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懂爬五岳》-泰山-005-孔子与泰山

泰山,最经典的徒步登山路线是红门-中天门-南天门-玉皇顶。

文化浓度高,一路石刻。

这条线路攀爬难度系数不低,即便是大学生,登顶也需要四小时。

从而,这条路上很少遇到老年人。

这次登泰山,我到红门游客中心盖五岳特种兵纪念章时,遇到一个女大学生领了一对老年夫妻,准备徒步上山。

俩老人去上厕所的间隙,我采访了女大学生。

您爷爷奶奶?

她说,不是,我的客人。

我问,您陪爬泰山怎么收费?

她说,按天算,一天一千,主打徒步,可单程,可全程。

我问,您坐缆车要钱吗?

她说,跟您一样!泰山这边,索道只针对带团的、办过年卡的导游免费。

我问,您一周能爬几次泰山?

她说,四五次,多的时候七八次。

我问,客户怎么获取的?

她说,小红书、微博、抖音,我都在做。

我问,有没有学泰山大网红导游直播日出?

她说,也试过,但是我不怎么擅长出镜。

我说,她搞的不错,一场日出直播七八十万人在线,也勤奋,光疫情期间就直播了200多次日出,还上了新闻热搜。

她说,的确是,她也适合上镜。

我说,您知道她身上最核心的竞争力是什么吗?

她说,不知道。

我说,粉丝能感受到她对泰山的热爱。

她说,的确是!

我问,您毕业了吗?

她说,大三。

我问,只干暑假?

她说,周末也可以。

我问,这俩老人也是网上关注的您?

她说,是他们的孩子关注的。

小姑娘非常好,笑起来很有感染力,我加了个微信。顺便给提了个建设性的意见,可以把泰山当一本书去读,把陪客人当课去上,让每一位客人都感觉收获满满,他们感觉您不是导游,而是学者,曲阜师范大学有学生就把三孔研究到这个程度,客户全是口碑介绍。

俩老人是河北人,人民教师,已退休,1983年结婚。当年他们没举行婚礼,父母给了点钱,让到泰山上旅行结婚的。

我是1983年出生的。

刚好比他们家娃大一岁。

我问老人,这是第几次爬泰山?

叔叔说,十年一次,已经爬过三次了。

我问,都是徒步上徒步下?

他说,以前是,这次可能考虑缆车下。

我问,泰山变化大吗?

他说,太大了。我们结婚的时候,门票两毛钱,山上住宿七毛钱,我们俩没舍得,又抹黑走路下来了。

我问,当时台阶好走不?

他说,不如现在。

小妹妹这一千块钱赚的也不容易,她背了一个硕大的登山包,把俩老人身上的东西都装进去了,全程负重。好在东西也不重,主要是棉衣、零食之类的。

我陪他们走到了“孔子登临处”。(附图1,2,3)

我顺便旁听了一下小姑娘的讲解,感觉还不错,不生硬,不是死记硬背的导游词,有变通,例如讲到“孔子登临处”下面的“登高必自”四个字:该字为明嘉靖三十九年济南府同知翟涛题,语出《中庸》“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意思是登高一定从低的地方开始,远行一定从近的地方起步,“登高必自”也是山东农业大学的校训。(附图4)

因此,我推测,她是山东农业大学的学生。

握了手,加油,告辞了!

看老头老太,仿佛就是俩乡村教师,土里土气的,没想到还这么浪漫,使我更惊讶的是,1983年就能想着登泰山了,可见泰山在世人心中的地位多高。

乙烯老师说,泰山顶上的秦刻石之所以能称为千古一碑,核心意义是它能证明秦始皇真的在泰山封禅过。

那使我产生了两个疑问。

第一、天地广场上的12根龙柱,是不是有凑数的嫌疑?(附图5)

第二、孔子有没有登上过泰山?有没有实证?

