瓴式的交流,我这么说,你理解老马了吗?


  她说,我误解他了。


  我说,你应该改变,变成自己崇拜的人,先从换朋友圈开始,少去打牌了,而是变得积极向上,去做点有意思的事,我媳妇现在变化就很大,过去一天到晚躺在床上玩手机,白天玩,晚上玩,最近每天下午都去健身,她说今年的目标是找个地方上个学,争取拿个毕业证。


  她问,老马最爱谁?


  我说,你们三个里,与老马交流最深的应该是那个女画家,因为她是最懂他的人,一个做艺术的人,最幸福的事就是遇到能懂自己作品的人,而她就是,但是他们俩未必上过床。他们俩是无话不聊的人,上床甚至都是多余的,因为他们是直入内心的朋友,这个是你嫉妒也没用的,因为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她问,如果我主动离开老马呢?


  我说,离不了,一个曾经过过超越生计生活的人,她是回不去了,当她再去相亲时,遇到的都是挣扎在生计中的人,她是瞧不上他们的。


  她问,我到底该怎么办?


  我说,你相比其他女人而言,已经够幸福了,不用为生计考虑,你完全可以去追求自己的人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点,成为这个领域的王者,你要时刻想着,你是老马的正房,要让老马一提起自己的女人就一脸自豪,而不是像现在一样,一提起你,仿佛是个累赘,还不知道你在哪里打牌呢?


  一个人革自己的命是最难的。


  几年前。


  在网上看到了一个视频,是本地一家医院的监控视频,有人在医院大厅晕倒了,心脏骤停,有个女医生恰好路过,为其进行心脏复苏按压,没一会,有人推来了转运车,这位女医生跪在转运车上继续按压,后来救活了。


  那个画面打动我了。


  我就是想认识她。


  我觉得她好神圣,真的是天使,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种感觉,就是有时看一个视频或者一篇文章,瞬间就喜欢上了一个人,而且是深深的,自己把自己感动的那种。


  我就是被她吸引住了。


  打听个人还是蛮简单的,我委托一位女读者,也是在医院工作的,让她帮我送了一捧花,1万元,我说的也很明确,没有任何目的,只是单纯的崇拜,就是被感动了。


  花收下了,钱退回了。


  要到了电话。


  那段时间她很忙,四处接受采访,应该也有不少人跟我一样,被圈粉了,也有人去找她,甚至有人去提亲,当时她是离异状态。


  过了有几个月,终于轮到我了,我约到了她,一起吃了个饭,很豪爽,也能喝点,我们俩一瓶白酒,她说了一句让我又一次很感动的话:医生其实比患者家属还盼着患者康复,是发自内心疼他们,爱他们,因为这就是我们的职责,是我们从事这个职业的意义。


  不是说的官话,而是真情实感,这点判断力我是有的。


  她让我着迷。


  我就想睡了她,睡她本身是没有多大乐趣的,但是有意义,意义就是我拥有了你,我得到了偶像。


  只要用心,没有搞不定的,何况于我而言,用不用心都一样,正常情况下,我提出需求,不会被拒绝的,至少没有被拒绝过。


  约会那天。


  她迟到了接近一个小时,我一直在想,她是不是放我鸽子了?我也不好意思打电话催,因为我有电话恐惧症,很少用电话。


  等她到了。


  她说,对不起,对不起,有点小插曲。


  在我再三盘问下,她说出了实情,她出门时,在医院电梯口遇到了一位孕妇,已经没有呼吸了,她给做了人工呼吸,等到了急救团队来,一起把人救过来了,她说很轻松……


  我觉得好惊讶。


  你这是救了俩人的命。


  太神圣了。


  神圣得我都觉得自己太肮脏了,不好意思了。


  没睡,抱了抱。


  各回各家了。


  她也相信了江湖传言:懂懂是真阳痿了。


  后来,我给她发了条信息: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有困难,有需求,你就找我,我永远是你最坚固的防线。


  我说的是真心话,她不是一般人,是我的偶像,后来我也仔细梳理过,我崇拜的是她这个人吗?也不是,她并不漂亮,甚至肚皮都一层一层的,我崇拜的是她身上的那种人性之美。


  后来,她又结婚了,又生孩子了,很少联系。


  但是,想起她依然是油然而生的敬意。


  我曾经问过她一个问题,干医生这个行业,枯燥不?


  她说,一点都不,我特别喜欢这份工作。


  我眼睛受伤时,求救于她。


  她给我的第一建议就是:直飞广东,去中山眼科,全国最好的眼科医院,若是那里不行,接着飞日本。


  我问,为什么?


  她说,医学水平是呈现金字塔状的,一级有一级的水平,有些东西是不能耽误的,错过了就错过了。


  后来,去广东看眼,我又喜欢上了眼科医生,是个美女,她是我资深读者,这个暂时不方便写,因为她有家庭,前些日子她不是还在文章下面留言了嘛,她开了N家烘焙店,做的非常好,也算不上喜欢,只能说是一种托付关系,觉得把自己托付给了她。


  当时,我通过她联系上了主任医师,一路绿灯。


  患者是最容易爱上医生的,为什么?


