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8

陈老师,作家。

正儿八经的作家……

什么人才可以称得上作家?

至少是省作家协会会员,当然,若是国家级的,那更是!

例如我,充其量可以自诩,写手。

球友、车友里偶尔有人喊我“作家”,那是绰号,不能当真,若是我在他们面前真的自诩是作家,会被笑掉大牙的。

陈老师下乡三年,在村里挂职过,在镇上挂职过,地方上对他很是照顾,给他腾了一套民宅,就在山脚下,有山有水,安心创作。

写了一本书,新时代农村题材。

属,命题作文。

越是这类作品,越容易获奖,特别是一些专业奖。

陈老师,年龄不大,74年的,但是依然是老习惯,钢笔创作,然后由工作人员给敲到电脑上。

修改过几稿后,打印,订装。

发给几位他比较信任的文学从业者,为什么说是信任呢?

因为,有泄稿的可能性。

其中,也发给了我一份。

我们负责的工作是什么?

纠错!

有点类似拍电影时的场记,我们看电影总看到“场记”俩字,但是不知道是干什么的,场记其实就是找茬,专门挑错的,预防穿帮,台词穿帮、道具穿帮、逻辑穿帮……

真跟侦探似的,每个细节都需要反复的拿捏。

例如墙上的表是4点15,而主人公的手表显示1点10分,台词是:午饭怎么吃?

这些,我们普通人发现不了的穿帮。

场记就能发现!

小说更是如此,作家有思维的局限性、经历的局限性、知识的局限性,更需要“场记”,所以写出的文章,要先发给一些作家认为有高度的“读者”来给读一读,看看有什么问题,听一听反馈,然后再次修改。

为什么中国的影视剧漏洞比较多?

场记有责任。

更主要的是编剧多是个人担任的。

个人是有局限性的。

而老外的编剧呢?是个团队,例如《急诊室的故事》,即便专业人士来看都觉得没有瑕疵,为什么?

编剧团队里就有一线医生。

陈老师把稿子送来后,我没空仔细读,我让同事先帮我读一遍,把人物拓扑图画出来,再画出事件拓扑图,就是什么事,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为什么要画这个呢?

这是骨架。

作家怎么创作的?

先画的骨架,后创作的。

若是一气呵成的作品?

一画拓扑图,漏洞百出!

陈老师周五设了个场,意思是让大家碰碰,提提意见……

那我需要应付式的大体翻翻,否则一聊天就露馅了。

这类小说,若是让我评分,0分。

因为,人物太假。

过于扁平化,过于高尚,完全就是《龙须沟》,有次我去深圳,在机场买了本老舍的《茶馆》,内容竟然是买一赠一,后半部分是《龙须沟》,我在想,老舍自己读着会不会脸红?

完全就是唱赞歌。

我看豆瓣上有个评论,基本代表我的观点:给三分吧,看在《茶馆》的面子上。

轮流发言,到我的时候,我提到了两点逻辑性错误。

第一、黄烟跟其它农副产品不同,不是由商贩上门收购的,而是直接由烟农卖到烟草公司,中间没有流通环节,说的更准确一点,黄烟属于管制商品,从原材料开始就是定向流通,所以德福儿子的职业应该改一下,例如改为收玉米,现在政策我不大了解,过去无证收玉米也是违法的,不是有个很著名的官司吗?《农民无证收玉米被判刑》。

第二、旅游开发商卢总花200万买了辆宝马X5,这个是有问题的,因为现在X5的价格在60万到100万之间,所以这个位置建议把价格直接去掉。(人物原型那辆X5上路的确花了200万,不过人家那是X5M,车型太偏,不适合作为小说中的人物座驾!)

文人也喜欢喝酒,陈老师张罗大家都喝点,咱是晚辈,也不好意思不喝。

喝了点酒。

陈老师问,大家能给作品打几分?

大家普遍都是高评。

轮到我了,我弱弱地问了一句:是谈真实感受吗?

