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章

第十六章


去年,我陪朋友去爬九华山。


非节假日。


游客稀少。


有辆考斯特,一群人服务于一位60岁左右的大姐。


能明显感觉到势差。


大姐碾压所有……


这不知道是谁的妻子,谁的母亲,但是肯定不是一般人,她跟一位眼镜男攀谈起来,谈的仿佛是人事问题,地藏王菩萨这个雕像是XX在位时搞的。


她都熟。


我上班时,也经常搞这类接待。


有些是计划内的,有些是计划外的,什么叫计划外的?例如有大BOSS要去日照,路过这里,要看看红嫂,他的秘书联系我们,我们肯定立刻启动接待程序,其实呢,他可能跟我们没有任何业务往来,甚至不属于一个省,比如来自兰州的师长,他要去青岛见老战友,路过这里。


我们也会好吃好喝的伺候。


这个级别,一般老大就要亲自出面。


甚至,还闹出过小尴尬。


例如,军令如山,他让谁喝酒,谁都必须喝,那不是会不会能不能的问题,是必须喝,他也这么强迫我们老大,我们老大半开玩笑的说,我的确不能喝酒,您若是觉得我酒品不好,那我就换个能喝的陪您……


潜台词是,你再这样,我就走了。


能当老大的人,都不是一般人,他真敢硬刚,我招呼你吃喝就行了,你还把我当你的兵呵斥着?


他不怕他。


为什么不怕?


不属于一个系统的,甚至这么说吧,能招呼你,只是因为朋友打招呼,否则你爱谁谁,另外呢,觉得你这个级别的人,应该是人中龙凤,值得学习,所以才亲自接待一下,至于说指望你帮着提拔之类的?


那是扯淡。


除了这些大人物,还有什么人可以获得接待红利?


文字工作者。


今天,记者没有存在感,因为没有真新闻了,那自然就没有记者了,我工作时还是有独立记者的,那时《南方周末》很火,我有同学在地方上干记者,他跟我讲,他的职业梦想是成为《南方周末》的一名记者,这才是一位记者该有的梦想,为老百姓代言……


我们那个时候,记者还是很牛逼的。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齐鲁晚报》有个记者叫乔显佳,旅游版块的,听起来挺边缘的吧?他若是来我们这边采风,你知道会是什么规格吗?


他打电话可以把本地这些旅游项目的负责人喊到一桌。


都有求于他。


我不是杜撰的,因为,当天,我也在场。


还有一类记者,属于官媒,不用太官,例如市报社的主任记者,他相当于半个县长,他去哪个县都是县长接待,那时流行铁观音,他只喝铁观音,烟全是苏烟,办公室里一条一条的,都是别人送的,我不抽烟,他也会送我几盒,让我留着以后送别人的,我们怎么熟悉的?


我们都是文字工作者,他从文学角度觉得我是潜力股吧。


所以,我们是老铁。


他,当年就是我的偶像,他在整个市,干什么都是绿灯,那时刚流行海鲜大餐,一桌千多块钱,他根本不需要考虑买单问题,干什么都是如此。


去旅游?


那都必须老板亲自接待。


这是过去,今天白搭,因为记者想写的,都发不了,能发的都是自己看了都吐的,昨天我看了个新闻,内蒙古一个领导给记者开会,意思是你们都觉得假的东西就不要发了……


你觉得记者们不委屈吗?


你以为我们想发?


我们也不想发。


除了记者,什么人还可以获得接待红利?


作家。


但是呢,作家对小地方不好使,因为小地方很难有资源驾驭作家,例如我们本地喊来国内众多作家,让他们给创作本书?


他们不会干的。


有没有人这么干?


前几年,有个非常火、非常帅的大BOSS,他非常重视作家,跟作家协会商量好,让把年会安排在他所在的城市,他携夫人亲自陪同,不是一般的陪,是全程陪吃陪喝,一陪就是两三天。


有位大作家,差一点点葬送了职业生涯,因为他被点名要求写写这座城市,这本书眼看出来了,GAME OVER了,大作家吓出了一身冷汗,我靠,差一点点自己就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我们普通人能不能获取这类红利?


可以。


体制内的,可以写本关于当地的书,我们本地有人写了与岱崮相关的书,接着就会提拔,所以现在作家们也带学生,类似导师带研究生,帮着规划写书,大家对书有误解,总觉得一般人写不了书,其实这是错觉,任何人都可以出书,只要他愿意。


这玩意,没门槛。


出不了畅销书,还出不了烂书吗?


这种红利小到乡镇大到上海,都好使,当年明月现在是厅级干部了。


还有一种特殊红利,就是小地方的“作家”可以通吃,你这么想,你算交际圈子广的吧?你身边有作家吗?


