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巴烂

车友,小聚。

混入了一位路人甲,是某车友的朋友,说也想买辆机车跟着一起玩玩,让众人给推荐推荐。

汽车,开的一辆宝马730。

看点烟的姿势,很有范。

单从行头来看,有点钱的样子,但是也仅限暴发户系列,拿了一个ZIPPO的打火机,玩的很溜,我要过来看了看,问多少钱。

他说,49。

我问,美元?

他点点头。

我问,从美国带回来的?

他说,闺女在那边留学,前年送我的,说是给爸爸买的生日礼物,我想让她给我带个纪念款的,老的,有年份的。

烟抽黄鹤楼。

我问,这烟很贵吧?

他说,不贵,30块钱一盒。(百盛)

因为我自己不抽烟,所以对烟没有概念,上次家里有公事,安排我去买烟,在我的概念里,我觉得10块钱一盒的烟就不错,买了两条,拿回家直接被训了一顿,意思是咱这样的家庭,用这样的烟?

那?

退!

ZIPPO比较幽默,很快就融入了氛围。

毕竟有新朋友来了,那就要开启山东酒席特有的模式,介绍,先是主陪介绍,然后是自我介绍,大家自我介绍了一圈,轮到他了。

ZIPPO说,我是搞金融的,大家有这方面的需求,可以找我。

我问,哪家公司?

他说,希望。

我问,刘永好的那个?

他说,不是,他的那个额度太小了,十万八万的,我的这个低于1000万不干。

够硬不?

够硬!

如今,做企业的普遍缺钱。

一听,有金主。

大家开启了谈判模式,问东问西,利率多少,抵押物标准……

我觉得你们好搞笑,人家也许随口吹了句牛B,你们就当真了,1000万是什么概念?仿佛就跟掏出几毛钱似的那么简单。

当然,我也不用过多的担心。

在场的没有一个傻子。

可能只是他们比我道行深,看破不仅仅不说破,反而积极配合,这才是高手,让人没有半点违和感,另外,万一说的是真的呢?

酒过三巡。

又聊起了买个什么摩托车。

他觉得,应该买个上档次的,有朋友推荐他买宝马水鸟,还把聊天记录给我们看,有照片,有价格,问如何?

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大家比我狡猾来了,大家都只称赞水鸟是好车,但是不评判聊天记录里的这辆车。

为什么?

从价格可以看出,这是一辆水车。

到我了。

我说,不建议买。

他问,咋了?

我说,没法上牌,不安全。

他问,还有查摩托车的?

我说,平时没查的,但是一旦出事事就大了,玩机车的前提是有牌有证有保险有装备,缺一不可。

他说,先买个练练手。

我说,练手建议买个踏板,先感受速度、驾驶,同时去考个驾照。

他问,考驾照费劲不?

我说,不难,从科目一到科目四不用两小时,现场就拿证。

他说,这辆宝马摩托车是朋友推荐的,他也是玩摩托车的。

我说,玩摩托车的还分很多群体,有玩水的,有玩大贸的,我们这个圈子基本上没有水车,即便有,也仅仅是收藏用的。

他仿佛听明白了。

之前出现过类似的情况,也是一位有钱的主,被另外一个圈子忽悠着买了辆二手的宝马,水车,玩了没几天就被交警抓到了,车是要出来了,但是也吓明白了,把车子卖了以后买了一辆二手的哈雷,去青岛哈雷机车店买的,现在有牌有证,玩的很放心。

机车领域分很多圈子。

有速度圈。

有长途圈。

有越野圈。

有叶公圈。

我们就属于叶公圈,只是喜欢机车,但是不怎么追求速度,只是偶尔组织着出去玩玩,搞个烧烤啥的,所以安全是第一位的。

昨天,牛哥也去看摩托车了,长江750。

偏三。

他是C1D,我是C1E,他的驾驶证可以驾驶三轮,我的不可以,我只能骑两轮,我对三轮也没啥好感,若是玩这个,我还不如玩UTV呢。

他有情怀的原因是什么?