12根龙柱代表了12位登临泰山的帝王,分别是:黄帝、大舜、周成王、秦始皇、汉武帝、光武帝、隋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康熙、乾隆。

前三位,都值得打问号。

为此,我又咨询了乙烯老师。

他说,有史可考的,有物可证的,第一位登上泰山的帝王是秦始皇,秦始皇之前,齐鲁“学术界”的说法是先秦时代曾经有七十二君在泰山封禅。

我说,应该是编的。

他说,文化传承不是考古学,大家都认可的,就是YES。

我问,为什么古人这么喜欢“七十二”?例如孔门七十二贤,道教七十二福地,黄帝战蚩尤是七十二回合,五岳都自称有七十二峰,水浒里也有七十二地煞。

他说,本质还是五行思想。在五行观中,一年被分为七十二候,一候为五天,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现在气象学上的“候温”一词就是指五天的平均温度。

我问,有没有可能孔子从来没登上过泰山?

他说,你这个问题不亚于当年复旦大学要通过DNA来确认孔子是否真实存在过。当时复旦大学先解锁了曹操家族DNA,算是一大学术突破,进而宣布,要用DNA技术去重新建构整个中国古代史,即中华民族形成史、各大家族史及各个历史人物。课题组瞄准了炎黄与尧舜禹外加孔子,去验证他们是否是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对于炎黄与尧舜禹,大家其实都能接受他们未必真实存在过,包括孔子说的七十二君封禅泰山,大家也知道未必是真的。但是,你要说孔子从未真实存在过,那,就太颠覆了。儒家文化就是中华文明的基石,容不得胡闹,这就是为什么复旦大学课题组没有后续的根本所在。孔子必须是真实存在的!

我说,那孔子也必须登上过泰山。

他说,从距离上来讲,孔子肯定来过泰山。泰山是齐鲁两国的分界点,南边是鲁国,北边是齐国,孔子把泰山定为了鲁国的国山。《孟子》里有这么一句:“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既然能小天下了,自然是登顶了。《孔子年谱》说:“三十五岁,鲁乱适齐,路径泰山。”

我问,孔子是走的红门吗?我看红门有“孔子登临处”。

他说,泰山上与“孔子”有关的碑刻,多是明朝设立的。孔子是春秋时人,那时泰山中路尚未开辟,孔子不可能从红门登山。

我说,也就是说,孔子不可能走十八盘上山?

他说,十八盘是唐朝才有的,之前的人上山,都是盘旋上山,多走东御道。

我问,不是说东御道是汉武帝才开始用的吗?

他说,那是因为秦始皇怎么登的山,没记载。秦始皇一定走的东御道,孔子若是登顶过泰山,也一定走东御道。

我说,当时爬上山顶,要多久?

他说,六七个小时,总是要的,甚至更久。

我问,孔子算不算泰山第一个代言人?

他说,绝对算!泰山能成为五岳之首,孔子功不可没。秦朝前,泰山只是山东区域性名山,孔子为泰山写诗,弟子们不断记录孔子与泰山的故事,久而久之,随着孔子声名越来越响,泰山的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人称:泰山岳中之孔子,孔子人中之泰山。

我问,孔子给泰山写过什么诗?

他说,“予欲望鲁兮,龟山蔽之。手无斧柯,奈龟山何?”

我问,孔子登泰山还有哪些典故?

他说,苛政猛于虎、登泰山路遇荣启期、登顶望吴……

我问,登泰山路遇荣启期,这个第一次听说。

他说,山西、陕西、河南那边博物馆里有一款唐镜很常见,叫三乐镜,一面是镜,一面是孔子与荣启期的对话图。所谓的三乐,就是孔子与荣启期的对话内容。(附图6)

我问,哪三乐?

他说,孔子问,你为什么这么快乐?荣启期对曰:“吾乐甚多,而至者三。天生万物,唯人为贵,吾既得为人,是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人以男为贵,吾既得为男,是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五矣,是三乐也。贫者士之常,死者人之终,处常得终,当何忧哉。”

我说,这个对话,放在今天,让女权就锤死了。

他说,泰山上关于孔子的景点,基本都是近现代根据这些典故反向开发的,例如“孔子小天下处”“瞻鲁台”“望吴圣迹”……(图7)

我问,孔子给泰山带来了什么?

