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莒县

  百日百县第11站,日照市莒县。


  莒县跟沂水搭界。


  莒县属于日照。


  沂水属于临沂。


  我从小对莒县和对沂水一样熟悉。


  因为,我老家恰好位于莒县与沂水的中间位置,进城既可以去沂水又可以去莒县,都很近,十多公里,我记得小时候,我爹去莒县买手扶拖拉机,只买头不买斗,人没处坐,是跑回来的。


  是用腿跑的。


  莒县有座山叫浮来山,浮来山上有棵银杏树,说是天下第一银杏树,浮来山位于莒县的西边,我家的东边。


  所以,从小我们听多了关于浮来山与银杏树的各类传说。


  我小时候,农村大神多,随便一个大神就能刮起一阵旋风,例如某大神说,姑姑要给侄子送红裤衩+鸡蛋,于是一个送,家家送,就跟传销似的,我姑到我们家送,我娘去我舅舅家送。


  类似的事,很多很多。


  我记得有年,说是银杏树哭了,一到晚上就仿佛是个老太太在哭,于是需要组织各村去烧纸,排队去。


  不难理解,古代农民起义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信了。


  基层群众,还是太幼稚。


  现在,还有类似的事不?


  偶尔!


  最近一次应该是四五年前,我们村北边的那条公路叫果四路,跟335省道有个交叉,这个位置总是出事故,一个省道路过一个乡镇,一年能死多少人?


  据我爹统计,差不多一个月撞死一个。


  而且,撞死的多是乡镇上的名人,开门头的,当老师的,晨练的,因为他们从小生活在那里,习惯了慢悠悠、无所谓式的过马路。


  那次,是一个面包车,貌似全军覆没了。


  神婆说,还要死100个。


  那咋弄?


  两点:


  第一、需要去烧纸。


  第二、要把果四路改为平安路,说四与死谐音。


  那烧纸的场面,浩浩荡荡,不知道的还以为油罐车爆炸了,烧了以后还要磕头,当时要是录个视频,今天能上热门。


  我爹我娘也去烧了。


  去磕头。


  你这么想,不烧就有概率轮到你家,你烧不烧?


  哪怕你不信,你也烧。


  我大伯是医院院长退休,他不信这些,也不会亲自去烧,但是依然买上纸让别人给代烧……


  这就是“恐惧”的力量。


  对了,我姥姥就是远近闻名的神婆!


  也就是我把我娘带到了县城生活,否则,我娘就接过衣钵了,在我们那边的说法是病分虚实,实病是需要去医院看的,虚病是需要找神婆的,找我姥姥看病的人络绎不绝,还能求药,放一张纸在神龛面前,念叨一番,把纸包起来,里面就有药了。


  前几天,我回家给我爷爷上20年坟,我二大娘说起我们小时候的事,动不动就没魂,她去找我姥姥给看的,最奇葩的是我弟弟,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后,目前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书,不是杜撰的,是真的,一搜就能搜到,跟我长的几乎一模一样,比我帅,我二大娘说,弟弟小时候没了魂,是被妖魔鬼怪给缠了身,是我老爷爷去救的(我爹的爷爷),说我老爷爷功夫了得,但是对付不了,这个妖魔鬼怪是东北的,我老爷爷是去东北跟人家干的架……


  二大娘在讲这些时,我插了一句:那老爷爷咋去的,坐火车?


  二大娘说:人死以后就成了仙,会飞!


  我再抬杠,一群长辈声讨我……


  我老爷爷也对付不了,咋弄?我姥姥有千里眼,我姥姥说:对方就是喜欢这个孩子,把魂招去疼爱去了,给对方烧点钱吧?


  于是,给妖魔鬼怪烧了纸钱,好了。


  我爹信不信这些?


  不信。


  从而,就很容易让人出戏,例如我有姑姑去上坟,一到坟地,突然变了腔调,模仿着死去的孩子说话,我那个表弟是卧轨自杀的,因为他要买电脑,我姑姑骂了他,他就走了这条路。


  然后姑姑在那边学着我表弟说话。


  大家手忙脚乱的。


  长辈就训斥:XX,你别折磨你妈了,快走吧。


  我娘就拿桃枝去抽打,驱赶。


  我爹过去,一把把我这个姑姑拎起来:你别装了!


  接着就好了!


  我爹事后是这么分析的:她对孩子内疚,所以一看到坟地,又看到了远处的轨道,触景伤情,自导自演了这一切。


  但是,农村人普遍认为,不是演的。


  而是叫鬼上身。


  我倾向于我爹的看法……


  我也觉得是演的!