年轻的时候,骑过几年,上下班。

他让我选颜色。

他偏向于绿色,理由就是最高配的只有这么一个颜色。

我个人不倾向于这个颜色,除非当过兵,有这个情怀,作为老百姓选一款绿车其实有些不伦不类。

我也不建议选红或黄。

这些颜色太妖娆。

我建议选亚光灰,之前我谈过一个观点,大红大绿都是初级审美,过了这个阶段以后,往往会突然喜欢上灰色,特别是那些灰色的超跑,你仔细看看,越看越美,比那些大绿大红都要耐看。

有那么一丝内敛。

我建议选灰的。

但是我还提出了两点:

第一、必须要确定能否上牌,不能上牌不能要。

第二、选低配就好。

发动机都是一样的,高低配都在一些花哨的装饰上,例如越野灯之类的,这些玩意要了没用,反而有些另类。

算是定下来了。

牛哥聊天是很厉害的,毕竟在摩托车领域待了这么多年,老板的意思是他们有群,让牛哥抓紧加进去,加进去干什么?

你来做我们群主吧。

有百多个人吧,也都是奔驰宝马的,有钱有闲的一群暴发户,应该是处于转型阶段的,就是从富到贵,当然至于能蜕变成啥,还有待考证。

昨晚,我们俩研究了半天线路。

去哪浪浪呢?

牛哥的意思是他骑着,我坐斗里。

那不行,在我的记忆里,警察抓了小偷就把小偷拷在斗里,我还是另外骑辆摩托车跟着你吧。

去哪玩呢?

要不?去五台山?

牛哥喜欢寺院。

行。

到时我还要再找个助手,就是要帮我开辆皮卡在后面……

我给牛哥推荐嘉陵600,是军版的偏三轮,牛哥不选,理由就是这是大单缸的发动机,声音不好听。

车友聚会结束后,戴姐喊我去喝茶。

她开车,我坐车。

这也是独特的北方现象,女人酒驾貌似总能网开一面,不说人人酒驾也差不多,北方酒场这么多,但是代驾没有市场,那天我特意问了一下代驾,问本地有多少个做代驾的?

一共六个人。

戴姐说河西有楼盘要开了,问我有没有兴趣过去拿几套?

我问,有多大的利润空间?

她说,在于谈。

我问,大约?

她说,若是急,一套能看1万元,若是不急,一套能看10万元。

我问,持有几年?

她说,两三年。

但是,需要找没买过房的亲戚朋友,最好是白户,就是完全正规的操作,给他们买上房子,两年后再卖掉。

什么买法呢?

对房。

例如一梯两户,就直接一对一对的买。

例如17楼的1701与1702同时买下,然后呢?

卖给大户。

例如两户一通起来,这就是300平的大平层,隐蔽,而且等于电梯都是自家的,新房子很难买到对房,二手房更没有可能。

但是,这个需求却一直存在。

问我认可不?

我说,绝对认可。

她把户型图都复制过来了,打印出来了,让我一起分析分析哪些户型不错,哪几个楼不错,她想过去选好楼层,例如16、17这样的。

这个很简单,用排除法。

小区靠马路的这一圈全部排除,然后把采光差的全部去掉,只剩余中间四栋还不错,那要是我选,我就选这四栋的17楼,一共是1200平。

然后,我们俩又在那里算了一会账。

即便是市场价不涨,也至少有10%的纯利润,若是涨?那就不好说了,风险点在哪呢?

农村亲戚具有一定的不可控因素。

例如赌博了,欠债了。

除非找我姐这种,但是也有风险,就是她们害怕跟我有经济瓜葛,主要有姐夫与我媳妇存在。

折腾这么多本金,这么长时间,赚80万?

没意思。

戴姐为什么对“对房”有兴趣呢?

刚开始流行学区房时,她买过一个单元,从一楼到五楼,那时房子最高是五楼,她的想法是租出去,自己住二楼,父母住对面。

后来呢?

就有人想一买一对。

她陆续把房子卖出,等于二楼是白赚的。

是在房价没有上涨的前提下,她意识到了“对房”是可以在房价横盘时有溢价的,这几年也一直在瞅这样的机会,但是很难抢到,因为好的楼层都被人提前预订了,若不是好的楼层又没有太大意义,人家想住个大房子肯定希望在好楼层。

这次呢?

她有资源能够先选。

但是选少了也没优惠,所以希望能拉上我。

与大城市不同,小县城倒腾房子的多是女人,因为女人没啥事,天天想这些,而且女人在家管着钱,智慧女人就选傻办法,就是买房买沿街,傻女人呢?做微商做P2P。

我表达了我的观点,若是在河东边,有这样的房子我肯定要,哪怕为自己住也行,但是呢?