他说,成功吸引秦始皇到泰山封禅。秦始皇为什么选泰山?因为秦始皇身边的智囊团多毕业于山东大学,如韩非、李斯。当时山东是中国文化的重心所在,这个重心上的王者就是孔子。智囊团忽悠秦始皇,按我们山东说法,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的情况下,两个条件满足一个的帝王,就可以在当政期间进行泰山封禅,历史上有七十二君在泰山封禅过。您,是两个都符合,一定要去……

我说,孔子是第一棒,秦始皇是第二棒。

他说,秦始皇把泰山从地方名山给带成了全国名山。

我说,我学历史时,记得韩非、李斯是儒家荀子的学生,但是后来又成了法家代表,背叛了师门。

他说,你要先看看荀子持什么观点。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人一出生就是有原罪的,所以,他提倡的是礼法并施,这就是俩徒弟后来搞法家的理论框架。

我说,我有个疑问,倘若让孔子活过来,看看我们今人解读的他的观点,他会不会凌乱?

他说,肯定会,因为孔子从春秋战国到今天,一直都是全民偶像,那么他的话就具有权威性。历朝历代又偷偷加补丁,让孔子为自己的朝代代言,流传到今天,孔子的思想早已面目全非,补丁盖补丁。现在让他自己来解读一下,要么没说过这句话,要么,说过但不是这个意思。

我问,那应该如何学习孔子思想?

他说,若是把所有补丁都撕掉,孔子的思想又很简单,就是如何生活,如何完成我们的人生。概括起来就是十四个点:乐、仁、讷言敏行、看自己、看当下、反宗教、非功利、非刑罚、孝悌、命、礼、不迁怒、不贰过、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我说,孔子本人的境界,是不是远远的领先于儒家思想?有没有可能孔子没想过搞什么儒家学派,只是想活出自己的风采,是弟子们、信徒们逐步“修建”出了一个门派?

他说,有可能。

我说,我以前爬泰山,都不知道泰山上有个孔子庙。

他说,过了天街有个岔道,朝北就是。

我说,以前没注意。

他说,以前拜孔子庙的人也少,近20年才逐渐多了起来,考高中的,考大学的,考公务员的,要么自己来拜,要么父母来拜,考上了还要来还愿。

我问,孔子庙也是明朝建的吗?

他说,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康熙十五年重建。

我说,我这次爬山,还看到了四个大字,“望吴圣迹”。但这里应该看不到江苏,最远也就是能俯瞰整个泰安城。(图8)

他说,看不到,是一种夸张手法。据说,孔子在泰山上朝东南方向的吴国望去,问颜回,看到吴国都城苏州门外拴着的那匹白马了吗?颜回说,看见了……

我说,颜回,不实诚。

孔子庙相对比较年轻,关注的人也少一些,作品登陆孔子庙比登陆玉皇顶肯定要容易一些。2008年,范曾发行了一枚纪念封《孔子登临泰山两千五百年暨范曾绘孔子石刻像落成》,宣告作品成功登陆泰山顶。(图9)

范曾在泰山上的出镜频率,堪比古代的泰安知府,与“五岳独尊”石刻一样,孔子庙的楹联也是知府大人题的,清朝道光十二年,泰安知县徐宗干题联:“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可以语上也;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然”。上联摘自《论语》,下联摘自《孟子》,珠联璧合。

横批是啥?

“孔子庙”。(附图10)

更有意思的是这三个字竟然是山东阿斗写的。谁是山东阿斗?

把济南拱手让给日本人的韩复榘。

时任山东主席。

不都传言他是个草包,大字不识吗?

字写的竟然如此的苍劲有力。

乙烯老师说,韩复榘是秀才出身,当年能被冯玉祥重用就是因为有文化,成了冯的左膀右臂。

我说,反正,在山东是臭了。

他说,韩复榘主政山东八年,大力发展教育,若是没有日本人,他口碑应该爆棚。但是日本人来了,守是死,不守也是死,前者民族英雄,后者过街老鼠,他白读了那么多书……

我说,山东人还是比较包容的,竟然没把他的字给铲掉。

他说,有他大哥罩着。他大哥是冯玉祥,死后和几任夫人葬于泰山,生前曾先后两次隐居泰山,墓就在天外村。能埋在泰山脚下,这待遇不输帝王。(附图11)

我说,以前爬野泰山时,偶尔会遇到成片的坟墓。

他说,那是泰山本地人的,迁的迁,平的平,现在没有了。

我问,近现代还有名人能埋在泰山上不?

他说,有一个人你未必知道,范明枢。泰安人,爱国人士,80多岁时,眼不花,看东西很准,1946年,以81岁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10月2日病逝,享年82岁,特批允许葬于泰山。

















DDDD-b0bcb0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