  我娘非常迷信,过去初一十五家里要烧香,家里也有个迷你的佛龛,是从山里请来的神仙,我们家只要涉及到人生大事,都由香形来决定,就是烧三炷香,根据最后香的形状来占卜未来。


  进城后,我们小区管的非常严,不允许烧纸烧香放鞭炮,我爹我娘又很听我的,我不让他们搞这些,他们就真的不搞,想烧纸了就去小区外面的十字路口,县城虽然有都市的样子,但是心依然是农村心,只要是涉及到了鬼神的节日,你看看十字路口那熊熊烈火就行了。


  有朋友到我们家,惊讶的发现,我们家竟然没有灶王爷。


  他甚是惊讶:你家咋不贴?


  我爹我娘进城后,不怎么迷信了,现在鞭也不放了,香也不烧了,灶王爷我看这两年也不贴了,啥节目没了。


  为什么?


  他们接触到了城市里的老人,尤其是一些高素质的,被他们耳濡目染了,他们自己也会不断的反思,你看,农村人烧纸烧香最虔诚,为什么又是最苦最累的?说明烧纸烧香没用。


  让父母进城,是需要魄力的。


  一,父母是不是适应不了楼房生活?


  二,他们会不会没有朋友?


  我以前也有过类似的担心,我是帮父母买了房子,装修好后,邀请他们来住,我爹我娘连换洗的衣服都没带,他们的想法是给我面子,住一天。


  结果?


  后来,撵都撵不走了。


  我们都低估了先进文明对落后群体的侵蚀力,例如我爹我娘要换智能手机时,我是反对的,你们哪能用的了这个?


  他们不好意思找我。


  找我姐给买的。


  我姐又没钱,一人给买了个华为,1千多块钱。


  然后有了微信,有了抖音。


  一发不可收拾……


  他们会学,会交流。


  这里面有个很关键的点,是我送他们去读了老年大学,他们接触的同学多是退休群体,甚至是军长的亲爹,军长亲爹就住我爹楼下,平时买菜都是我爹给拎着,我爹朝N多人炫过富,但是从来没在他面前炫过,人家过个节,大BOSS亲自登门,连物业经理都亲自去送礼,物业经理什么时候给业主送过礼?


  我爹退休金不高,一个月千多块钱。


  但是,他花不到钱。


  水电暖,我们全管着,我们又有菜园,肉我又供应着,无非就是逛个超市,也不用花钱,光我受贿的那些购物卡就足够了。


  前几天跟我讲,他盼着换届。


  理由是,每次换届都涨工资……


  所以,对于父母在农村的朋友,我都这么劝,让他们进城,不要怕他们没人玩,有的是人玩,花样也多,又是跳舞又是打鼓,还四处演出。


  我爹还想学电子琴呢,被我拒绝了。


  我说,那玩意你学不会。


  学费1块钱。


  他们圈子里教曲艺,多是象征性收费,我爹大概率是想学会以后,去公园参加老头们的演奏会吧?


  我是受谁感染的?


  莒县的一个朋友,叫林明贵,比我大10岁,生活在青岛,企业家,做网络安全类产品的,公司叫以太科技,上市公司。


  林明贵是一位真正的技术男、儒商、修行者。


  非常的儒雅。


  我刚才无聊,顺手一搜,还搜到了一篇老新闻:《青岛物理迷玩编程,10年赚亿元创造富神话》。


  我在青岛生活时,偶尔小聚。


  他办公室里挂的字画,都是他父亲的作品,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他把父母接到了青岛,送他们去上老年大学,让他们开启了新的人生。


  这个事,对我冲击非常大。


  有时,想想莒县的朋友们,我就觉得,人不能按照区域去归类,例如你是莒县人,你就怎么怎么,不是的,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具有代表性,每个人都只能代表自己。


  为什么有类似的感慨?


  是我一想到林明贵,想到他身上的儒雅,我就觉得他不像莒县人。


  我们为什么要跟优秀的人交往?


  就是学他们的一言一行。


  昨天,我刚在沂水东皋公园门口拍了那块大石头:千年古县,今天来莒县,我就在想,相比莒县而言,沂水的千年太年轻了,莒国存在于公元前四百年,大概率当时的沂水也属于莒国领土。


  公子小白,毋忘在莒。


  小白是谁?