河西我觉得还是农村。

至少五年发展不过去。

我对河西没啥感情,很少过去,若不是我姐在河西住,我几乎不会过河的,虽然直线距离只有1公里,但是我也觉得很遥远。

我说不买,戴姐就不会再试图游说我了。

因为我这个人有什么事好写写,一写呢,就往往以受害者的角色出现,仿佛被人迫害了,例如选别墅时,售楼员给了我一把三条腿的椅子,成了我不买的理由。

这都是借口。

是当时我没看好,她们几个女人看好了。

我退出了,她们买入了。

现在每人至少赚了300万吧?这才几天的时间,但是当着我的面她们不会再谈别墅的事了,觉得刺激到我了,意思是当时喊你买你不买。

我不买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我本身就是从HOUSE搬到楼上的,你们再忽悠我搬下来?我肯定不乐意,而且当时我比她们眼光更前卫了,我认为别墅不适合居住,大平层才是未来,当时还有个做电梯的姐姐,她跟我观点一致,她本身住别墅,后来进了大平层,她认为别墅不值得投资,我觉得她肯定比她们几个有眼光……

没想到,傻人有傻福。

戴姐办公室里有百合。

我问,这是我媳妇家的?

她说,是的,花期很长,很不错。

我说,我媳妇现在是本地名人了。

她说,我很多朋友都在她群里。

我说,本地女人基本被营销了一遍,现在回家就跟我讲,她在本地比我有名多了,逛街都有人认识。

她说,的确是。

我说,若是她能输出点什么,就更完美了,从小商小贩可以上升到艺术高度,例如每周推出一组摄影作品,要么是每天写点东西,让大家从认识到崇拜,那才是刮目相看呢。

她说,其实可以分享你的文章。

我说,她不会那么做的,因为她做的一切都是在试图去懂懂化,就是不希望让人觉得她是我媳妇,意思是她独立发展起来的。

她说,这才是傻了呢,有飞机不坐,非坐马车。

我说,也是好事。

她说,你媳妇这么多群,这个资源的确是很厉害,但是怎么用,是个大问题,若是只是卖卖红糖卖卖枣,人慢慢就散去了。

我说,装高大上,不赚钱,一接地气,人都跑了。

她说,主要是现在各类群太多了,该退的都退个差不多了,不会因为买个花买个水果长期蹲在一个群上。

我说,是的,没有太强的忠诚度。

她说,这么多群,除了单位群,亲戚群,再就是咱那个群,别的群该屏蔽的屏蔽,该退出的退出。

我问,今年有没有计划去自驾西藏?

她说,开车没兴趣,若是骑摩托车,可以尝试。

我说,我一会找篇文章推给你,一个北京女孩骑VESPA走西藏大北线,非常牛,骑的跟我同款的,这篇文章也曾经很火。

她说,太冒险的玩不了。

我说,最佳状态就是带着拖车,遇到好的风景骑一段,咱现在才有这个玩法,我们第一次自驾去西藏时,那时人家浙江的玩家已经这么玩了,大路虎拉着大宝马,只要风景给力,立刻切换成机车模式,咱现在玩的是人家10年前玩剩下的。

她说,前几天,咱这边摄影圈里组织进藏了,20多天,刚回来,前几天还给其中一位朋友接风了。

我说,他们走的318。

她说,对。

我说,成为艺术家的捷径是搞摄影。

她说,摄影也是大学问。

我说,摄影分三个档吧,第一档是技术+器械,就是如何拍出漂亮的照片,多数摄影玩家都处于这个档,而且容易走火入魔,在这个领域越陷越深,几乎所有的培训也都在朝这方面发展。第二档是审美,就是知道什么是美,只是用相机给截取下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拿手机拍照也很牛B的缘故,因为他知道该截哪个区域,搞艺术的多是这一派,可能机器很一般,但是作品很给力,第一档进入第二档的天花板就是审美力,这玩意有天生的成分,也有后天的培养,就如同穿衣打扮一样,有些东西就是从骨子里带来的。第三档则是意识流高度,可能到了佛说家常话的阶段,什么滤镜什么PS,一律不要,只是简单的记录,却很有高度。

她问,那人像摄影呢?

