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哥

泡泡哥官网

《单击复制账号》打开微信-添加-泡泡哥。

开个实体店玩玩?

从小到大的印象当中,好像那些大老板都有一个标准形象。


开店的,开工厂的,开公司的。


反正就是要做点什么实体生意才像做老板的样子。


再后来对做老板的概念有了一些变化。


只要是自己给自己干,没给人家打工都叫做老板。


跟钱多钱少没关系,就算是摆地摊也是做老板。


小老板也是老板,老板不分大小。


以前高中毕业,暑期的时候在火锅店打了两个月的工。


是武汉的一家连锁店。


分店当时还挺多的,加起来二三十家。


我工作的那家店平均每天的营业流水大概两万左右,在当时非常非常高了。


要知道我们当时做服务行业的工资一个月才几百块钱。


现在算起来快20年了。想起这个事,还很好奇,特意上网搜了搜这家连锁店。


发现整个武汉现在只剩下一家店了,还是曾经的一家总店。


这个品牌火锅店20年前在武汉还是非常非常有名的。


想不明白那么优秀的一家店怎么就突然落魄了?


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最好的发展时机错过了。


你说错过了吧?


多年以后的海底捞,这些后起之秀是怎么崛起的?


所以落寞之因,肯定是有外人所不知道的一些秘密。


可能是机遇,可能是管理,可能是发展没跟上。


最近这两年关于自主创业的呼声比较大。


这个小圈子,那个小圈子的朋友时不时的传出自己开店做生意的消息。


都是做的副业生意,与多年的主业无关。


说明了什么?


说明大家心都乱了,开始想各种别的出路了。


是什么会导致大家心乱呢?


曾经稳定的主业收入变得不那么稳定了。


特别是互联网生意,线上的各种网店。


开网店不光要跟顾客流量博弈,还要跟平台博弈。


做着做着自己都觉得心累。


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做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意,心比较安稳。


开工厂,投资太大,没订单托底。


那就开个小快餐店。


卧槽,突然想起来我住的小区楼下隔壁那条巷子里。


这些年从年头到年尾都有店铺一直在转让。


从来没停过转让,装修,时多时少而已。


最近更夸张,整条巷子有七八家店在转让。


90%以上都是餐饮行业。


不光是转让的店90%是餐饮行业,整条巷子我感觉70%以上都是餐饮行业。


前段时间跟朋友顺便去那里吃个饭,有一家店,刚刚装修好,招牌也是刚挂上去的。


结果呢?


又贴了店铺转让的电话。


这么迫不及待的转让,是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吗?


显然是老租客租期满了不干了,把店已经转出去了,新租客接手刚刚装修完,又开始转。


常规思路无法理解!


反正如果是我,我是不会租的。


先不说我对这个行业熟不熟。


起码这么明显新装修的一家店,里面什么都没有,空荡荡的。


我就会怀疑里面有猫腻。


怕被骗。


而且现在开实体店,租金一般都不会很便宜。


主街上随便一家几十方的店一两万的店租,太正常不过了。


我见过最夸张的是在地铁口不到12平方的店铺。


房东要价65000一个月。


位置确实是好位置,但是价格也确实贵。


最终这家店被一个卖奶茶的加一个卖炸鸡腿的合租下来了。


对角横切,一家要一半营业面积,平均不到5个方。


好在是地铁口黄金位置。


从早到晚人流川流不息。


难怪朋友以前说在广州沙河,火车站那边的服装批发市场。


好的档口一年租金上百万甚至更多都很正常。


现在?


有的租金可能也不便宜,但是很难再恢复曾经的辉煌了。


这个做实体店生意是一个道理。


房东把商铺租金抬的再高,只要能赚钱,就有人敢去冒险去干。


反过来想,不赚钱的生意,你房东不收租金也没人去干。


人工成本也是成本,装修成本也是成本,管理成本也是成本,还有各种隐性成本……。


从我的视角来看,我觉得各类行业近些年都太难了。


首先互联网的崛起对实体经济就是致命的打击。


本身两个模式在纳税,管理,面向人群各个方面都不在一个起跑线上。


再加上全球经济不景气,国内各个行业产能严重过剩。


不管是有钱还是穷人,大家日子都不好过。


近些年的房地产市场又提前把大家的钱包掏空了上十年。


于是跑网约车的送外卖的大学生越来越多。


线下还有点资产的男的都跑去投资开餐饮店去了,女的都跑去开美业店铺去了……。


电商早期的红利期没捂热几年,又被直播,短视频等新兴媒体模式冲进来搅局了。


同时呢,科技飞速进步,人工智能产业也进来各个行业参和。


比如无人驾驶出租车,无人机短距离速运等等……。


未来的钱,肯定是越来越难赚的。


你认同吗?

PPGPPG-b0bdb0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