作家属于很神秘、很浪漫的身份,前天5月20,我过生日,你看大家给我发红包,基本都是6666、8888、9999,有朋友还调侃我,意思是我发朋友圈的截图若是发抖音会上热门。


我是怎么忽悠到的这些钱?


身份红利。


在小地方,大家哪有机会接触作家,说自己认识个作家,都要眉飞色舞、手舞足蹈,这就是身份红利,大家不在意你能给他们带去什么,你承认是他们的好朋友就行了。


这种东西,一般人理解不了,因为没有感同身受。


这种红利也可以换官当当的,只是咱体验够了,没意思,我们本地的作协主席,他想挂职镇长就挂职,貌似现在还是……


出书真的不难吗?


问过我这个问题的人,都出书了。


是个人就能出书。


这玩意没技术含量,但是选题是大学问,最好是与本地古文化、旅游能挂钩,不追求销量,只要能出就行了,销量那叫问题吗?会有人帮你推广的,我们本地有家企业写了本书,一年卖了5千多册,前段时间联系加印。


怎么卖的?


送客户,送员工。


选题要正,要瞄准热点,王跃文的《大清相国》我签了5千多册,后来都把他签烦了,使用姓名章忽悠我,他为什么突然这么牛?


我签的时候,他还没啥大销量。


结果,突然大BOSS亲自代言,全国各地机关单位全采购,瞬间百万销量。


他还能屌我吗?


赵德发老师的《经山海》在CCTV1热映后,日照所有单位都邀请了他去演讲,很多单位都团购了这本书,这本书我签了也有5千多册吧,有天我在朋友圈晒了一张照片,赵德发老师写给我的,带着我名字,日照有酒商很是惊讶:你怎么认识的?好神奇!


她听过讲座,所以她觉得像我这样的屌丝不配认识大作家。(我从她那批发过青岛啤酒,她以为我是卖酒的。)


我当时敷衍了一句:我们有亲戚。


我应该给她科普一下,赵德发老师这本书部分内容是在沂蒙山革命老区采的风,当时我是那里的片区负责人,是他的专职司机……


军功章有我的十分之一。


还有一种人,很容易获取红利,摄影师,一定要出过摄影专辑,地方型的,例如他拍摄了72崮,拍摄了本地各大旅游景点。


出了几个系列。


我有骑友就是本地报社的首席摄影师,大家都喊他摄影家。


很受尊重。


我写《懂懂学历史》时,在张良故里遇到了一位老师,他在拍摄河南百位历史人物,这种出版后没啥人气,但是对于自己的仕途很有帮助。


一句话,需要作品。


昨天提到了一位局长,龙应台的铁粉,在他眼里,国内没有一位作家可以媲美龙应台,包括鲁迅都不行……


他让我帮他收龙应台的签名书。


这个,我无法鉴定真假,不能帮他。


我给他科普了一下,不是国内作家写不出那么犀利的文章,而是大家都被阉过喉,不是我们写不出来,而是不敢写,写了也没地方发。


这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国内所有的作家,包括很叛逆的王朔,也都是被阉割过的,要是说谁算是清醒系列,我认为李银河算。


只是,她从来不谈“正事”而已。


龙应台的书,大部分都是禁书,我去台湾时买过一本《大江大河1949》,写的非常好,我看完以后送给了“龙局长”。


他爱不释手。


一位老头竟然如此的追星。


开篇有段话:人会死,家会散,朝代会覆灭,但是一个城,总不会消失吧?更何况这淳安城,已经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


什么意思?


淳安城没了?


是的,成了地下水城。


在今天千岛湖之下,千岛湖是人工湖,1958年拦截,1960年建成了新安江水电站,水库建成后大坝上游形成人工湖,水位低时有千余岛屿露出,1984年改名千岛湖。


那个主任记者很喜欢讲黄段子,他出过一个谜语:500个裸女仰泳,打一旅游景点。


千岛湖。


上世纪50~60年代,中国搞了很多大型基建,最疯狂的应该是红旗渠吧?类似的水库也搞了不少,例如三门峡,还有江苏的天目湖,天目湖原是1958年建成的沙河水库,也是因为旅游开发才改的名字。


那,小浪底一拦截,会不会在上游形成人工湖?


一定会。


而且,这一带属于山区。


那么一定也会形成千岛湖,在今天的新安县境内,涵盖了黛眉山、青要山、始祖山、荆紫山四座大山和大大小小无数山,形成了北方少见的连体湖奇特景观。


那该给起个名吧。


就叫千岛湖吧!