我说,人像摄影也分两类,一类是摆拍式的,例如潘石屹在做的就是这个,一类是抓拍式的,例如体育摄影记者。潘石屹做的事其实是很有意义的,他的想法是给中国企业家拍张照。

她说,最近看他给牟其中拍了一组。

我说,他是牟其中的粉丝,当年万通六君子里有四个人是牟其中的部下,耳濡目染,老潘自然也崇拜起来。

她问,你如何看待牟其中?

我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企业家,普遍不是真正的企业家,因为他们是有情怀杂念的,家国情怀,有理想,有抱负,做的很多事都是大事,想为国家做点事,为人民做点事,太邪了不合适,太正了也不合适,因为企业家的根本还是经营好一家企业,让企业赚钱,新一代企业家身上就没有这么多抱负了,自然也就没有这么多包袱了,你看马云,看马化腾,他们何时如此大局过?眼里都只有他们的小家,没有大家,但是这未必不是企业家最正确的姿态,做好企业,操好自己的心,就是对国家最大的爱。

她说,你可以让媳妇朝人像摄影这方面发展。

我说,她跟我一样,喜欢什么,也只是三分钟热度。

她说,你要多鼓励。

我说,白搭。

她说,要有耐心。

我说,之前有过一个搞摄影的过来,算是衣食无忧,他的意思是怎么可以实现弯道超车,毕竟摄影方面出头太难了。

她问,你的观点呢?

我说,我觉得,若是想弯道超车必须取决于三点,第一,一流的素材。第二、合理的输出频率。第三、商业化运作。

具体怎么讲呢?

素材,我建议还是要选人,但是呢,是有个性的人,有代表性的人,不是拍肖像,而是抓拍模式,例如磨刀的艺人,晒太阳的老头……

频率,我建议每周出一幅作品。

然后呢?每年搞一次小型的展览,有网上的展览,有线下的展览,频率其实是最重要的,但是往往被人忽略,例如我的文章读者粘稠度很高,很大程度就是频率保持的好,就如同大家学会了抽烟一样,一不抽,就觉得难受。

商业,在于家装市场,摄影作品一直都没找到很好的商业运作模式,过去主要是视觉中国,最近也遇到大事了。

就是做正规版权的家装画,内容是你的摄影作品,带签名的,限量版的,例如一版1000张,但是主题不是人像摄影,而是动物主题、风景主题的。

这个市场也很大,国外已经流行了。

随着版权意识的增强。

国内也会慢慢兴起的,而且这个也便宜,例如花300元买幅真的摄影作品,有签名的,你不买吗?

大家能接受。

但是,做这些都需要耐心。

就是慢慢地培养属于自己的粉丝,是需要时间来加成的,欲速则不达,可是大家哪有如此的耐心?

都在追求速成。

还有,就是一定要跨越低级趣味。

例如好美、感动、赞叹。

这些都是低级趣味。

能让人哭的眼泪哗哗的未必是好作品……

这是两个概念。

戴姐说,挺佩服你的,天天写。

我说,习惯了,另外我现在不是天天写,一周只写五天,我觉得无论做什么,都应该有周末,这样可以便于思考,提升,否则容易生活在惯性中,除了写文章外,我还有两样东西也保持的节奏很好,一是定投,二是健身,都是风雨无阻。

她问,没有累的时候吗?

我说,没有,反而很兴奋,因为我觉得自己的生命有节奏感,就是每天有期盼,例如早上醒来,我都是先摸手机,看看懂懂昨天写了什么,虽然是我昨天写的,但是当我今天以读者的身份去读时,还是感触颇多,未来我会再增加几样,就是自己哄着自己玩,例如我把生命按照100天去规划,例如这100天每天坚持请一个人吃午饭,下一个100天每天骑行50公里,下一个100天每天看一部电影,就是把自己活成一种纪录,很难被打破的那种。

前几天我大学同学找我,女生,她是美术系的,家是沂南的,大高个,当年我记得她是个大美女,现在看,就是个大嫂。

她找我,我还不愿意去见她。

她很少回来,我觉得不见一面也不合适。

去的路上我在想,为什么我不愿意见呢?

我希望我们彼此的印象都还在20岁左右,青春最绽放的状态,虽然也不是初恋,就是普通朋友,我也希望如此,所以能不见就别见了。

见与不见,又有什么区别呢?

