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程,古早类IP操盘手。
这是一个内容行业从业12年,一直在前线打仗的操盘手。
一、从编导到MCN创始人
16岁想做电影人上戛纳领奖,19岁跟剧组,在十八线导演身上照见自己的未来,破灭理想。做不了艺术家,他就干脆做了文艺工作者;09年开始做短视频、做后期,恰逢优酷土豆的拍客时期,向导演转型。
13年到16年,做知识类、情感类内容,PGC也全面崛起了。平台收购PGC没有任何收益,于是转向自制综艺,却堵死了自媒体工作者的路;
做私域的灵感随即迸发,「既然平台不给钱,为什么不自己挣钱呢?」他开始在平台放微信号导流,通过建设人设、信任,赚C端的钱。那时候微信好友还没有上限,每天都做到导流上限500人,公众号还能有3000人的溢出。非常夸张的数字啊。
16年8月,他成立了旧城文化--家坚决不做投放,只靠内容获取免费流量,在各个领域都试图分一杯羹的公司。
一开始做情感类内容+知识付费,后来什么品类都做,情感、科技、商业、理财、星座、母婴、健身、读书、宠物,能做就做,不能做就投资,每个领域都做到头部或者中腰部,都能分出一块现金蛋糕来。
可以说,内容行业从业12年,他一直在前线打仗,从未缺过席。他的一套公域素人IP内容获客,导到私域做高客单成交的方法论也被许多后来者抄袭借鉴。
二、回归「古早IP」的孵化和打造逻辑
可就是这个以「素人孵化控制流」著称的MCN和公转私的创始人。他说,自己放弃素人孵化了,不想做双簧了,很强的人不需要孵化,不太强的人就是操盘手的傀儡,但是今天已经有越来越多像许朝军、罗永浩、韩秀云这样的顶流,一个被你控制和影响的傀儡,能有任何竞争力相比嘛??
他还说,自己放弃公转私了,越来越需要对抗平台了,平台政策越来越紧了,用户的耐受度真的也越来越低了,用户厌烦这样的私域销售了,因此闭环越来越难了,普通用户感到疲惫。
我很唏嘘,这是一个曾经在2019年,每天吃500私域粉的情感操盘手,这是一个曾经孵化过500万垂直品类的IP啊。
这位创始人决定去做MCN了,专心致志做内容,专心致志做广告,粉丝不会被IP锁定,安心赚广告费。
他决定结合B站百大和影视圈的资源和认知,回归「古早IP」的孵化和打造逻辑,真正的传统IP,类似日食记、毛毛这样的,长期主义IP操盘手;用5-10年持续耕耘在一个赛道,回归到传统古典主义的IP孵化路径,期待更长期、更稳定的、更传统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