陈老师说,但说无妨!

我说,不符合我的胃口,我觉得人物形象太正,就是你写的这些人,我们村没有一个能对上号的,还有就是过于追求因果报应,总想让他们在书中就得到报应了,例如德福花钱拉票想当村主任,结果儿子出了车祸……

陈老师大人大量,很认真地记录。

但是,我又表达了我的另外一个观点:只有你这么写,才可以出版,才可以获奖,而且大部分读者也喜欢类似的风格,这不就是新时代的《平凡的世界》吗?

我记得有次我在文章里说《平凡的世界》写的很一般,结果评论里炸了锅。

在我的标准里。

不算好作品!

散席时,陈老师送大家,到我时,陈老师使劲握着我的手:小董今天提的几个点都非常好,真是用心了……

回家后,苏姐给我发了条微信:以后少喝酒,喝了酒话太多。

早上,醒酒了。

觉得自己做的不合适,急忙给陈老师留言,表达了歉意。

然后打电话给苏姐,问我是不是说了什么过分的话?

苏姐说,提建议不是让你提意见,例如你提到车的问题就非常好,说明你读的很认真,后面提到的那些,就偏题了,潜台词是不如你写的好。

我说,的确是我真实感受。

她说,那也不能说。

文人相轻,还有一点说明什么?

文人敏感。

读者批评自己的作品,可以说对方没读懂。

但是,同行批评自己的作品。

那就是另外一个概念了。

人家也是专业的,你能说专业的不够专业吗?

骑车时,我在剖析自己,就是为什么我经常性的会否定一些作品呢?是这些作品真的不行,还是我心理扭曲了?

是不是我在通过批评别人的作品来抬高自己?满足虚荣心?

这么一分析,还真有点。

就是从内心深处,我觉得陈老师写的这些,是垃圾!

不如我写的好。

自己这么一分析,又把自己批判了一番,自己过于狭隘了,应该积极看到别人优秀的一面,还有要把姿态放低,你这么牛B你为什么没成作家?为什么没资格去挂第一书记?连身份都是临时工,人家陈老师再差也是正科。

自己的攻击性体现的是嫉妒。

不是爱!

所以,总是瞧不上那个,瞧不上这个。

说明,自己内心不够幸福。

自己的快感要来源于阿Q式的打压别人……

一提谁。

哎!白搭,不如我有钱,不如我写的好,不如我读书好。

全是比较式的虚荣心。

本地论坛有个小伙,很是活跃,很是勤奋,天天写,但是,一看就没怎么读过书,语句也不通顺,词语拿捏的也未必准确,基本就是初中生。

这小伙叫德克。

本地的朋友应该比较熟悉。

德克专门请我吃过饭,他想求证的一个问题是,倘若他坚持下去,能不能成为懂懂甚至超越?

我给出的答案是NO。

理由是什么?

写作是讲天赋的,9成天赋,1成努力。

在你身上,我没感受到这份天赋,若是方向错了,你不是越陷越深吗?

一晃,四五年过去了。

他竟然,小有名气了。

若是单纯论读者数量,在本地他比我有影响力,偶尔我从朋友圈别人分享的链接里点进去看看,写的也好像有那么一回事了,把自己化身成记者了,采访着本地的人和事,而且还做了一个抖音版的,抖音版的非常有意思,我看的那一期是采访的挖掘机司机,小伙子谈自己开了多少年挖掘机,为什么选择这个行业,一个月能赚多少钱,这几年活好不好干……

我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的正确性。

竟然讨厌德克了。

甚至刻意屏蔽了他的朋友圈,因为我看他的每一条朋友圈都觉得在装B,在演戏,刺痛到我了。

按理说,他的量级是不值得我提一提的。

我却总觉得他的崛起是侮辱了我的判断。

一直到有一天,我媳妇做鲜花,德克帮我媳妇免费做了一次广告,那一期团花炸了,团了平时的好几倍,等于他替我媳妇背书了,给我媳妇一次性输送了几百名优质花友,事后媳妇喊我一起请请德克。

见了面。

相互吹捧了一番。

酒过三巡,德克一脸崇拜地盯着我:董哥,给我指条路吧?