  因为,那是一种信任+托付,很特殊的情感,超出了友谊,甚至超出了爱情。


  基于我自己的求医经历,现在偶有朋友亲属出现了大病,我都是完全相同的推荐,例如得了癌,首选就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这是全亚洲最好的。


  为什么要去大医院?


  其实,大家可以看部纪录片《人间世》,不用看多了,一集就行,看看上海瑞金医院跟我们的三甲医院差别有多大,他们为什么厉害?因为全国的疑难杂症都汇集过去了,你看他们做心脏移植手术,好轻松呀。


  一级有一级的水平,这是毋庸置疑的。


  看到了一句影评:一个国家的医生当得舒心的真正前提条件是患者开始从内心懂得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进而尊重医生,且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平均思维素养达到了一定高度,可以较好地控制自己的私人情绪,并且可以理解医学的局限性…


  医生,真的好神圣。


  另外,多看看类似的医学纪录片,大家对中医也会有更准确的认识。


  前几天,红酒妹喊我去青岛,她去参加“第五大道”聚会,何为“第五大道”,一个奢侈品网站,我第一次听说,她们类似俱乐部性质的,定期小聚,一群有头有脸的女人们。


  我发现一个问题,大家都在讨论区块链,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同。


  饭后,我和红酒妹在吧台喝了一会茶。


  她问,你熟悉区块链不?


  我说,不熟悉。


  她说,你有没有发现,大家都生怕上晚了车。


  我说,是的,我有个很牛B的朋友,他建了一个群,是关于比特币的,他是挨着邀请的朋友入群,这些朋友都是有头有脸的,至少是有百度百科的,大家在里面讨论得火热,关于看空与看多,我觉得这也是一次财富转移,例如50后60后70后都炒房子赚到了钱,而如今呢?80后90后用虚拟货币又收割回来了,的确是人人都在研究这玩意,研究的过程其实就是试错的过程,光试错效应就能成就N个亿万富翁,不试错你咋知道谁是精英,谁是骗子?


  她问,你搞懂了没?


  我说,没搞懂。


  她说,我也搞不懂了,仿佛一夜之间,大家都对这些东西痴迷了。


  我说,这也使我很意外,只能说明社会上层也迷茫,不断地产生财富神话,实业又越来越难干了,大家生怕错过了这波财富转移,财富不仅仅是年龄上的转移,还是后知到先知的转移,你知道的晚了,你就要给前辈交学费,大家其实是争先恐后地当前辈。


  她说,你要是研究透了,带着我。


  我说,我属于慢热型的,其实我最近对这玩意又有了兴趣,就是今天突然意识到了,原来这是财富转移,过去我对它有偏见是觉得它不创造一砖一瓦,纯粹是场炒作,但是我现在觉得,财富转移也是一种机会,让财富年轻化,我们为什么不接盘呢?


  晚上,我们开了两间房,因为我觉得她属于资源型的朋友,我不想失去她,还是尊重一些比较好,她虽然嘴上色色的,我真的有想法了,可能使她瞬间觉得毛骨悚然。


  人一旦走得太近了,就会疏远。


  早上,我过去喊她出发。


  我惊奇地发现,她的房间仿佛没有住过,被子收拾得很整齐,卫生间里也非常的整齐……


  这才是大户人家出来的。


  回程。


  她问我,你觉得出国医疗这个业务如何?


  我问,哪个国家?


  她说,德国。


  我问,什么资源?


  她说,我姐在那边定居了,我爸去年过去做过一个动脉硬化手术,感触特别深,手术巾全是一次性的,而且带胶带的,直接贴在身上,不会移位(国内多是重复使用的),医生洗手流程非常规范,而且洗过手以后连门都不能碰,门是用脚开的,德国手术还是比较讲究手工,很少用电刀,主要是镊子+手术刀。


  我说,教科书般的。


  她说,我姐姐就是学医的,她自己就说,中国的外科医生是每人都有自己的绝活,但是德国的医生不同,完全是统一的流程,甚至有那么一点刻板,用电凝止血不是粗鲁的直接摁上就行,而是用镊子找准出血点,很精准地点到出血点。


  我说,这个业务可以做啊,但是要找到精准人群。


  她说,客户并不缺,其实很多人都想出国手术,只是没有渠道,你看明星做手术都是去国外。


  我说,这个我是知道的。


  她说,我们的医疗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太大了,德国、美国、日本医学都属于世界最顶级的。


  我说,那就做吧,我们也跟着沾光。


  说归说,很多东西早都是命中注定的,她爸病了会飞到德国去手术,我爹病了,能保守治疗就保守治疗了,不能保守治疗就在县里做手术了,虽然我劝别人带着父母去北京去上海,真到了我自己了,也就认了,这是阶层认知,就如同我父母住进了楼房依然使用尿盆是一个道理,根深蒂固的阶层属性。


  阶层不同,平均寿命也不同。

b0ahDDDD-b0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