  齐桓公。


  写台湾游记时,我也写过毋忘在莒,因为,蒋介石特别喜欢这四个字,到处题到处刻,告诉广大官兵,我们还会回去的……


  这些年,我一直都觉得莒县没有存在感,关键是很多人也不知道“莒”读什么?当年李湘主持《快乐大本营》时还把这个字读成了营。


  对比沂水,我觉得莒县有些落后。


  这是我的直觉。


  这次骑行,我有了新的感觉,尤其是我沿沭河骑了一个来回,我觉得莒县在城市规划、地产设计上要领先于沂水,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审美在线,沂水找不到这样的楼盘、小区、绿化。


  无论是河东还是河西,给人的感觉都很惊艳。


  我推测,大概率是莒县的很多设计得益于日照的设计公司,日照地产这些年高速发展,很多地产公司从北京、上海请设计团队,从而提升了整个日照设计市场的审美,我在日照时,计算机专业有个师弟家就是莒县的,他毕业时没有考研,读曲阜师范大学不考研就是有原罪的,他读大四时就已经开始接单做设计了,很个性,长发飘飘,骑了辆仿赛,还驮着我兜过风……


  仿赛家是莒县小店的。


  那时,大学城调皮的学生我基本都认识,包括济宁医学院的那个大奶,也是因为她足够调皮才认识我们的,仿赛的女朋友是美术学院的,家是荣成的,仿赛喊我们去他老家摘苹果,他给我们的感觉是艺术家范,那他应该有什么样的父母?


  应该也是艺术家范才行。


  结果,他父母就是地道的农民,他爹开个破拖拉机,他娘坐拖拉机上。


  当时,我们去了八个人。


  第一感觉很反差。


  但是,反差归反差,大家也能接受,毕竟多数同学还是农村出身的,像我看他家,就觉得跟我们村普通家庭没区别,有意思的事出来了。


  什么事?


  他们上厕所,发现家里没有厕所。


  那你们怎么上厕所?


  小便,要尿到尿罐里。


  大便,要进猪圈,这就是为什么家家户户的猪圈门口放个荆条的原因,打猪的,猪比狗还喜欢吃屎。


  他们接受不了这个事实……


  后来,回到大学城,几乎所有认识仿赛的,都知道了他家是在猪圈里上厕所。


  貌似,只有我不惊讶吧?


  因为,我们村也是如此,方圆二三十公里,都是类似的方式,养猪需要地方,不可能单独腾出一个地方当厕所。


  关键是,还不用清理粪便呢!


  仿赛后来发展的特别好,正好赶上了日照地产黄金二十年,差不多六七年前,我们见过一面,开了辆奥迪A8,不留长发了,改留胡子了,说是不做设计了,也不做家装了,主要做幕墙还是啥,我也不懂,也没好意思问问老家有没有修厕所?


  有一点,特别好。


  他作为艺术范,竟然媳妇还是美术学院的那个。


  当时,莒县还有个小师妹,她是中文系的,我还是通过她导师认识她的,导师有计划把她朝作家方向培养,当时她也试着在起点中文网搞连载,毕业后回了莒县,专心创作,也没考研也没考公务员。


  因为离的比较近,她偶尔会到沂水找我。


  她不会开车,也没车,到沂水要么坐出租车,要么坐大客车,很不方便,偶尔她说聚聚我就开车过去找她。


  我觉得,她陷入了一个困局。


  两点:


  第一、她没有社会生活阅历,却写的都市言情,那么情节就很空洞。


  第二、她作品风格过于接近导师,导师是老作家,讲究的是语言美,句子美,而在互联网时代,这些东西就会成为阅读障碍。


  总是在家创作也不是个事。


  家里总会催婚催收入,于是她开始去英语培训学校干兼职老师,当老师也是需要有老师的,一位老老师带她入行,文艺青年有个特点,什么都会讲,什么都会写,有次,她跟我说,老师貌似对她有误解,因为她请老师吃饭,老师就误以为喜欢他,然后就提出了别的要求,她说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拒绝,就同意了……


  我劝她换个风格,例如写流水账系列,日记题材。


  她不认可。


  觉得若是这个写法,有辱于中文系毕业的。


  作品写了不少。


  一部又一部。


  没有出版,没有流量,她只是在等待伯乐,老师也很用心的帮她推荐,但是出版社很现实,你没有名气,给你出书就亏损,除非你愿意包销,她又包销不了,就进入了恶性循环。


  终于,向生活低头了。


  不写了。


  一边教书,一边准备考公。


  我在日记里写过一个片段,就发生在她身上,我去她家送她,还差几百米,她把安全带解了,结果车子滴滴个不停,她又扣上了,我说,等一会再解。


  后来,她给我发信息:其实,我是想抱抱你。


  这是最后一次见面。


  考公很不顺利,她跟我讲,想开个小店,想赚钱,问我有没有好的门路,我还是鼓励她继续考公,毕竟这是比较优质的出路。


  至于文学梦,她大概率是被伤到了,除了偶尔写个随笔,再也不写小说系列了。


  人人都有文学梦。


  哪那么容易出成绩?


