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


拥有3亿“草民”的小红书,终于又上架了。


1961年,没有建筑规划背景,不是经济学家,也没上过大学的纽约杂志编辑简·雅各布斯出版了《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激烈批评了纽约市政府强拆贫民窟和社区隔离的“更新运动”。


雅各布斯不但文章写得好,演讲辩论也是把好手,她经常领导线下活动,最终导致市长下台。这一切的起因,仅仅是因为她和儿子每天散步的公园要被拆除了。


数次被捕后,在政府和人民的眼中,她拥有了两种形象:


煽动暴乱者和美国城市教母。


2006年当她在多伦多去世时,当地市长说:


简·雅各布斯将作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而为人们铭记。


雅各布斯的思想说起来也简单:


城市是由建筑和人组成的,人才是城市的主角。


她自己也不会想到,这个理念,后来成了很多产品经理的圣经。在她去世那一年,Instagram创始人凯文·斯特罗姆刚开始自学编程。六年后,Instagram成立,目标群体是全球热爱分享、喜欢潮流与酷文化的年轻人。


上线仅一年半后,只有13名员工,盈利模式连创始人也说不清楚的Instagram被Facebook以10亿美元收购。


Instagram的内核很简单,每个人都可以是主角,大家一起用照片和视频展示自己的美好生活。


是不是和雅各布斯的想法差不多?


中国的互联网界,雅各布斯的拥趸也很多,最典型的是知乎和小红书。


知乎CEO周源经常引用雅各布斯语录。小红书的很多产品理念则走得更远,小红书的产品负责人邓超非常认同“城市因为人流而繁荣”之类的观点,他把雅各布斯所说的“人”界定为年轻人:


社区即城市,内容即服务。小红书是一个年轻人分享日常生活的社区,也是他们居住生活的城市。


小红书的合伙人曾秀莲说得更直接,“谁能够把握年轻人,并满足他们的一些需求,不管是消费需求还是精神需求,就可以把握未来”。


打造一个好的UGC平台,就像实现城市化一样;当一家公司用户量级足够大、覆盖范围足够广的时候,以前的社区运营,就变成了城市管理。


知乎的小红书,两家强调社区多样性的内容平台,起步时间都和Instagram差不多,作为雅各布斯的理论实践者,他们都在几年里收获了数亿用户。


2013年,从邀请制变成注册制的知乎,用户数量开始暴增。越来越多的年轻用户开始涌入。用周源的话说,从社区变成了广场。


2018年,这个广场曾经“消失”过一段时间。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等等,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但最终还是都回来了。


小红书被下架的时候,每天产生30亿次的图文、短视频内容曝光,并且其中70%的曝光出自用户生产的内容。


可以看出,年轻人们还是依赖这座“城市”的。


从“全世界的好东西”到“全世界的好生活”,再到“标记我的生活”,小红书的slogan变过很多次,但有一点没有改变过:


对人的关注。


雅各布斯说,城市的活力就在于其多样性,“能够把有共同兴趣的人聚拢到一起,这是城市最大的可用资源之一。


莫愁觉得,其实没有什么内容平台,能成功的,都是人的平台。为什么大家愿意认认真真回答一个问题,或者仔仔细细写下一篇产品评论,说到底,都是因为平台激发了人和人的关系。


这是用钱买不到的牢固关系。


以前,中国互联网人喜欢直接复制欧美的产品,Twitter火了就出现一堆中国的Twitter,Instagram火了就出现一堆中国的Instagram,比如Lofter、Nice、堆糖等等。


现在,他们变得更没出息了。


小红书被下架期间,各大应用商店里涌现了一批“趁你病要你命”的App,比如小赤书、小红书城、小红书严选。上个月,微博发布了看起来和小红书一模一样的“绿洲”,网友们亲切地给它命名:


小绿书。


莫愁发现,拥有3亿用户、1亿月活的小红书消失的那段日子里,淘宝上还出现了一种特殊服务:


帮你下载“消失”的小红书。


一个互联网产品没有被“走私”过,就不要妄谈群众基础。



星球往事


京东联想茅台映客华为

美团科大讯飞趣头条 丨蔚来

b0aixingqiushangpingxingqiushangping-b0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