现在旁边还有个千岛湖宾馆,前县委书记周宗良题名,由此可知,千岛湖是谁给起的名了。


后来,换届了。


有人提议,人家南方有个千岛湖,咱再叫千岛湖不好听,要不换个名字吧,要比千岛湖更霸气的,于是改为了:万山湖!


小浪底90%的主体工程在济源,大部分水面在新安县,但是呢,大家一提小浪底就觉得在孟津,没办法,孟津紧贴着洛阳,在我印象里,小浪底离洛阳市区很近。


命名是大艺术。


例如当年汶川地震,震中在映秀,离都江堰12公里,离汶川30多公里,那到底是命名都江堰地震还是汶川地震?(当时还不知道汶川受灾情况,只知道都江堰是受灾最严重的)


都江堰属于成都。


那相当于成都大地震了。


斟酌再三后,定性为汶川地震。


洛阳,为什么很适合当国都?


因为,洛阳属于一个盆地,三面环山,一面环水,东有虎牢关、西有潼关,易守难攻,在冷兵器的古代可以说是战略重镇。


但是,相比长安而言,还是差点事,长安是关中平原,历来被称为“四塞之国,金城千里”,北有岐山,西有陇山,南有秦岭……


我摘抄《懂懂学历史》里的一段:


“我问,后来刘邦不是定都洛阳了吗,为什么又搬到了长安?


他说,选洛阳是因为洛阳曾是周朝的国都,在当时来看,周朝就算是国运亨通、太平盛世,刘邦觉得这里风水好。为什么三个月后迁都长安呢?也是我建议的,改朝换代初期都是危机四伏的,洛阳几乎就是敞开式的,而长安呢?东西南北都有天然屏障,定洛阳是激进模式,定长安则是保守模式,改朝换代的窗口期,最重要的是守成,成果的成。”


历史上,为什么国都越来越靠东?


一个重要原因是粮食问题,洛阳相比长安而言,可以借助黄淮水系把南方的粮食运入洛阳,宋朝为什么定都开封?开封守着汴河,运输更为方便。


古人,吃饱才是核心。


为什么我们总称黄河为母亲河,而很少提到长江呢?


因为,中华文明主要是黄河流域。


长江以南,属不适宜人类居住之地,长江之南是被动开发的,是汉人被一次次打到了长江以南,黄河流域被人占领了怎么办?


衣冠南渡。


我再摘抄《懂懂学历史》里的一段:


“我问,按理说,南方气候不是更宜居吗?


他说,那是今天。古代南方人口增长缓慢,一个重要因素是瘴气,瘴气是啥?可以理解为疟疾、血吸虫、霍乱、麻风、天花、流感、疹症大荟萃。”


那,今天的洛阳是否依然繁华?


从名气上,感觉沦落了。


实地去过几次,感觉洛阳还是一座大城市,只是被西安、郑州甩开了,这里面有个根本性的问题,是京广线没有走洛阳,而是走了郑州。


交通就代表着未来。


京广和陇海在郑州交汇,从而使郑州有了未来,你要知道,之前河南的省会是开封,京广线没有走开封,那么开封自然就失去了竞争力,所以省会改为了郑州。


京广线为什么不走开封?


开封的黄河属于地上悬河,过桥成本太高。


那为什么不走洛阳?


郑州一带属于平原,洛阳属于山区,成本太高,若是当年京广和陇海在洛阳交汇,那今天的洛阳肯定会跟西安并驾齐驱。


历史上,洛阳与西安,谁更厚重?


西安手持唐朝这张王牌就足够了,洛阳没有王牌,最大的王牌应该是东汉,东汉的历史存在感不高,因为前面是西汉盛世,后面是三国演义。


一提洛阳,你会想到什么?


洛阳铲?!


是洛阳盗墓的多?


是的。


这是有原因的,洛阳北边有座山叫邙山,因为在洛阳北,又叫北邙,例如有句诗:一旦百岁后,相与还北邙。


怎么理解北邙?


中国古代的八宝山。


一般人没资格埋入,只有达官贵人才可以,这么一座山上有数十万座古代墓葬,历朝历代都有,这与信仰有关,达官贵人讲究那句话:生在苏杭,葬在北邙。


乾隆年间,洛阳有位知县叫龚松林,好心在洛阳的墓葬区搞了次大规模的立碑运动,可能是想搞旅游开发,只是呢,很多墓葬没有考究就给立碑了,导致很多古墓都是张冠李戴,从而让后人哭错了坟。


拥有这么一座宝山,洛阳铲能不应运而生吗?