  有段时间,她消失了很久,我问共同的朋友,小师妹干什么去了?


  答复:直播去了。


  当年,咱听到直播这个概念,直接就理解为那种了,我心想,你咋堕落到这个地步了?我给她打电话,她说自己出去学的,主要就是才艺展示,她没什么才艺,就是陪人聊聊文学,聊聊心理学。


  也没做起来。


  又多年没联系,现在是什么情况?


  考进了一个类似报社的单位,不是事业编,也不是公务员,一个月四千多块钱,结婚了,也生娃了,老公是同单位的。


  现在,应该也超了公务员的年龄限制。


  若是当年她毕业回莒县就考公务员呢?


  大概率连考都不用考,各单位随意挑!


  她自己跟我讲,《立春》这部电影就是拍的我,有着不切实际的梦想,耽误了青春,耽误了未来。


  作为旁观者,我觉得她导师也有责任。


  总是劝她要坚持……


  她如何看待我的文章?


  到今天,她也不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看这样的垃圾文学?


  今天,骑车到莒县,我特意翻了翻她朋友圈,发现她生二胎了,胖成了农村妇女,我上次给过她另外一个建议,以莒县历史为题材写本书,县里会重视,会出版,会各单位分发,例如我们沂水有个文艺女青年,她写了一本关于天上王城历史的书,县里就这么大力推广的,还召集了专家组过来讨论拍成电视剧的可能性。


  她貌似对自己彻底不自信了。


  认为,自己写不了。


  她年轻时,真的很好,我有多次机会,但是我都没好意思,因为我跟她导师是老铁,若是哪天知道了,她导师会一票否决我。


  当时,跟她关系很好的一个英语培训老师姓周,大高个,中专毕业,没念过高中,但是英语水平不错,周老师身材非常好,属于大个版的周迅,很有范,她坐下吃饭,我给她拍张照片,有明星感,不过她自己觉察不到。


  她结婚很早,应该20岁左右就结婚了。


  老公是推销酒水的。


  因为周老师,我还写过一篇文章,论出身的重要性,若是周老师生活在北上广深,就她这范,父母有能力引导和重点培养,她就是明星。


  可是,在莒县呢?


  就是一个最最普通的县城妇女。


  时间一长,我发现,她有另外一面,她认识不少莒县的富二代,因为很多富二代要留学,需要做口语培训,她能数出莒县有多少豪车,谁开RS6,谁开GTR,她都门儿清……


  我们在一起,经常开玩笑,意思是找个富婆或老头养着,有天,她半正经的跟我讲:董老师,你给我介绍个老头吧,有钱的。


  我问,什么标准叫有钱?


  她说,存款不低于20万,开黑色轿车。


  我当时就很诧异,你都能数出莒县那么多豪车,竟然对有钱人的标准这么低?我接着问,那什么条件呢?


  她说,一个月至少给我6千。


  这个事,使我把对她的评价调低了一些,觉得她眼界太低了,还有另外一件事,是我请她们俩去喝沂水的老母鸡汤,她一边喝一边感叹:咋这么鲜呢?咋这么鲜呢?就跟农村娘们吃饭是一样一样的。


  我立刻对她没了胃口。


  我们真正拜拜是因为莒县公众号搞了个投票活动,排名第一的送一部苹果手机,当时我记得是苹果6,她找我给拉票,意思是给分享到朋友圈……


  我肯定不会给分享。


  她就罗列了我的一系列罪名,意思是你举手之劳,为什么不帮?你过生日我送过你衬衣,请你吃牛排花了两百多。


  反正,从我们交往以来的花费,她都记得一清二楚。


  拜拜了。


  去年,我问过小师妹,周老师做什么去了?


  说是开幼儿园去了。


  又把微信推给了我,没几句,又回到了过去,我心想,我不能白让你删除一次,我要赚回来,就约了,她说好多年没见面了,先给个缓冲,要一起先吃个饭,结果吃完饭,我又没兴趣了,走了。


  她给我发信息:我就知道你他妈的在涮我!