那一瞬间,我突然就释然了。

这原本就是咱自己家的小兄弟,咱若是对他好一点,他每年都会定期上供,而我却偏偏敌视人家,这不是把人家拎来的猪头往外推嘛!

我的建议是两点:

第一、突破地理限制,不要局限于临沂。

第二、不怕出丑,大胆去写。

青岛有个很有名的歌手,叫沙洲,当年他在青岛的CD销量都能超过周杰伦的,就是用青岛话唱RAP。

前两年还去《中国好歌曲》里唱过一首《挖蛤蜊》,这哥们人脉资源是一流的,黄渤、黄晓明都是铁哥们,黄晓明在湖南卫视唱的那首青岛RAP就是沙洲给量身定做的。

有一天,我听了GAI唱的《沧海一声笑》,突然想起了沙洲,我就在想,沙洲不是更有天赋吗?17岁就成名了,为什么没有走出来呢?

青岛话局限了他。

写文章是需要有足够好的心理素质,无论你写的多么好,都有人要挑刺,甚至谩骂,例如到我这个级别的脸皮,那无所谓,你爱说啥说啥,大不了我用一句话就能安慰自己:黑也是一种深度致敬!

若是真讨厌你,他连看都不会看的!

写文章最难的是从量变到质变,首先你要有量,写的足够多,循序渐进地改变,前段时间我在飞机上看了一部电影,若是今天来评判的话,就是抖音剧级别的,制作粗糙,胡编乱造,叫《代号“美洲豹”》,张艺谋导演的,巩俐、葛优主演的,这阵容强大不?

张艺谋都不好意思承认这是自己真正的作品。

豆瓣上看到一条评论:80年代末,中国电影人一心或者是无心想拍一些比肩欧美港台动作片的影片吧,结果搞出一堆雷人的东西。与众不同的是,这部云集了如今的一干明星,葛优,巩俐,张艺谋,好像还有王学圻~现在我们骂无极,骂三枪,其实和当年比,中国影片的进步还是灰常明显的。

但是,你要这么想,若是没有这些作品的尝试、铺垫、总结,能有后来的张艺谋吗?

包括你去看赵本山、郭德纲的早期作品。

都很“雷人”。

赵本山有部小品叫《三鞭子》,今天来看,就是《平凡的世界》,就是《龙须沟》,里面有这么一段台词:我老赵三声鞭响,乡亲们就立刻到场,来接县长。(啪啪啪三鞭)乡亲们!高粱米饭炖大豆腐准备好!县长给咱修路来了……

赵本山后来很少有类似的主旋律作品。

郭德纲的作品为什么好?

他只要搞笑,不要主旋律!

所以,我对德克的观点是。

不要怕写的差,尽管写,也不要追求什么精品,先把创作频率保持住,然后再谈质量,精品不是你长期策划出来的,而是在你日复一日创作中,突然有一天,灵感来了,手感也有了,就有了。

所有的作家,都是每天都写,从不间断!跟运动员训练一样,没有什么节假日!

还有一点,就是要确立自己的路线,是写给谁看的?

若是走剧本路线,走评奖路线,走记者路线。

那么,就要选择扁平化的写法,人物有好有坏,甚至动不动升华,例如妓女在关键时刻突然有爱了,甚至到了抗日的高度。

最典型的,《金陵十三钗》。

《金陵十三钗》讲了个什么事?

就是日本鬼子进军南京时,日军看中了躲在教堂里的十几个学生,全是处女,想把他们贡献给领导们享用,当然找了一个很合理的借口,就是让她们去唱歌。

同时躲在教堂里的还有十几个歌妓。

这十几个歌妓觉得,这些孩子们太可怜了,而咱,都是职业干这个的,要不,咱换上学生装,替她们去陪侍吧,从而把这群孩子替出来。

这就是故事结构!