邙山位于洛阳北、小浪底南,前两年我爬百山时,曾经想去爬,一看是个墓葬群,那不爬了,晦气,我选了小浪底北边的王屋山,这个大家应该很熟悉,愚公移山。


还认识了山下一位小姑娘,大学刚毕业,她在山下的流动水文站工作,这条河叫大裕河,流入小浪底,他们一个工作站四个人,全天候轮班制,若是汛期需要每半小时上报一次数据,若是下雨天还要测雨量,河里一直放着ADCP声学多普勒流速仪,测流速。


方圆几公里没个人。


汛期来了,同事们需要在不同的河流段测量数据,她自己一个人在亭子里,尤其是大半夜,很是害怕,我当时安慰她,不用害怕,再过几年就好了。


因为,会有全自动、大数据检测了。


不用人了。


你念个大学,就搞这个?


太枯燥了。


关键是没点女孩子该有的朝气了,工作服,跟个工厂妹似的,也没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把青春奉献给了野外……


我从华山回来时,她说休两天假,问我要不要到她老家逛逛,她老家是孟津的,横水镇,写到这里大家会有误解,你长那B样咋可能有女孩子这么热情?何况刚认识。


不是刚认识,是刚见面。


本来就认识。


是我发了爬王屋山的朋友圈,她联系了我,问能否请我吃饭,我去见了见。


她请我吃洛阳农家水席。


水席我倒是很熟悉,我在洛阳时经常去吃管记水席,我喜欢吃小酥肉,有人喜欢吃他们家的山楂涝,我记得很便宜,6道菜百十块钱,这是基础版的,主要是人少点不了太多,据说还有几十道菜的……


洛阳人的说法是无汤不欢,无水不席。


水席是洛阳的三大名片之一。


另外两大名片是啥?


洛阳铲?


不是,是龙门石窟、洛阳牡丹。


妹子请我吃的农家水席,不是很合口,因为里面有很多熬货,猪大肠之类的,我不吃这玩意,从而闻着所有的菜都有这个味道。


她带我去逛地道的横水镇,这个地方很奇葩,看那些老房子,全是古代大户人家住的,这应该是个富地方吧?但是呢,到处又是扶贫标语,应该说,曾经富有过,今天贫穷了,主要是位置太偏了,又属于丘陵地带。


这些老房子为什么没被人发现呢?


当时,我有个老铁在做中国百座古镇纪录片拍摄,我把坐标发给了她,她第一时间赶去了,赞不绝口,关键是很丑,很原生态。


没被修缮过。


看资料应该是明朝建筑,后来老铁给我反馈,说是清代建筑群。


这个地方很适合做纪录片。


因为,有故事。


这里当过日本鬼子的据点,还有,解放战争反攻第一枪就在这里打响,著名的横水战役,说是著名,我这个学历史出身的都不怎么了解。


当时,国内有两大根据地。


一是大本营陕北。


二是解放区山东。


老蒋的意思是集中火力打陕北……


于是,咱怎么做?


一方面,过黄河,挺进大别山,你想打我老家是吧?我也威胁你的老窝。


另一方面,捅河南,迫使攻击陕北的国军回防潼关。


横水战役就这么来的,解放军从济源过河到孟津,两军在今天的小浪底南边的横水镇开战了,故事就是这么个故事,看官方介绍:横水之战,是党中央毛主席战略大反攻决策之后的首场较大规模战役。陈谢大军强渡黄河,驰骋转战于豫西,迫使胡宗南从陕北战场撤出了8个整编旅调往潼关布防,为陕北战场取得决定性胜利奠定了基础。 


要是没有疫情就好了,我可以一边走,一边写,我写的这个系列其实是分三部分,一是逆流而上,从黄河入海口到黄河源头。二是大江东去,从长江源头到入海口。三是环中国边境线。


也不是说不能出去,能出去,可能会影响孩子读书,我们这里要求比较变态,每天要上报行程码,父母的动态直接影响孩子读书。


主要是年龄大了,不愿意动了。


若是年轻一点,完全可以以视频记录的方式走这三条线,能火不?


不一定。


但是,会很有意义。


功课一定要提前做好,否则真的成了游玩了,这需要地理、人文、历史都要略懂一二,我曾经有过一个想法,全程露营去做这件事,低欲望生活。


只是,只是想想。


一岁年纪一岁心!


年轻人可以去挑战一下,在这个时代,你敢提出一个概念并执行就会有人关注,有人开拖拉机去西藏火了,昨天我刷到了一个开手扶拖拉机进藏的,已经20万粉丝了,这是一个眼球经济时代,你能活的跟普通人不一样,你就可以成为我们的偶像……

DDDD-b0bbb0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