都老了。

前几天,我还在想,趁我现在还稍微年轻一点,应该把过去的朋友挨着拜访一遍,理由就是我现在还有头发,用不了几年,可能就没有了。

没有头发了,去见人家,多不合适。

趁自己还能看。

应该去见见。

她起点很高,硕士,而且在高校任职,不过貌似起点高的人往往会遭遇中年危机,就是起点太高了,一旦进入工作环境就会进行平稳的巡航状态,而那些一毕业就不如意的同学呢?则一直在挣扎。

挣扎着挣扎着,超越了。

她离异,自己带着闺女。

至于为什么离异,咱没多问。

唯一的感觉就是老了,有皱纹了……

也没有太多共同的话题,就是回忆了回忆过去,就没有然后了,问了问彼此有几个孩子,还要不要二胎之类的。

她说,其实要那么多孩子对女人不公平,指望养老也不现实,我爸三个儿子,我是最小的,但是依然被送进了敬老院。

我说,有钱的才送敬老院。

她说,是这么个道理,因为几个孩子凑凑钱就够了,人家那些独生子女的呢?可能就不送了,反而是好事。

我说,等咱老了,直接安乐死就行了。

不欢而散。

不欢是内心的不欢,咋老成这样了?

回家,有老大姐找我,理论上应该喊阿姨,骑自行车认识的,她闺女是88年的,老大姐虽然也骑自行车,但是家庭情况一般,过去就是种地的,后来在城里做点小买卖。

大体描述了一下基本情况。

闺女与女婿是单位同事,感情很好,有两个儿子,大的8岁,小的3岁,女婿是一表人才,不仅仅如此,公婆在本地都有头有脸。

是什么状态呢?

公公婆婆、老公公老婆婆,四个人在照顾着小两口。

家里开销全是公婆的。

要离婚。

离婚的理由是女婿出轨了,不止一个,不止一次。

我问老大姐:你的想法呢?

她说,男人不都这样吗?绝对不能离婚,说的难听点,这样的家庭,咱错过了就再也找不到了。

我当时就在想,处在我这个位置,我是懂她的,因为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她说的我都懂,若是把这些话变成文字或者说给别人听,那她就成了让人恶心的父母。

包括我们看一些电影,当农户把闺女“卖”给那些少爷时,仿佛都是狠父母的角色,为了钱,别的什么都不考虑。

我问,公婆家知道不?

她说,知道,他亲娘都让气的要上吊。

我问,闺女要离婚的决心有多大?

她说,回来说了两次了,我都好几晚上没睡着了,她就是想不明白,一旦她挪了窝出来,人家马上就给占上了,想回去也回不去了。

我问,共同财产呢?

她说,两口子没有房子,都是公婆家的,她只要出来,就是净身出户,而且俩儿子她也捞不着。

我说,那是犯傻了。

她说,所以希望你能去劝劝。

我说,行。

我马不停蹄的约见了她闺女……

一聊。

明白人。

我又回过头来跟老大姐传话:放心吧,你闺女什么都懂,你就放心睡觉吧,她是个大人了,又不是不会算帐,什么都明明白白,你担心的她都懂,她只是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愤怒,演戏给婆家看的,意思是你们一家对我不公平,什么玩意?动不动出个轨。

平息过后,我在想,其实女人在婚姻中很不公平,即便是遭遇了什么委屈,所有人也是站在维稳这一边,包括自己的亲生父母。

为什么?

因为在委屈与陨落之间。

做父母的,都宁愿选择委屈,委屈点委屈点,总比你离婚后找个老男人强吧?!

其实,娘家人是怎么想的?

包容都是表面的包容,是一种妥协。

内心?

想把女婿撕个稀巴烂!

记得有年,我姐夫打了我姐一巴掌,我姐带着存折抱着孩子就到我家了,到我家时手掌印还很清晰,我爹就问了一句:你还打算继续过吗?继续过就按照继续过的办法去解决,不过就按照不过的办法去解决。

我姐收拾了一下,又回去了。

作为我,什么都不能说,毕竟,她还要继续过!

但是,我心里很疼,比自己挨打还疼!

………………………………
特别说明:文章非纪实文学,我不一定是我,你不一定是你,切勿对号入座!
………………………………


b0aiDDDD-b0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