那群歌妓哪是去送死?分明是去会情人?描眉画黛,一个个屁股扭的浑圆!

大部分电影,至少与票房挂钩的,都需要做扁平化处理,因为观众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深入思考,反正要么是黑的要么是白的,你别给我搞个灰的让我琢磨不透。

这就是剧本。

可是,不符合咱这样的胃口。

为什么?

咱爱琢磨。

明明知道去送死的事,为什么还争着去呢?咱的理解是啥?在死亡面前,都使劲退才对,不是没有人这么拍过,《1942》就这么拍的。

电影好吧?

真好,我认为是跟《集结号》一样的巅峰之作。

但是,没票房!

里面有句台词:他先是一个人,其次才是一个中国人。

为什么有这句台词呢?

老百姓饿得不行了,小日本给这些人发粮食,这些人就抱着枪替小日本上战场,打自己人。

这是符合逻辑的。

包括大千金把自己的宠物猫煮了吃了,自己为了吃饱饭去当小姐,伺候客人不周,客人问了一句,咋了?不愿意伺候?大小姐哭着说:大爷,对不起!我吃的太撑了,蹲不下了!

这是我眼里的好作品。

人性大作!

可以载入中国电影史,但是,没有好票房!

若是按照《1942》的拍法,应该怎么来拍《金陵十三钗》,是那群学生觉得这群歌妓肮脏,排斥她们,鄙视她们,小日本来寻欢作乐时,大家集体把她们推出去了,意思是她们都是烂货,你们随意玩吧,歌妓们不要不要的被这群学生推了出去……

这是符合逻辑的,也是基本真相。

故事的原始版本就是如此的,当时是一群妇女躲在了教堂里,不是女学生,妇女们天生讨厌歌妓,歌妓也觉得自己矮人一等,小日本来找女人,意思是找几个固定的,那么士兵们就不会骚扰良家了,你们推荐一些吧?这群歌妓被逼出去了。严歌苓写的小说最大化的贴近了这个版本,但是还是做了适当的美化,小说里也是悲剧式写法,就是这群歌妓死的死疯的疯,主人公被毁了容,故事是从审判战犯开始的。

到了张艺谋这里。

那群歌妓,全是HERO!是主动要求替换!

我是剧本控,所以我看过这部电影后,给出的评价是差评!

剧本,反人性!

但是,从市场、从需求,张艺谋按照现在的剧本拍,就是对的,至少看了前半部分恨小日本恨得牙根痒痒,把女人糟蹋了还直接拿刀开膛。

使我想起了南京大屠杀那个女性雕塑:她的孩子被恶魔摔死了、她的丈夫被恶魔杀死了、留下一人的她被恶魔凌辱。

其中有个片段我觉得拍的非常好,就是日本军官到教堂里弹琴和唱日本民谣的那一段,一口流利的英语,又懂音乐,会弹琴会唱歌,而且很有礼貌,因为自己的士兵闯入教堂而道歉,若是故事到此,我觉得也算温馨的一面,就是战争中也有爱的一面。

但是,后面的照应,其实是败笔。

后来这个军官又出场了,让这些学生去唱歌。

那么,前面所有的行为,都成了黄鼠狼给鸡拜年!

这是我给德克的建议,就是你想走阳关大道,就要扁平化的写法,对自己人多赞美,对敌人多憎恨……

无论赞美多狠,憎恨多深,都是对的!

郭德纲什么时候才上的春晚?

学会唱赞歌的时候。

郭德纲不想上吗?

想!

上不去!

过去上不去,郭德纲的论调是啥?

不屑!

但是,你真正要想走向巅峰,还是需要春晚的……

我建议德克不要盲目的效仿我这种写法,我这种写法容易获取小众读者,但是容易被主流讨厌,见不得阳光。

关键是,没有好下场。

看微博上,类似我这种写法的,粉丝众多的,都死了。

临死,还要高呼一声:被禁是写手最高的荣誉!