  幼儿园做的不错,然后,她拿下了莒县的大语文代理。(这段貌似不合适,容易被人联想到具体主人公)


  我年轻时调皮,所以,我对莒县很多记忆都与性事有关。


  不能多写,因为人物标签都太具体,太容易被联想,从而影响到正常生活,只讲两个老百姓,没名没姓的。


  那时,我在三个论坛都小有名气,日照、莒县、沂水。


  那时,我从日照回来,都是先到莒县转车,自己人气不错,从而就有微服私访的感觉,我都是提前发帖,问有没有人一起聚餐。


  有天,有个女的,约我喝酒。


  我答应了。


  是个农村妇女,但是也识几个字,在镇上干打字社,35岁左右,能喝一斤白酒,我那时不会喝白酒,啤酒能喝两瓶,她喝了酒就跟我倾诉,说她在村里有个相好的,结果被对方老婆发现了,对方老婆喝了药,脱离危险了,一直在住院,他很累,她想出点力。


  我记得,我给了她160块钱。


  她是希望我能借给她三五千,我拿学生证给她看,我是个学生……


  事是真的吗?


  是真的。


  已经不择手段了,因为我当时是副版主,早上要负责删帖,后来的日子,我删过她多条帖,都是一些明目张胆招男人的,例如有没有喜欢寂寞女人的?留了自己的QQ。


  她真的需要钱。


  她自己也说,等老公回来,大概率她会无家可归。


  后续,我没有跟踪。


  她家离我家很近,洛河乡的,后来有部电影叫《日照好人》,说汶川地震时,一群农民开着五征三轮车奔赴汶川,就是洛河乡的。


  五征集团出资拍摄的。


  依我对农民兄弟们的了解,我觉得剧情略站不住脚,但是,影视作品是不能深究的,精神是好的……


  我混论坛时,本科生是什么概念?


  差不多类似今天的博士,我就是在日照都很少遇到本科生,日常接触的公务员要么是中专要么是大专。


  莒县有个开店的姐姐,30多岁了,没娃,她和老公都加了我QQ,让我干什么?


  捐精。


  老公是小时候腮腺炎,生不了孩子。


  我也心动过。


  后来想了想,自己还是个学生,不合适。


  他们的QQ我一直都没删,N年后,我看大姐在QQ空间晒了可爱的宝宝,我就很委婉的问了一句,大姐的答复是老公找的外地战友。


  用针管注射的。


  没见面,没接触。


  不写这些了,太荒唐了,有没有沂水人在莒县上班?


  很多。


  也有很多莒县人在沂水上班。


  这都是交叉考编的结果,我们本地有位BOSS,退休副县,他儿子就考到了莒县,日照有疫情时,都回不了家,我当时就在想,这么高级别的人,竟然也无法左右孩子的工作,无能为力。


  莒县跟沂水很近,日常上班通勤没有问题,我之前管仓库的小伙就是莒县的,他每天来回跑,后来认识了我四川一个读者,做麻椒鸡的,他拜师学艺,回莒县做了麻椒鸡,做的非常好吃,还搞成了包装食品,有商标,去年光我给卖了几百只,都说好吃,中秋节我给朋友们送的也是这个鸡,根据亲密程度不同,送两只、六只、一箱。


  口碑真的好。


  今年,我没买,他送了我一箱。


  我拿了两只给媳妇,我自己留了一只,媳妇安排把剩余的发给岳父岳母,我回家时,媳妇跟我说,今年的鸡真不好吃,我以为不是去年的同款,一看,包装什么都是原来的,我妈也说很难吃……


  昨天,我把我冰箱里的那只拿给了我爹,我爹晚上拿出来给我们吃,我一吃,的确不好吃,腥,没有辣味,感觉怪怪的。


  怪不得他跟我说今年生意不好做。


  我没好意思直接联系他。


  我联系了他师傅。


  他师傅上去就来了一句:这人格局不行,我跟他说的好好的,要么用下岗鸡,要么用三黄鸡,就是不能用菜鸡,他可能为了省成本,选的鸡不行……


  懂了。


  当年,鸡哥也跟我说过类似的观点,为什么学员在潍坊学习时鸡做的都不错,回家做就不好吃了?就是不舍得买好鸡,总为了多赚那么十块八块的。


  去年,我还写过一篇文章,颠覆本地烧鸡的将是椒麻鸡,类似酱香酒席卷了全国,川菜、湘菜对全国也是碾压式的席卷。


  只是,不忘初心,太难了。

DDDD-b0bbb0bbDD-bairibaix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