别去追求这些。

只有活下来,才有机会。

因为德克,我把天赋这个观点改了一下,什么叫天赋?

喜欢,就是最大的天赋。

喜欢写,天天写。

早晚,都会粉丝无数。

大约十年前,王通谈过一个观点,只要你坚持写,频繁地发表,名字经常出现,你就是权威。

至于你写的啥,不重要。

有人就遵循了他这个建议,找了一名助理,专门做什么?

偷梁换柱。

把别人的文章打散再组合,署自己的名。

不到一年。

也出名了……

果然!

昨天,来了个小师妹,师范院校化学系的,96年出生的,看穿着打扮,农村丫头,这东西都写在气质里,就是可能穿的衣服也不便宜,但是在一些细节搭配上,不恰当。

很羞涩。

提了两瓶茅台给我。

里面还有小票,我拿出来看了看,是在本地买的,这酒是真的,之前我科普过,现在没有假酒,越贵越没有,全是编号制,你觉得有问题,随时可以来退。

当茅台成为焦点时,这些大卖场非常在意这一点。

就是绝对不能成为信誉的滑铁卢。

宁愿贵点,不售假。

两瓶5200元。

这酒可以退……

我先说了酒的事,意思是我不要,你是个学生,看颜值也不像能被包养的样,哪来的钱?拿自己的生活费买酒送我,太糟蹋了。

何况,我也不喜欢喝酒。

她是拿捏不准明年要不要回来工作,想了解一下政策、方向,还有就是有没有捷径可走,因为教师竞争越来越激烈,过去她这种资质可以直接进高中的,后来高中需要考试,但是去下面乡镇的话,免试。

现在,全需要考试。

狼多肉少。

有捷径吗?

也有!

最简单的,参加定向培训,10万元包过。

这类培训是比较专业的,培训过和没培训过,绝对是天壤之别,就是你要相信专业的力量,自学是白搭的。

当然,若是疼钱,可以选不包过的,培训内容差不多,只需要一两万。

但是……

倘若你预算更多,例如二三十万。

那就有了更多的操作空间,例如在乡下与县城不同,教初中与教高中还不同,教三中与教一中也不同,这些就是可操作的。

那我们就需要再次研究,除了考试,有没有捷径可走?

例如,能不能人才引进?什么人才标准?例如山师的毕业生想回来教书,那是一路绿灯的,还要求着人家,回来吧,回来吧!

定向政策,定向研究。

一方面,能否修改你的毕业条件。

一方面,能否修改这边引进条件。

一句话,不是不可操作,总有特例,也就是这几年严谨了,前几年还有师范(中专)毕业的教高中的呢,连高中都没读过,竟然……

在所有的钱里,最安全的就是调整工作的,为什么?

没人承认!

只要有钱,就是那句话,一切皆有可能。

不要分散投资,就投一人,《教父》里最经典的一句台词就是:一切都是生意。

但是,我不建议回县城,不如运作另外一个方向:优干保研。

推荐优秀学生干部免试攻读硕士学位并保留入学资格留校工作,但是呢,这个可不是十万八万就能运作的,主要是不能太明显,你就是个阿斗,给多少钱也没人给你运作。

送小师妹走。

酒,她死活不带了。

出门时,我发现她竟然有车。

我问,谁给你买的车?

她说,我自己。

我问,平时开着上学?

她说,没有,平时放家里。

佩服!

她走后,我们在微信上又聊了半天,我还把聊天记录截屏发到了朋友圈,她在兼职做电商,一年能赚个几十万吧?她余额宝有47万的存款,这是截图给我看过的,基本真实。

晚饭时分,我看朋友圈她还在县城,没回去。(她家是下面乡镇的)

我问,过来晚饭不?

她问,老师,您方便吗?

我说,方便。

是我对她产生了好奇,我觉得她这样的人,未来未必是一名优秀的教师,但是一定是一名优秀的创业者,大家可以观察所有的创业者,他们有一个共性,就是大学时就已经出类拔萃了。

商业是需要天赋的。

这小姑娘,就是有天赋的。

未来,无敌!

一起吃饭,她还是比较害羞的。

我说,我能猜到你怎么进入电商领域的。

她说,那你猜。

我说,你结交过一个做电商的男朋友。

她说,不对!

我说,也或者是你在类似的公司上过班。

她说,这个对!

我说,你喜欢过他。

她说,只能算欣赏吧!

我问,你觉得自己的生意能持续多久?

她说,基本可以一直持续吧,客户比较稳定,我们这类目竞争也比较小。

我说,那我不建议选择回县城,因为县城的老师是没有这个精力去做兼职的,全天都排得满满的。

她说,本科留校的概率比较小,主要是我不愿意读研究生了。

我问,若是拿50万出来换个留校名额,你换吗?(我专门咨询了一下专业人士,这个砝码差不多!)

她说,我可能不舍得,主要是我也不知道我是不是应该工作?是家里人希望我能安稳一点,毕竟我是个女孩子。

我说,父母并不是真的逼你非要工作,而是希望你过的好,若是你过的比上班还要好,父母依然会祝福你的。

她说,可能就跟您说的一样,更多是想体验一下。

她做了一个什么业务呢?

她从大一就开始做勤工俭学,手下一帮穷学生,她算是个头,怎么接触到电商领域呢?她发贴做小时工,而有个电商团队招募小时工,她带着学生们去帮忙,就是打包……

慢慢对这个行业越来越熟悉,她就开始捣鼓大学生创业的事,在一个创业园搞了一个物流中转基地,可以理解为仓储中心,替电商打包、发货。(我认为是老板疼她、喜欢她,从而成就了她,因为这很明显就是送的蛋糕!)

依托的就是她手下庞大的廉价劳动力。

做的不大,一天2000来票。

一票毛利润是2元。

到她手的纯利润,一单能有大几毛,我问她能稳定在一天1000元利润不?她说差不多。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增量市场呢?

因为,仓储式发货是一种趋势,最典型的,京东入仓!

吃完饭,分手时。

她说,董老师,其实我最想问的一个问题是,你没有去教书,而是选择了自由职业,同学们是觉得你堕落了还是腾飞了?你自己怎么认为的?

我说,我那时谈了一个女朋友,她觉得我不务正业,跟我分手了,她应该代表了大部分人的观点,认为我是堕落了,我自己认为是腾飞了,彼此都不认可吧,现在有什么“班”我都不会去上的,因为“班”就意味着失去自由,我不想把自己的生命挥霍在别人手里。

她说,那我就有答案了。

我说,我还是希望你能全方位体验一下,例如工作上半年,若是的确不喜欢,那就拜拜,否则你一辈子都惦记着。

她说,以后还能来找您聊天吗?

我说,随时都可以。

我能感受到她的纠结,她内心是不想上班的,但是总想上给别人看,仿佛被绑架了一般,最初我对她有误判,以为她是想送礼走捷径,其实她并不想。

她只是寻求认可,就是直接做一名创业者,有钱人!

你知道吗?

你有钱后,你可以买时间!

之前摘抄过一段话:一个人对时间越尊重,越珍惜,那么他成熟的程度就越高。成熟的人,必因对时间近乎洁癖的偏好,用优先级杀死那些浪费时间的事情,用金钱来为自己省下更多的时间,从而他必将比别人拥有远远更多的时间。

最可悲的是,每天干着自己不愿意干的事!

………………………………
特别说明:

A、文章非纪实文学,我不一定是我,你不一定是你,切勿对号入座!

B、文章为有偿阅读,单篇1元,包年200元,可日付可年付。
………………………………


b0aiDDDD-b0ai